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兵败非洲后隆美尔为何不能去苏联?1942年11月4日阿拉曼战役惨败
迪丽瓦拉
2025-09-21 17:02:43
0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

隆美尔兵败非洲后,为什么不能去苏联战场?

1942年11月4日,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惨败之后,德军北非军团司令厄尔·隆美尔无视希特勒的命令,毅然决然地下令全军撤退。这场战败意味着隆美尔已经再也无法参与东线的战斗,无法支援苏联战场了。

在我们理解这一局面时,必须明确一点:将军也是人,远非无所不能的神。在国家层面的大战中,个别将领的表现虽有影响,但并不足以决定整个战争的走向。以北非战役为例,隆美尔无疑是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甚至比同时代的英美将领们都更具实力和智慧。他凭借个人的卓越才能,在德军兵员和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多次打败英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领,依然无法扭转大局。随着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的失败,德军至北非的补给线被完全切断,形势急转直下。与此同时,英美联军的力量愈加强大,他们在补给上占有绝对优势。只要换上一个合格的将领,英美军队完全能够依靠强大的兵力与后勤优势,稳步推进,终究是隆美尔无法抵挡的。

更为严峻的是,希特勒始终不重视北非战场,没能为隆美尔提供足够的支援和补给。尽管隆美尔屡战屡胜,甚至打败了英军的精锐部队,但面对英军不断增援的态势,德军在北非的战斗力逐渐下降。1942年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时,英军指挥官蒙哥马利拥有22万兵力和1100辆坦克,而德军则只有不足5万人的兵力和200辆坦克,再加上战局中的意大利盟军不堪重用,结果是,尽管德军的坦克兵仍保持着1:4的优秀交换比,但由于数量悬殊,最终还是以惨败告终。

尽管失败,希特勒并没有将责任归咎于隆美尔。1943年3月,隆美尔奉命回到柏林,面对北非战线的彻底崩溃。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之所以让隆美尔提前回国,传言是担心这位德国名将如果被英军俘虏,会对德国士气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

东线战场的艰难形势与隆美尔的视角

隆美尔回到柏林时,东线战场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1943年2月,在斯大林格勒的惨烈战斗中,德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隆美尔深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本质上是德军的短板与苏军的长板碰撞的结果,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斯大林格勒之战带来了惨重的人员损失,轴心国阵亡24万人,受伤50万,俘虏11万人,合计约85万人。而苏军虽伤亡严重,总数超过112万,其中死亡48万,平民伤亡75万,但其承受力远远强于德军。德军在之前一直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但这次损失如此惨重,令其陷入被动局面,转眼间战局彻底逆转。相比之下,苏军在巨大的损失下依然能够通过不断的补充兵员,恢复并强化了战斗力。

不过,尽管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军来说是一次灾难,但德军并非彻底失去战斗力。仅仅一个月后,曼施坦因指挥的反击战成功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暂时击退了苏军,甚至夺回了哈尔科夫地区。虽然局势暂时恢复,但苏军的战略反攻尚未结束,德军依然处于劣势。

---

希特勒的战略选择与隆美尔的角色

在此期间,德军的高层几乎都意识到,苏德战争的胜利已不再可能。随着英美苏三国结成联盟,德国面临的压力倍增。希特勒也深知,盟军很快就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一旦盟军登陆,德国的局面将更加危险。

希特勒决定冒险,在库尔斯克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企图扭转东线的被动局面。然而,库尔斯克的战场形势极为不利:苏军拥有约200万兵力和5000辆坦克,而德军仅有约80万兵力和3000辆坦克。此时的德军高层普遍认为,库尔斯克战役几乎不可能成功。即便成功,德军也难以从中获得决定性的优势。与此同时,东线防线漏洞百出,德军的指挥系统已经极度紧张,隆美尔的加入,显然并非当务之急。

---

隆美尔的使命与最后的决策

隆美尔回到柏林后,身体因长期的战斗压力已经不堪重负,希特勒要求他休养生息。但就在他准备休养的短短一个月后,情况急转直下。1943年5月,希特勒召见隆美尔,告知意大利政局动荡,墨索尼里政权即将被推翻,盟军很可能会通过意大利进入德国境内,威胁到德国的安全。为了阻止这一局面,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前往意大利,担任总司令,确保意大利的防御并控制局势。

此后,隆美尔很快进入意大利,并在1943年7月盟军进攻西西里岛时迅速接管了防御工作。然而,由于西西里的防御工作早已落入凯塞林元帅手中,且凯塞林对意大利的地理和军事情况更为熟悉,希特勒最终决定将意大利的防务交给凯塞林,而将隆美尔调回法国,负责防御即将到来的盟军登陆。

---

大西洋铁壁的虚妄与诺曼底登陆

当隆美尔接管法国的防御工作时,他被告知所谓的“坚不可摧的大西洋铁壁”实际上只是一些破旧不堪的岸防工事,绝大部分甚至尚未完工。即便在隆美尔亲自督工下,诺曼底登陆的防御工事完成率也不过是30%。此外,驻守在西线的德军不仅兵力不足,甚至大多数部队战斗力低下,坦克数量严重不足。

隆美尔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大西洋铁壁根本无法阻止盟军登陆。他的唯一希望,就是在盟军登陆的第一天,在滩头迅速击退敌人。然而,这一战略遭到德军高层的强烈反对,龙德施泰特元帅等人坚持认为,应该把主要力量留在二线,待援。隆美尔多次指出,这样的策略只会导致全线崩溃,最终被证实是正确的。

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隆美尔的预判得到了验证。德军二线部队在遭遇猛烈空袭后几乎无法动弹,无法及时支援滩头。面对盟军快速推进,德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登陆并向巴黎推进。

---

结语:一个将军的无奈

隆美尔的悲哀,正是在于尽了最大的努力,却依旧无法改变战局的命运。他虽尽职尽责,甚至冒着病痛上阵,但历史的车轮依旧无情地碾过了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后...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发生在1628年至1635年间,是皇太极亲自领导的对蒙古察哈尔部的征服战役,标...
原创 司... 司马懿,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被誉为“老狐狸”,以其卓越的忍耐力和谋略著称。在他的生涯中,司马懿不...
从殷墟到笔端:汉学家顾立雅的中...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是20世纪美国汉学家顾立雅(Herrlee G. Creel)对中国...
奉天葵卯库平一两铜币 # 奉天葵卯库平一两铜币:历史长河中的珍贵印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
原创 抗... 清军入关后,虽然初期的进展异常顺利,势如破竹,然而随着战事的推移,麻烦也逐渐增多。首先,清朝当局强制...
原创 从...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时期,士族逐渐衰落,人才短缺,政权逐渐失去控制。东晋余杭令范弘之,曾对会稽王司马...
原创 秦... 暴政最终会导致政权的灭亡,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暴政并非直接导致王朝快速崩溃的唯一因素。以秦朝为例,虽然...
原创 洪... 1956年底,黄克诚不再兼任总后勤部长及政委的职位,接替他的是洪学智出任部长。对于这次总后勤部领导班...
原创 蒙... 熟悉秦汉历史的人都知道,蒙恬与蒙毅两兄弟是秦朝的重要支柱,为秦朝的统一与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蒙恬不...
原创 放... 前言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李文彪——20世纪出生在上海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20世纪8...
原创 英... 作为曾经的殖民强国,英国的殖民帝国一度遍布全球,近60个国家都曾在其统治之下。英国的领土面积曾一度达...
原创 历... 自从人类进入父权社会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遭遇压制和削弱,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后,\"男尊女卑\...
原创 当... 20世纪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悲剧,恐怕无出其右者,这便是由德国主导的两场世界大战。这两场浩劫...
浴血燕赵丨倒马关战斗:八路军出... 因“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而得名的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88年前,八路军出师...
原创 咸... 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女性的名字无法忽视,她的名字就是慈禧。她是清朝末年的实际掌权者,虽说以女性...
原创 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井冈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令人痛心的事...
原创 羌... 在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羌族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民族,一直都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
原创 从...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诞生的根基,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单位。家庭在塑造个人人生观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原创 成...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由秦孝公主导、商鞅实施的深刻政治改革,其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当时秦国的面貌,还为...
原创 美... 《美国与法国的同盟条约与后续发展》 1778年2月6日,美国与法国签署了《同盟条约》。该条约由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