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井冈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令人痛心的事件,代价沉重,后果惨烈。然而,正是这两场惨痛的灾难,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验收和对比,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及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理解,成为了转折和关键的时刻。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不妨回顾一下:假如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取得了胜利,那么后来的局势将会如何?毫无疑问,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将会继续存在,长征将不会发生。自然而然,没有长征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湘江的战役。
如果事情朝这个方向发展,后果又将如何呢?那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步履维艰,毛泽东也将被进一步边缘化。如果是这样,毛泽东想要跻身党的领导层,将需要经历怎样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甚至可能无法实现。当然,假如真是这样的局面,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显得稳如泰山。
因此,尽管井冈山的第五次反围剿与湘江战役给党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经历了黯淡的低谷,但这些苦痛的经历所产生的反思和警示却是无法替代的。它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和铁的事实,生动地印证了我们党的两条路线之间的优劣。哪一条是错误的?哪一条是正确的?哪一条能够引领革命走向胜利,哪一条又会导致失败?这种深刻的教育和警醒,不仅唤醒了全党,也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了党内领导层的更替,使得毛泽东能够在遵义会议上胜出,顺势走上领导岗位。
因此,可以说,历史的转折点恰恰发生在那个时期。从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开始蓬勃发展,而国民党的失败则接踵而至。
然而,历史的这种变化,往往是普通人难以识别的。大多数人只能聚焦于眼前的胜负,为当前的胜利与失败而欢呼或悲叹。蒋介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看到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胜利,以及湘江战役的结果,无疑非常高兴。那时的他可能会感到红军已经被彻底压制,再也无法翻身的快感!但他完全没有预见到,正是他短暂的胜利,助力了共产党,意外地将本来处于逆境的毛泽东推向了领导的舞台,然而这也为他自身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埋下了蒋家王朝失败的种子。
当然,坏事变成好事,必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假如中国没有毛泽东,即使遭遇再大的磨难,结果也将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