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中,季昌明究竟对陈海有多关心?如果你看过原著,应该清楚,故事刚开始时,侯亮平接到任务调查赵德汉的贪污问题,结果一查牵出了更多的腐败问题,其中就包括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为了防止丁义珍逃亡,侯亮平决定请求自己大学同学、时任汉东省反贪局局长的陈海协助抓捕。就在陈海准备行动之际,季昌明却将他拦了下来。对于不了解检察系统的朋友来说,或许会觉得季昌明在阻碍陈海办事,甚至有些人会怀疑季昌明是不是丁义珍的同伙。然而,这种看法完全错了。季昌明之所以拦下陈海,正是因为他在为陈海的未来着想。
假设季昌明没有及时制止陈海,丁义珍很可能会被成功捕获,但这之后的整个局面就会发生改变,后续的种种情节也会随之消失。季昌明之所以拦下陈海,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隐患,并深知抓捕丁义珍并不简单。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季昌明这样做的原因。
首先,季昌明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得罪李达康。抓捕丁义珍无疑是一项复杂且棘手的任务,尤其是陈海没有任何拘留手续。这不仅是一项极其危险且无利可图的工作,更可能直接得罪李达康。丁义珍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副市长,他是李达康的得力助手,李达康对丁义珍极为倚重。丁义珍不仅在李达康面前恭维有加,而且他个人能力也非常强。李达康一直把丁义珍视为自己的“化身”,在许多场合宣传李达康的政治成就,这让李达康倍感满足。要知道,一个如此能干且讨得上级喜欢的下属,谁会不珍惜呢?
如果陈海贸然抓捕丁义珍,意味着直接挑战李达康的权威,并且撕裂了两大政治派系——秘书帮和汉大帮之间的微妙关系。陈海作为高育良的门生,是汉大帮的代表人物,而李达康是秘书帮的重要成员。如果陈海不顾一切地抓了丁义珍,便是赤裸裸地向秘书帮宣战。李达康不可能无动于衷,他肯定会采取措施来报复陈海。
事实上,李达康早就知道丁义珍存在问题。在剧中,李达康在丁义珍出事后询问纪委书记张树立:“丁义珍儿子结婚违规收礼,您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这段对话透露出,李达康实际上早已察觉到丁义珍的腐败问题。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给予丁义珍极高的重视,甚至全力维护。李达康为何如此不顾一切地为丁义珍开脱?难道两者之间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次,季昌明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得罪赵立春。大家都知道,丁义珍的成功出逃与祁同伟的“通风报信”密切相关。作为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本应该帮助抓捕逃犯,但他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协助丁义珍逃脱。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关系。当时,赵瑞龙、祁同伟、高小琴等人是山水庄园黑恶势力的核心,丁义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与他们的勾结,丁义珍帮助黑恶势力通过非法手段套取了大风厂的巨额股权,并导致了剧中的“116事件”。
如果陈海抓捕了丁义珍,这意味着直接触动了祁同伟和赵瑞龙的利益,甚至威胁到了赵立春这个国家级的高官。赵立春的权力之大,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触犯。陈海如果贸然行动,势必会被赵立春扼杀在萌芽状态。换句话说,陈海不过是个小小的反贪局局长,与赵立春这样的国家级干部相比,根本就是蚍蜉撼树。
再者,季昌明也深知,陈海在没有拘留手续的情况下抓人,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当,可能会对陈海的前途带来极大的影响。陈海在处理抓捕行动时,并未获得来自最高检的拘留手续。没有手续就擅自行动,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失误,更可能让陈海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特别是丁义珍这样级别的官员,如果抓错了,后果不堪设想。作为反贪局局长,陈海如果知法犯法,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污点,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导致仕途的严重阻碍。
季昌明深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担心陈海贸然行动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季昌明决定先行干预,将陈海带到省委请示汇报,将事情转交给李达康和高育良等更高层的领导。面对省委的众多常委,李达康和高育良也不敢过于表现出对丁义珍的维护,只能选择拖延时间,最终让丁义珍成功逃脱。
因此,季昌明的干预并非坏事,而是为了陈海的未来考虑。在这一点上,季昌明对陈海的关心与保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