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只有死路一条
迪丽瓦拉
2025-09-22 07:31:54
0

三国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近六十年的风云变幻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贤圣君与兵法奇谋,铸就了历史上的传奇篇章。

其中,“空城计”成为三国战争中的经典一役。诸葛亮以一己之智,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境,巧妙布阵,凭借空城示弱之计,不费一兵一卒守住了四方城,令敌军望而却步,成为后世传颂的智慧典范。

诸葛亮最初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刘备怀抱匡扶汉室的宏愿,虽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但缺乏足够谋士支持,遂招揽徐庶。可惜徐庶因母亲被曹操软禁,不得不投降曹营,临别时力荐诸葛亮。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请出“卧龙先生”,诸葛亮遂成为刘备集团中不可或缺的智囊。虽然关羽、张飞起初对诸葛亮有所保留,但很快被他的才智和忠诚深深折服,成为携手匡扶汉室的坚强支柱。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遗憾未能见证汉室复兴的那一天。诸葛亮继承遗志,忠心耿耿辅佐刘禅,但刘禅无父辈之雄才,且对诸葛亮的信任不足。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多次亲自率军北伐,誓要恢复汉室昔日荣光。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曹魏派司马懿抢夺关键的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派出大将守城,却选错了人——马谡。马谡骄傲自负,违抗军令,导致街亭失守,令局势陡转。诸葛亮含泪亲断马谡以儆效尤,但败局已成,不得不退守四方城。

诸葛亮能够离开,但城中还有百姓,贸然撤退无异于弃城投降,且曹军紧追不舍,撤退途中耗费巨大。敌军在后,诸葛亮还需掩护撤退,地方将领难以迅速支援,四方城面临巨大压力。城中虽有五千精兵,但大部分因粮食匮乏外出运粮,留守不过两千。城内多为妇孺老幼,战力极为薄弱,面对十五万大军,几乎无胜算。

司马懿尚未到达,城内已是一片愁云惨淡之象,正当众人陷入绝望时,诸葛亮环顾四周将士,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淡定从容地宣布:“另有妙计,定能退敌,争取时间。”城中虽半信半疑,却无更好方案。

诸葛亮令士兵降下旗帜,秘密将两千精兵分散藏匿于城中各处,又派出二十名身强力壮的青年在城门外扫地。很快,大军先锋抵达,见城门敞开、街道空无一人,却有数十市井打扮的壮年男子游荡街头,态度悠闲,身形挺拔。诸葛亮则镇定自若,丝毫无战前紧张。

探子疑惑不解,将情况禀报司马懿。司马懿抵城下,见城门敞开、城墙上诸葛亮身着华丽衣袍,手持羽扇,身旁侍童两人,正悠然抚琴,琴声飘逸,茶香袅袅,神色安然如常。曹军面对这出人意料的景象,疑心重重,不敢贸然进攻。

司马懿沉思片刻,最终令军队撤退。司马昭对此极为不解,劝父亲曹操,认为诸葛亮不过是城中无人,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司马懿反驳说诸葛亮为人谨慎,计谋深远,城门大开恐是诱敌之计,想趁机重创追兵。司马昭被说服,最终以撤军收场。

“空城计”流传至今,成为诸葛亮智慧勇气的象征。然而也有人质疑此计漏洞百出,司马懿身为杰出将领,不可能被轻易蒙蔽。对此,学界与史家争论不休。

事实上,“空城计”并非诸葛亮原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去世后,其弟公子元觊觎文王遗孀。为讨其欢心,也为积攒实力,公子元大举伐郑。郑国兵力不足,无法抵抗,被连下数城。郑国主帅巧施妙计,令士兵乔装埋伏,敞开城门诱敌。公子元疑虑,察觉陷阱,慌忙撤兵,郑国保住城池。司马懿理应熟知此计,难以被轻易欺骗。

此外,诸葛亮北伐时军队调动众所周知,街亭失守后,四方城兵力不足,两千守军面临十五万大军,绝无胜算。司马懿既勇敢又多谋,不可能贸然退兵,理应派人试探或直接攻城。诸葛亮独自坐镇城门,身旁仅有童仆,一旦攻城成功,杀死诸葛亮势必大乱蜀军军心,曹魏得利何乐不为?再说围困四方城大军优势明显,空城计能撑多久?

然而司马懿未做试探,见势不妙即撤兵,确实反常,令后人猜测纷纷。

司马懿经历曹操麾下多年,双方关系微妙。司马懿出身权贵世家,对“曹贼”曹操颇有轻视,曾以病推辞招揽。曹操虽爱才,但多疑成性,曾多次想除司马懿。晋书记载曹操梦见三匹狰狞马,预示三马家族将夺权,司马懿正是其中一员。曹操虽心生戒备,却因司马懿与太子曹丕交好而暂时放手。

曹操去世后,司马懿依靠曹丕稳固地位。但曹丕早逝,曹叡继位,不信任司马懿,意图削减其兵权。司马懿谨慎应对,暂时顺从。曹魏后期权力格局复杂,曹叡缺乏父亲权谋,司马懿成为不可或缺的军事重臣,对抗诸葛亮北伐的关键力量。

对司马懿而言,诸葛亮既是强敌,也是自身政治地位的保障。只要诸葛亮存在,曹叡便需依赖司马懿镇守北方。若诸葛亮陨落,北伐军溃散,司马懿必失宠,政治生涯堪忧。更何况,过于显赫的军功将威胁曹叡王位,因此让诸葛亮退兵,维护现状反而对司马懿有利。

司马懿深谙朝堂险恶,忍耐是权谋的必要,却非长久之计。稳固权力、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才是上策。诸葛亮北伐消耗曹魏精力,他则趁机暗中积蓄实力,伺机夺权。

或许诸葛亮也识破司马懿心机,才布下这场似有破绽的空城计。两位天才在小小的四方城展开了无声的智力较量。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失去制衡,逐渐被曹叡冷落压制。无奈隐退三代,最终崛起,成为历史上的“人生赢家”。

从表面看,司马懿空城计中不战而退似软弱,错失重创蜀军良机,但历史的全貌远比想象复杂。三国短短六十年,英才辈出,曹操、诸葛亮、周瑜皆未终老,唯司马懿终登权力巅峰。

或许历史真相并不如传说般跌宕起伏,“空城计”的真意早已随时光湮没,只留下后人凭借零星史料,拼凑出那段久远岁月的轮廓。

这便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读完此文,不知你有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与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守... 天策府的高层,为了保证自己的家族和后代能够享有无尽的荣华富贵,选择了一个不容有失的赌注——他们将自己...
原创 1... 老夫少妻的婚姻自古以来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社会上普遍认为这样的婚姻往往有着某种目的。通常,人们认为年长...
原创 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连年的战争和不断的土地兼并使得...
原创 霍... 霍去病,18岁便晋升为汉朝校尉,年轻时便独自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广袤的大漠,连续两次在战场上荣获全军第一...
原创 日... 作者 | cavalier 编辑 | 阿琰、书书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方便您...
原创 五...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早在先秦时期,许多诸侯王就已感到忧虑,发现自己的精力有限,无法亲力亲为,处理所有国...
十堰党史人物 | 房县凤凰山下... 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雷天明(1916-1947),湖北房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
原创 空...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大一统王朝中,汉朝和唐朝对后世的影响实在深远,尤其是唐朝。这个辉煌的朝代无论是在军...
楚商聚势 扬帆启航!曲靖市湖北... 珠江网讯 楚商聚势 扬帆启航!7月16日,曲靖市湖北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在曲湖北籍非公经济人士有了自...
原创 5... 《——【·前言·】——》 如果要选大唐三百年最幸福的诗人,非贺知章莫属。李白流放夜郎,杜甫颠沛流离,...
明清两代广州田房买卖契约文书管... 独立研究 甘于寂寞 按:若干年前,为查清广州先烈路沿线数十座公墓坟茔的地产权属、买卖经过、占地面积...
寻觅千古一僧,鸠摩罗什的河西时... 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内,有一座以东晋十六国时期高僧 鸠摩罗什的名字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 寺...
原创 草... 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中,发生过一场极其关键且影响深远的事件——草地分兵。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者张氏,凭借...
原创 中... 前言 总有人劝我们,面对美国,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他们忘了,如果我们是巨人,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历...
原创 《... 上回我们聊到了,甄嬛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六阿哥当皇帝。其实,这并非担心他会被后宫女人陷害...
原创 陈... 589年,南陈被隋朝所灭,陈后主及其兄弟们都沦为了“亡国之余”。按照常理,这些人的政治生涯应该已经完...
原创 秦... 文 | 编辑:潇潇 研究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有助于深入理解秦汉王朝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及文...
原创 蜀... 桃园三结义,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人称颂的一段兄弟情谊,尤其是在关羽和张飞先后殉难之后,刘备更是倾尽国力...
原创 出...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原创 汉...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唐代诗人李白在《清平调》中,以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的绝世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