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前后涌现了大约490多位皇帝。如果剔除那些仅被后世追封的所谓皇帝,真正实实在在亲自执掌皇权的,大概只有420多位左右。
在这420多位皇帝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平庸之辈,能勉强算得上“守成之君”的,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千万不要轻视那些守成皇帝,古话说得好“创业容易守业难”,历史上能真正把江山守住并发扬光大的皇帝,其实屈指可数。不过这些守成君主,几乎个个都在历史上刻下了自己独特的痕迹。
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大家提起清朝鼎盛的“康乾盛世”,总是着重说康熙和乾隆,似乎雍正没什么大作为。其实,雍正正是奠定康乾盛世基础的关键人物。
没有雍正的严厉改革和整顿,别说康乾盛世了,清朝能撑多久都是未知数。
纵观历史,绝大多数帝王多是庸碌昏庸,暴虐成性,贤明的君主极为稀少。至于那些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更是凤毛麟角,可能也不到五个手指头数得过来。
不过,每个人眼中千古一帝的候选名单都不太一样。有人觉得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明太祖四位当之无愧,也有人认为还应该加上清圣祖。
大多数人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四位的“千古一帝”称号没有太多异议,唯独最后一个候选人存在争议。有的说是清圣祖,有的说明成祖,甚至还有人推崇宋武帝。
不过,先不谈明成祖和宋武帝资格如何,清圣祖绝对是第一个该被排除的。
清圣祖的致命弱点太明显了:晚年怠政,官员贪腐泛滥,财政状况极度恶化,这与明朝的万历皇帝有惊人相似之处。
总体来看,古代真正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按时代先后顺序,也基本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明太祖这四位。或许还有其他表现出色的皇帝,但与这四位相比,还是略有差距。
如果硬要再加一位,隋文帝会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绝对比清圣祖更值得考虑。
要是从这四位千古一帝里选出最强的皇帝,确实难度极大,毕竟他们的文治武功都不相上下,稍有差别也难以分出明显高低。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从出身背景、个人能力及后来的成就来评判,问题就会简单许多。
按照这个标准,明太祖朱元璋毫无疑问独树一帜,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只能算第二梯队。
为什么明太祖能单独划分为一档?关键就在于他那天壤之别的出身与成就之间的反差,真的是从一无所有到建立大明帝国,展现出非凡的个人能力。
比起他,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人生轨迹最多算是“困难模式”,而朱元璋则是“地狱模式”中的“加强版”。
先说出身,秦始皇、汉武帝生于帝王之家,幼年即被确定为继承人,接受帝王式教育,培养路线清晰。
他们能成为杰出君主不足为奇,若是早早选定的继承人是个糊涂蛋,才叫奇怪。
唐太宗虽出身稍逊,但仍是关陇贵族出身,从小接受精良的贵族教育,文武兼备,且拥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
再来看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幼年家境极其贫寒,父母早亡,连一块墓地都没有,书都没读几本,饱饭难求。
不识字的困境,现代人想来恐怕更能体会其中艰辛。
曾有人问起某位网络名人成功秘诀,他谦虚地说:“我没有秘诀,我生下来时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家世的重要性。朱元璋从一只破碗起步,却能创建大明帝国,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出身比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更为坎坷外,朱元璋选择的“打天下”路线也是史无前例的。
古代那么多英雄豪杰,在他之前没人能成功实现从南向北统一天下。即便生猛如宋武帝,也未曾完成此壮举。数千年历史,唯有朱元璋一人做到了。
千万别小看这条路的艰难程度,比起朱元璋从无到有的起点,南北统一的难度堪称“地狱模式”的“双重考验”。
因此,从个人能力角度看,明太祖是绝对独一档,其余三人只能并列第二档。
从一无所有到创立王朝,朱元璋的卓越实力令其他三位难以望其项背,他们或多或少都依赖祖宗的余荫。
当然,如果综合几位皇帝对后世的影响,分出高下也颇为困难。若论影响力,秦始皇毫无疑问独领风骚,汉武帝、唐太宗和明太祖只能并列第二。
秦始皇推行的诸多制度改革,如郡县制、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等,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无人能及。
而汉武帝灭匈奴、唐太宗灭突厥、明太祖驱逐蒙古这三大功绩则较难一较高下,因而并列第二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