老子,本名重耳,字伯阳,出身于楚国苦县曲仁里。他的母亲在一次目睹大流星划过天空后,怀孕了。虽然据说是受天地之气感孕而生,但因生于李家,所以老子便随母家姓李。
有传言称,老子的诞生早于天地开辟;也有人认为他是天上神灵的化身,天生便具有神性。还有一种说法称,他的母亲怀胎长达七十二年,直到剖开母亲的左腋才将他诞出。因为出生时头发全白,人们便称他为“老子”。
一些传说说老子的母亲无夫,因而老子取母姓李;也有人讲他的母亲恰巧在一棵李子树下分娩,出生时便能言语,他指着李子树说:“就以它作我的姓吧。”
关于老子的身份,有诸多版本:有人说上三皇时他是玄中法师,三皇之后又化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代是郁华子,神农时期是九灵老子;祝融时代为广寿子,黄帝时代是广成子;颛顼时称赤精子,帝喾时期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期为真行子,殷汤时是锡则子,文王时代则称文邑先生,负责守藏史职务。还有传说他在越国是范蠡,在齐国是鸱夷子,在吴国是陶朱公。所有这些说法均出自各种书籍传述,但并非正统神仙传记,缺乏确凿证据。
葛洪曾言:若老子真是天上的神灵,那么各个朝代都会有他的显现。他甘愿舍弃尊贵,放下安逸,忍受劳累,从清澈的仙界来到浑浊的人间,不愿做天官,只愿接受人世间的封爵。自天地有以来,道术便存在,修道之人何曾断绝?从伏羲帝到夏、商、周三代,名扬天下的道家人物层出不穷,远不止一个老子。那些把老子神化的人,常是为了推崇他而刻意夸大其词。实际上,老子应是得道者中极为杰出的一位,但绝非真正的神仙。
根据《史记》记载,老子有一子名李宗,曾在魏国任将军,因军功封地于段。李宗之后,李汪、李言及李言的玄孙李瑕皆为汉朝官员。李瑕的儿子李解,担任胶西王的太傅,家住齐国。老子本是人中精英,但那些短见的道士们却将他神化为异类,反而让后来学道者难以信服长生之术。因为如果老子是得道高人,人们必会争相追随;但若将他神化,则道术难以普及。
有传闻说老子准备西行时,过关遇到守关令尹喜。尹喜识破他的非凡,便向他请教道理。老子惊讶之余,吐出舌头许久,于是得名“老聃”。不过这说法并不准确。根据《九变》和《元生十二化经》记载,老子入关前已被称为“聃”,而他生涯中曾多次更名。之所以更改名字,是因为《九宫》、《三五经》及《元辰经》记载,人生多劫,每遇劫难改名可借助元气变化延寿。如今有道之人仍采用此法。老子活于周朝,逾二百年,必经多次劫难,因此名字较多。
想探究老子的真实来历,应以史书记载为根基,辅以神仙典籍相互印证。其他多为民间荒诞传说,缺乏依据。
葛洪根据《西升中胎》、《复命苞》、《珠韬玉机》和《金篇内经》描述,老子皮肤黄白,眉毛浓密且美观,额头宽广,耳朵长大,眼睛明亮,牙齿稀疏,嘴唇厚实且四方大嘴。额头上有十五道纹理,额角处悬挂着日月形状;鼻骨两根,耳朵上有三个孔洞;步幅可达十尺,掌中有十条纹路。
老子在周文王时任守藏史,至武王时期为柱下史。因其长寿卓越,人们敬称他为老子。
人命天定,自有通神通达者,他们禀赋非凡,天资异禀,自当成为道家领袖,获得神仙扶持与助力。
老子济世法术多样,拥有九种丹药、八种仙石及金酒、金液等仙药。修炼法门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著称,修心养性,运气炼身,可消灾避邪,驱除鬼魅,且有不食五谷、超脱变化之法,还有符咒教戒、鬼魅驱使法门。老子著作共计九百三十卷道术,十卷符术,皆有详尽目录。其他流传的多为后人伪托,非其真作。
老子性格淡泊,心境宁静,专注于长生之道。虽在周朝历时久长,却官位不升,或因其不争不抢。内心充盈,法道自然,终练成羽化成仙。
孔子曾派子贡拜访老子求教“礼”。子贡见后,老子说:“你师孔丘须跟我学习三年,我才教他。”
孔子亲访老子,老子教诲:“聪明商人藏富不露,君子德高反显愚。除去骄傲欲望,这些无用。”
孔子读《易经》,老子问其意,孔子说:“宣扬仁义。”老子反问:“蚊虫叮咬难眠,你为何用已失去的仁义蛊惑人心?天自然高地自然厚,日月星辰自然运行,草木本性各异。修道便有道,何需仁义?谈仁义无异于敲鼓寻失羊,是扰乱本性。”
老子问孔子:“你得道否?”孔子答:“求道二十七年未果。”老子说:“道非可见可得,若可献可传,人人必送给君王亲人,然而不然。因心无正见,道难入心。”
孔子说:“我研六艺、游说七十多国君,无人采纳,劝人真难。”老子笑曰:“六艺不过旧制,犹如鞋印无异。”
孔子三日不言,子贡问之。孔子曰:“人意若飞鸟,我以弓射之;如鹿,我以犬逐之;如鱼,我以钩钓之。若如龙云雾,我难追其思。见老子如龙,口不能言,舌难收,迷惘难辨所在。”
阳子访老子,老子教曰:“虎豹有纹被猎杀,猿猴敏捷遭捕捉。英明君王治国,功高不自知,教化众生百姓不觉,有德不让众人颂扬,位居似无位。”
老子西行至昆仑山,守关令尹喜占卜预知神人将至,扫清四十里山路迎接,识其为神人。
老子未在中原传道,知尹喜有得道之命,遂停留函谷关。
老子有门客徐甲,少年时为其效劳,约定每日报酬一百钱。老子累计欠薪七百二十万。徐甲盼老子出关时尽快偿还,遂请人写信告知尹喜。
写信者不知徐甲随老子二百余年,仅见其巨额债款,将女儿许配给他。徐甲欣喜作书信。
尹喜惊讶,面见老子。老子问徐甲:“你早该死,我雇你因家贫官微,无人帮忙,授你《太玄清生符》使你活至今。为何反告我?我曾言去安息国必用黄金偿你,为何不能忍?”
老子令徐甲口向地,符书吐地,红字鲜明。徐甲化为枯骨。
尹喜见状,知老子神力,乞求宽恕,并愿替老子偿还债款。
老子再将符书递徐甲,徐甲复活。尹喜立刻送二百万钱,徐甲得款离去。
尹喜以弟子礼拜老子为师,获传长生之术。请教训诫,老子讲五千余字,尹喜整理成《道德经》,依教修行成仙。
汉代窦太后信奉老子,孝文帝及窦氏家族皆读其书,获益匪浅。文景之世,天下太平,窦氏三代享帝王荣宠。太子太傅疏广父子深谙《道德经》精髓,知功成身退之理,同日辞官归隐,广布施保名节。
许多隐士依老子道术,表面弃世,实则养生长寿,避乱世颠沛。老子道术流传广泛,泽被四方,实为乾坤注定,足以成为万世师表。庄周门徒无不敬奉老子为宗师。
(节选自《神仙传》)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关注点赞,后续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