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亚洲唯一没和中国建交的邻居,曾是中国领土,首都离边境才45公里
迪丽瓦拉
2025-09-22 08:32:01
0

亚洲现今共有48个国家,其中有47个已经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唯独剩下一颗孤独的“独苗”尚未与我国建交。而这个国家恰恰就在中国的近邻,距离仅有短短45公里。那么,究竟是哪个国家如此“高冷”,坚决不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呢?

这个国家便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不丹王国。它是一个实行世袭君主制的国家,除了南边与印度接壤外,其他三面都与中国相邻。这里冬季常年积雪不化,森林覆盖率高达72%,但其国土面积仅约3.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八十万。尽管是全球最贫穷的小国之一,不丹却被誉为幸福指数极高的国家。

不丹居民大多信仰佛教,许多风俗习惯与中国十分相似。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不丹基本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经济上自给自足,缺乏公路、汽车、医院及邮政服务,甚至电力供应都极为有限。当时,95%以上的居民以农耕为生,生活简朴且与世隔绝。

20世纪60年代,英国对不丹的入侵,以及当时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使得不丹与印度和英国建立了复杂而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其与中国的关系。由于没有铁路和公路连接,不丹的国土主要是陡峭的山地,森林覆盖面积高达72%,这使得它长期与外界隔绝,宛如世外桃源一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不丹曾经自视甚高,不愿与其他国家相比,选择了封闭自己,过着与世无争的小国生活。然而,1774年英国开始觊觎这个“小国”,1865年更是以强势手段迫使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割让大片土地,事实上成为了英国的势力范围。从此长达80年之久,不丹的外交权完全受制于英国。

英国的影响力延续至20世纪初,1907年不丹推举国王时仍需获得英国批准。1910年《普那卡条约》虽然让不丹获得了一些财政资助,但外交主权依旧被英国牢牢掌控。直到1949年,随着英国殖民体系崩溃,印度获得独立,印度开始效仿曾经的主人,对不丹施加影响。

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署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条约规定印度不干涉不丹内政,但对外关系指导权归印度所有。此后,印度通过各种条约和援助,将不丹牢牢纳入其影响范围内,不丹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印度,93%以上的出口流向印度,近80%的进口也来自印度。

印度甚至一度试图将不丹纳入自己的国家,但因国际社会的限制未能成功,只能通过援助和渗透实现对不丹的控制。印度在不丹修路铺桥、建设电网,并推广卢比作为流通货币,加深了对不丹的掌控。90年代,印度还要求在不丹建立军事基地,派驻军队,尽显“兄长”姿态。

尽管印度对不丹提供了大量援助,但其在外交政策上的“指导”却缺乏平等原则。签署《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后,不丹最初只与印度保持外交关系,但后来试图多元化外交,印度对此则极力限制。即使如此,不丹还是在未获印度批准的情况下加入了科伦坡计划、万国邮政联盟,并于1971年加入联合国,1972年与孟加拉国建交。

2007年,不丹同意印度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允许印度指导不丹军队训练,虽然外交权利有所提升,但仍只能算是“相对自由”。自此,印度将对不丹的外交指导调整为“两国在涉及彼此国家利益议题上的紧密合作”。

中不关系源远流长。元朝时期,不丹曾是吐蕃(即西藏)的一部分,但后来清朝未能重视此地,使其被外力蚕食。文化、语言及风俗习惯上,不丹与中国西藏极为相似。清朝时,不丹每年派遣使节前往西藏朝拜和汇报政治事务,并通过贸易以米和纸换取羊毛与食盐。

1960年后,由于大量藏民涌入不丹,不丹开始封闭边境,减少与西藏的联系,从此中不断交。尽管如此,不丹与中国之间距离极近,首都廷布距中不边境仅45公里,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1959年,周恩来曾联系不丹总理商讨边界问题,不丹对此持开放态度,双方也在1984年前保持较为频繁的交流。

除了边界问题,因印度的强力影响,不丹不愿与中国在其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而中国则希望除了边界问题外,能拓展更多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20世纪70年代前,中不边界问题曾被纳入中印边界谈判框架,随着不丹逐渐意识到对印度的过度依赖,开始接纳中国的友好姿态,两国领导人也保持定期贺电往来。

涉及台湾和西藏问题时,不丹坚定支持中国立场。80年代以来,中不关系逐渐改善,1981年不丹提议继续就边界问题进行会谈,1984年双方在北京进行了正式谈判。至今,双方已进行了近二十轮会谈,虽有不少共识,但受中印关系复杂影响,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中国承诺尊重不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双方同意在边界问题解决前保持和平友好。1998年,两国签署了首个政府间协议,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进入21世纪后,中不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上不断加深,领导人之间的互动也更加频繁和友好。

文化领域中,不丹掀起了“中国热”,随着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9进入不丹市场,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派遣文化代表团访不,虽然廷布皇家管理学院剧场仅容纳约200人,规模有限,但营造了温馨的交流氛围,促进了双方热情的互动。

2021年10月,中不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引起不丹社会广泛关注。针对中不关系现状,《环球时报》记者在不丹采访发现,许多民众对此话题持谨慎态度,担心印度得知后带来负面影响。南亚华侨协会会长金金晓东透露,当地人普遍不愿公开表达意见。

多位中国学者参与讨论,分析两国关系及未来发展,并探讨印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目前,印度对不丹的控制如同母亲对婴儿的照顾般无微不至。不丹军队中混有大量印度军人,军队训练由印度负责,边境巡逻也由印度军人执行,几乎是印度在替自己家看门。

许多不丹高层领导在印度留学,接受印度教育和文化熏陶。不丹除与印度关系密切外,还与54个国家及欧盟建交,但其中没有任何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显然是印度出于控制考虑,不允许不丹与这些大国建立外交关系,防止不丹“背叛”印度。

在印度的全方位照顾下,不丹虽能享受援助,但经济和国防高度依赖印度。矿产、机械、电气设备、车辆、蔬菜和塑料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印度。相对应地,不丹的硅铁、白云石、木材、马铃薯、豆蔻和水果等主要出口印度。

能源方面,不丹丰富的水电资源也被印度牢牢掌控。许多不丹人感到印度的束缚过于紧绷,尤其是在2017年爆发的洞朗对峙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1988年建成的楚卡水电站由印度提供60%资金支持,40%贷款筹集,成为不丹财政稳定收入来源。

然而,这稳定收入有时也成“利剑”。2013年不丹大选期间,印度突然宣布取消对不丹多项补贴,尤其是燃气和电力补贴,导致燃料价格暴涨,民众怨声载道。民主派指责执政党因维护与印度关系而忽视民生,引发政治分歧。

虽然不丹当局与印度存在矛盾,但现实是很多问题仍需依赖印度。不丹领导层意识到长期依赖印度不利自身发展,开始积极谋求经济自主。疫情期间,印度因防疫不力,经济下滑,援助减少,加剧了不丹对自身发展的重视。

不丹三面环绕中国,文化和语言与西藏地区极为接近。虽然尚未正式建交,但双方人员往来不断,不少不丹学生选择来华留学。随着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不丹人对中国文化、商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印度与中国在国力上难以相比。

不丹旅游业开放后,许多民众更欢迎中国游客。虽然中不未建交,且中国商品进入不丹需经印度中转,价格因转运增加数倍,但不丹人依旧喜爱中国商品。

综上所述,中国想与不丹建交,必须绕不开印度因素。尽管喜马拉雅山将中不隔开,但印度对不丹的控制更为直接和深入。中印关系若无法彻底改善,中不建交面临的挑战仍将很大。

——摘自《走进神秘山巅邻国不丹》杨晓萍(2012)、《不丹的对外关系》刘建(2006)、《不丹掀起“中国热”》朱梦魁(2005)、《中国与不丹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陈翔(2015)、《不丹对印度的极不对称安全困境》陈宇(2018)、《不丹与中国走近,绕得开印度吗?》范凌志(2021)、《只要印度不作梗,中国不丹应能谈成》环球时报(2021)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
原创 刀... 对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江山稳固、王位不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
傅斯年与“大内档案” 在发现殷墟甲骨及敦煌藏经洞等中国近现代重大文化事件中,应该还包括抢救“大内档案”。“大内档案”即清代...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双耳扁瓶 瓶高22.7㎝,撇口,长颈,猪龙耳,丰肩,椭圆流线型腹,肩下渐收,圈足外...
古人的香囊里藏着黑科技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呈圆球形,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部分纹饰鎏金。将香料放置其中,无论悬挂、手捧还...
原创 权...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非常危险。虽然身为皇帝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
当《诗经》从地宫中醒来:海昏侯... 中国日报11月18日13版 编者按: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之际公布最新进展——秦汉时期完整《诗经》在竹简...
原创 民...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民...
原创 揭...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清朝时期的“两江”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江”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但其...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
琉球复国,大历史完全存在这种可... 琉球的事情又热了起来,老胡作为看过世界多地变迁的媒体人,我想说,往远处看,琉球在地缘政治变局中脱离日...
原创 大...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历史上只有四位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所...
原创 清... 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
原创 隋... 引言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的来源,因此,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原创 武... 武则天的第一个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她在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赐名“武媚”。 武...
原创 隋... 看过隋唐的历史故事,大家都会轻松提到许多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战绩,能说出自己喜爱他们的理由。然而,当提到...
原创 为... 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丞相之一,他提出的“连横”和“弱楚”战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