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拍摄昆明黑龙潭这个宏伟遗迹的照片是在2004年2月8日。那时,我对这座建筑的来历感到困惑,心中暗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真是气派非凡!”
直到2023年春天,我再次来到黑龙潭拍摄梅花时,这个建筑的记忆涌上心头。于是,我特意绕路来探访,发现该遗迹早在2015年就立起了牌子,原来它是李光炳夫妇的墓碑。再细看一下资料,发现李光炳是龙云的岳父,而龙云的人物背景确实颇为显赫。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出生在云南昭通。他于1914年顺利完成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步兵科的学业,随后成为云南都督唐继尧的侍从副官。到1922年,唐委任他担任第五军的军长,五年后他发动政变,迫使唐下台,从而独掌云南的军政大权,直到1945年为止,统治云南长达18年。他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的二级上将,以及云南省国民政府的主席。
在抗日战争期间,龙云迅速采取行动,他在短短28天内,将所属部队四万余人组建为六十军,委托军长卢汉负责指挥。1937年9月9日,在昆明的巫家坝,他带领部队誓师出发,奔赴抗日前线。面对1937年8月日军封锁中国沿海口岸的困境,龙云倡议国民党中央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建议立即开始修建通往印度洋的滇缅铁路、滇缅公路及相关机场,以确保国际交通的畅通。
11月,国民党的行政院正式指示龙云,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滇缅公路的修通工程。这条贯穿昆明至畹町的公路全长959.4公里,动用了超过20万名民工日夜奋战,经历了仅仅九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38年8月底竣工。此外,1938年春,龙云再次组织滇军出征抗战,由军长孙渡带领的58军奔赴湖南、湖北及江西等地坚定抵抗敌人。
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了《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并表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后,他在中央人民政府中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1962年6月27日,龙云因急性心肌梗塞病逝在北京,享年77岁。
我尤其记得龙云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与冷静。在红军过大渡河时,蒋介石在昆明发表军事指挥,而龙云则在他的卧室中放了一本书,书中记载了石达开的过河遭遇。蒋介石在阅读后,渴望将红军变得如同石达开那般,最终未能实现他的计划。
龙云不仅是云南历史上颇具声望的人物,借助昆明黑龙潭这个气派的遗迹,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他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