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瞻基:大明朝第5位皇帝,能治世能打仗,正值壮年,却离奇死亡
迪丽瓦拉
2025-09-22 01:32:02
0

1399年春天,北平燕王府里一阵忙乱:朱棣的长孙朱瞻基出生了。可这孩子的降生不一般,前一晚朱棣做了个怪梦:老爹朱元璋塞给他一块刻着“传世之孙,永世其昌”的大玉圭,醒来正琢磨呢,仆从急报孙子出生了!朱棣冲过去一瞧,这娃“英气溢面”,活脱脱像自己小时候,当场认定:这孩子就是梦里预言的大明未来。

朱棣对这孙子宠得没边。才11岁就拎着他上战场,蒙古草原的风沙里一泡就是五年。朱瞻基跟着爷爷五次北伐,白天学排兵布阵,晚上读《孙子兵法》,连吃饭时朱棣都在教他:“战场杀人靠刀,治国安民靠脑”。

朱瞻基也确实不负所望。1424年,蒙古五万铁骑突袭喜峰口,26岁的朱瞻基身边只有三千骑兵。眼看要被包饺子,他竟下令:“把战鼓全搬到山头上敲!”霎时漫山旌旗摇动,鼓声震天。蒙古人以为中了埋伏,阵脚大乱。

朱瞻基趁机带轻骑绕后突袭,三天杀得敌军溃逃百里。这一仗打完,“大明战神”的名号响彻草原。

但刀光剑影背后,暗流早已涌动。朱棣去世才一年,朱瞻基的亲爹明仁宗突然暴毙。人在南京的朱瞻基星夜北上,半路探子急报:“汉王朱高煦带兵埋伏在沧州!”,原来是他亲叔叔要截杀他夺位。

朱瞻基冷笑一声,弃马登船改走运河,七天七夜漂回北京。踏进紫禁城那一刻,龙椅还没坐热,更大的风暴已在路上。

血染的登基路

前脚刚进北京城,后脚龙袍还没捂热乎呢,龙案上就堆满了告急文书。1426年秋天,叔叔朱高煦真反了。这老王爷在山东练兵二十年,放话要“清君侧,除奸佞”,剑锋直指皇座。朝堂上炸了锅:有人要议和,有人喊迁都,老臣夏原吉却盯着朱瞻基说:“陛下,您得亲征。”

谁都没想到,27岁的新皇帝直接拍案而起:“点兵!明日出征!”更狠的是战术。大军压到叛军老窝乐安城下,朱瞻基突然下令停止攻城。

他派人往城里射了道圣旨:“缴械者免死,擒献朱高煦者封侯!”守军一看皇帝亲征,军心当场崩盘。第三天凌晨,朱高煦居然穿着内衣爬出城墙,跪在朱瞻基马前哆嗦。

班师回朝那天的场景更绝。朱瞻基没直接回宫,反而拐进死牢。朱高煦缩在墙角,忽见牢门打开,侄子端着酒菜进来。刚想磕头谢恩,突然脚下一绊,起身一看,竟是朱瞻基伸腿绊他!

这倒霉叔叔摔个狗啃泥,气得抡起铜枷砸过去。朱瞻基眼神一冷:“烧了。”侍卫抬来三百斤铜缸罩住朱高煦,周围堆满炭火。惨叫声中,铜缸熔成赤红,连骨头渣都没剩下。

皇权稳了,可龙椅上的朱瞻基反倒睡不着。深夜烛影下,他对着奏折苦笑:“平叛易,治世难啊!”窗外寒风卷过,吹开了“仁宣之治”的第一页……

盛世背后的“促织天子”

登基第五年,朱瞻基坐在紫禁城的暖阁里批奏折,窗外蝉鸣聒噪。他忽然撂下朱笔,对太监说:“取我的蛐蛐罐来!

这场景让大臣们直摇头。史书里藏着个矛盾真相:一边是励精图治的明君,一边是沉迷斗蛐蛐的“玩咖”。

他爹仁宗留下的摊子看似太平,实则暗疮不少:江南税粮被豪强截留,边境卫所兵士逃亡过半,连运河漕运都时常断流。朱瞻基的解法是双管齐下:对内派“救火队长”,对外收拳头

苏州知府况钟就是他亲手点的将。这人上任先烧三把火:把贪污的衙门胥吏当街杖毙,追回被霸占的官田万亩,逼得当地豪强连夜补缴十年税粮。

北方的边防更棘手。瓦剌骑兵年年犯边,将领们吵着要出兵报复。朱瞻基却下了一道怪命令:“敌退三十里即可,不准追!”他算过一笔账:永乐朝五次北伐耗空国库,如今休战屯田,军粮自给率竟达七成。

宣德三年宫里闹出大笑话:某夜皇城侍卫抓了个飞贼,搜身发现他怀里揣着镶金蛐蛐罐。贼人哭诉:“皇上悬赏百两买‘黑虎将军’,我这是来献宝的!”原来朱瞻基为搜罗名品蛐蛐,竟让太监开出天价赏格。

民间顿时疯了,山东有人拿祖田换蛐蛐,山西有寡妇为争虫打死小叔子。更荒唐的是废后风波。原配胡皇后无子,他宠爱的孙贵妃却生下长子。为扶正孙氏,朱瞻基逼大臣们联名上书:“皇后自愿让位!”杨士奇咬着牙不肯签字,最后被罚俸半年。

最险的棋在宣德五年。交趾(今越南北部)叛乱耗了大明二十年,死伤将士超十万。朱瞻基突然在朝会上拍板:“撤军!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满殿武将炸了锅,老将张辅捶地痛哭:“先帝心血白流了!”可朱瞻基心里门清:这里早不是永乐朝的聚宝盆,而是个“岁费百万金,止换三车荔枝”的无底洞。

铜缸余烬与景陵青烟

1435年正月,北京城大雪封路。乾清宫里炭火烧得通红,朱瞻基却冷得裹三层貂裘。太医哆哆嗦嗦回话:“陛下是风寒积毒……”谁也没想到,三天后这位刚平定蒙古骚乱的帝王突然呕血昏迷。

正月初三,他还强撑病体接见内阁,商议减免河南赋税;初七却已水米不进,喉咙溃烂到说不出诏书。最诡异的是临终安排:九岁太子朱祁镇被拽到床前时,朱瞻基突然瞪向司礼监太监范弘:“读书!教他…读…”话未说完便断了气。

这句遗言埋下滔天隐患:范弘趁机把持内书堂,从此宦官正式获得“批红权”,连奏章都敢代皇帝批复。

送葬队伍还没到景陵,却见三大烂摊子已爆雷。蛐蛐债主围宫门。皇帝生前欠的虫贩赏银堆成山,太监干脆撕欠条;文官抱团反扑。

杨士奇想约束宦官,却被范弘一句“您老想违先帝遗训?”怼回去;边军彻底摆烂。屯田制荒废后,大同守军为换粮食,竟把火铳卖给蒙古人。

十三年后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被瓦剌全歼,皇帝朱祁镇被俘。当俘虏营里的朱祁镇听说太监王振(范弘徒弟)是祸首时,恐怕才懂了他爹那句“读书”的真正代价:教宦官识字,等于给豺狼磨牙

流星盛世与制度黑洞

朱瞻基的悲剧像部讽刺寓言:他平定叔叔叛乱稳皇权,却放任宦官撕开制度裂缝;他减免赋税养活百万农户,却因斗蛐蛐逼农民典儿卖女;他缔造的“仁宣盛世”粮食堆满太仓,死后九年就酿出土木堡惨案。

明君与昏君只在一线间。景陵石碑刻满歌功颂德,可地下长眠的皇帝若知后世评价,怕要苦笑:清代史家谷应泰说他“功业媲美周成康”,但万历年间茶馆说书人更爱讲“促织天子玩崩大明”。

历史最残酷的判词写在1449年秋:当也先骑兵踏过居庸关,那些被朱瞻基从严整治的贪官、被他用铜缸烤死的亲叔、被他废黜的胡皇后…所有恩怨都化为瓦砾堆上的一缕青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发起了人生中的第四次北伐,再度挥师关中。按照惯例,曹魏方面必须迅...
原创 赵... 提起赵国名将赵奢,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他曾经击败过秦军。紧接着,大家或许会好奇,既然他能打...
原创 朱... 在封建社会的古代,皇帝无疑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赏赐不仅是对臣子的极高肯定,也是官员们梦寐以求的荣誉...
原创 神... 三国历史中,曾有一位名叫左慈的仙人,他将一本《遁甲天书》传授给诸葛亮,并且曾亲自将书中阵法施展出来,...
原创 东... 诸葛恪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或许由于家族的基因特别强大,他从小便表现出非凡...
原创 大... 提到中国古代军事威势的辉煌,汉朝与唐朝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代表。 西汉时期,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在漠北对...
原创 创...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由萨沙原创,任何媒体转载均需拒绝。 埃及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
原创 六... 历史上,继秦朝之后最漫长的乱世莫过于魏晋南北朝。经过几百年的政治动荡,三国时期那些名门望族的后代,在...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具魅力的时代,文化昌盛、英雄辈出,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原创 荷... 一、塔斯曼探险的历史背景 阿贝尔·塔斯曼(Abel Tasman),荷兰著名的探险家与商人,生于1...
韩国人为什么喜欢偷中国文化? 授权自 01 日本有本漫画叫《龙珠》,主角叫悟空,他也会筋斗云。 你看中国人说什么了吗? 但是,你非...
原创 宇...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的义子,关原之战西军的统帅之一,是大阪七将星之一明石全登的主公。在深入了解他的生...
原创 扬... 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郁达夫 1645年正月十二日,满...
原创 隋... 嘿,各位历史迷们!今天咱要来聊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 —— 隋文帝杨坚。他的帝王之路,那可真是充满...
原创 伐... 历史开讲 司马昭对于邓艾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他害怕邓艾可能不服从命令,因此决定采取行动,命令钟会进军...
原创 日... 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是日本的天皇制。 从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现在的德仁天皇,一共经历了126代,是...
原创 红... 历史开讲 1928年冬,红五军在彭德怀和滕代远的指挥下,转战于湘赣边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
原创 1...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时,新四军正活跃于该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坚决的抗日斗争。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事件...
原创 古... “后宫佳丽三千”,表面上看是无尽的荣华富贵,背后藏着的,却是数不清的孤独和无奈。真正进了深宫,才会明...
原创 汉... 尽管到了殷商时期,西域已经与中原展开了初步的商贸往来,西域出产的玉石深受王室贵族的喜爱,中原的丝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