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日爆破英雄,地雷杀敌出神入化,乡亲称赞是“雷公”
迪丽瓦拉
2025-09-22 09:06:16
0

作者:爱军

在晋察冀的民间,只要一提到李勇,他几乎被视作神一般的英雄。反“扫荡”战斗愈发激烈时,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也越发丰富。尤其是那些逃散的敌人民夫,更是把李勇和他的游击队形容成从天而降的神兵天降,英勇无比。

有些民夫绘声绘色地讲述:“我亲眼目睹,一大队日本兵被我们的地雷炸得惨叫连连,那山头上还能听见李勇大声喊着:‘炸得怎么样?’日本队伍里有个翻译官,吓得直哆嗦,还急忙回答‘好!’说完便拼命往后撤。李勇又喊:‘好,那就再炸一个!’果然,一颗地雷滚到那个翻译官脚边,‘轰’的一声,他直接被炸飞了,场面壮观极了!”

还有一段传说,说敌人在五丈湾驻扎时,李勇乔装成普通民夫,混入敌人的厨房,竟然大胆地把敌人大锅里的大米饭扛走了,还大声嚷嚷:“这大米是我们这里种的,怎么能让鬼子吃呢!”

一群老百姓围坐一起,有人说:“小鬼子大官下命令,要拿活的李勇,出动100个日本兵,难道真能捉到他?”另一人接道:“听说李勇总是游走在敌人追击的边缘,敌人追一段他就撤一段,一边撤还一边埋地雷。敌人追了三座山头,炸倒十几个人,却始终没抓住他。”

虽然这些民间传说多少带有夸张,但李勇这个人却确实存在。李勇是阜平县五丈湾村人,1937年秋天,八路军来到他的家乡,成立抗日组织,他被推选为儿童团长,正式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1939年冬,他18岁时被派往晋察冀军区教导团,专门学习地雷和爆破技术。结业后,他被任命为区游击队长,组建起地方武装力量。1942年冬,日寇残忍杀害了他的父亲,组织为了照顾他,让他回村工作。他带领着一个由几个人组成的小游击组,利用地雷作为主要武器,游走在崇山峻岭之间,与凶狠的敌人展开殊死较量,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爆破英雄。

1943年秋季,反“扫荡”战斗还未正式开始,李勇就率游击组悄然离开家乡。敌军驻扎地距离五丈湾只有十几里,李勇带着小队把地雷一一布置好,但敌人似乎总不走这条路。游击组便在路旁坚守了三天三夜,在绵绵细雨中顶着寒冷,啃着稀粥,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9月底的一个清晨,村东蔡家坡岭上的敌人终于出现了,可他们并未朝村里进发。李勇提枪紧追敌人到蔡家坡,才发现他们往北撤退,忽然从三岔口传来敌军喊声:“地雷在哪里?快找!”敌人大队在三岔口停下。担心敌人挖走地雷,李勇果断在坡上连开两枪,击倒一名鬼子,惊慌中敌人纷纷卧倒,随即一阵地雷爆炸,炸倒一片敌兵。

敌人误以为遭遇伏击,立即用机枪扫射山头,子弹打得地面泥土飞溅。李勇带队迅速转移,机枪声依旧连绵不断。不久,一架敌机盘旋而下,飞得极低,几乎与李勇撞个正着,却依旧找不到伏击者踪迹。

第二天,西面王林口的敌人大队沿沙河而下。李勇带游击组布置好地雷阵,忽然接到侦察报告:“王快方向的敌人来了,已到庙南村。”他迅速带张金珠到东头监视。

果不其然,敌人尖兵二十多人已逼近小庙旁,旗手稍作动作,队伍便停住,休息片刻后再次前进。李勇目光如炬,等待地雷爆炸的烟雾腾起。突然,敌人领头的大旗倾倒,地雷炸响,那队日本兵四散奔逃。李勇兴奋地问张金珠:“炸得怎么样?”张金珠答:“好!”李勇立即喊道:“好,就再来一个!”话音未落,村西坡头传来枪声。

敌人顺着山梁向村西推进,村东的敌人大队也已占据山头。李勇回身连打五枪,敌人的掷弹筒紧跟而上。战斗异常激烈,爆炸声与鬼子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四五百敌军在地雷轰炸下乱作一团。村西敌人遭地雷轰炸,主力敌军沿路前进,工兵们试图清除雷区,却频频被炸伤,数名工兵当场身亡。敌人在村内到处寻找抬伤员的门板,却不知这些门板也藏着地雷,爆炸致两名抬伤员奄奄一息,只能与尸体一同烧毁。直到夕阳西下,王林口的敌人才退回驻地,王快的敌人也原路返回。

李勇在战斗中获得了一面写有“祈武运长久”的日本旗帜,旁边散落着士兵的骨灰、布片、皮带碎片和破鞋。游击组从不放过任何一次重创敌人的机会。敌人沿这条路线反复进出,每次都遭到地雷的袭击,炸得让他们始料未及。

他们在敌人重点警戒的狭窄道路布置了真假难辨的地雷阵,而在敌人不设防的地方,则用更明显的地雷来迎击。每次敌军通过,李勇都亲自检查地雷,发现有没被踩响的就迅速排查,若无踩雷痕迹便分析敌人的行进规律,必要时重新布雷。

有一次,地雷埋在大路左侧,敌人未被炸中。他们下去查看,发现敌人用圈圈标记了雷区,令敌兵不敢踏入。李勇他们立即擦掉标记,在右侧画上大圈,并故意留下鞋印。果然,后来的敌人踩中了陷阱。

敌人起初走村旁大路,后来逐渐转向村南的菜地、稻田、水渠,最终沿沙河岸边开辟了十多条路径,依然未能躲过李勇布设的地雷。

一队从王快小路来的日本兵中午在河滩放心休息,误以为这里偏僻安全。李勇游击组从山头监视,半小时后,地雷爆炸,烟雾升起,军官和几个士兵像鸟一样被炸飞,滩上人畜消失无踪。

李勇准备下山时,王快的敌人汽车恰好驶来,将炸死的士兵和一头黑骡子全部拉走。敌人不断集结“清剿”,爆炸组长张连和他的队员们躲藏在山头,只有敌人接近时才埋雷,避免危及群众。李勇交代张连专门负责炸击剿山敌人,自己带游击组去河滩检查地雷。

形势异常紧张,刚接近河边,就听见南山头民兵喊:“不行,北山梁上有敌人,快撤!”李勇回头一看,敌人已从山坡上下来。民兵又喊:“快过河,北面敌军来了!”他们立即渡河,刚隐蔽不久,北山头一声巨响,敌人踩中地雷。李勇心头一紧,担心炸雷误伤群众,急忙奔向山梁,发现是张连带队埋雷时遭敌追击被炸,三名敌人受伤,尸体被焚烧后敌军才退走。

敌人接连在五丈湾北山一带“清剿”,李勇因过度劳累病倒,高烧不退,恶性疟疾让他一粒米水都喝不下。游击组员用门板抬着他继续与敌人周旋。虽然敌情紧迫,他却拒绝转移,总关心地雷爆炸情况和村庄安危。

敌人开始抢收沙河滩稻子,汽车开过五丈湾村旁。李勇闻讯,带病从担架上爬起,连夜警戒,冒着冰冷的河水掩护民众抢收。人们不敢去的地方,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很快,五丈湾的稻谷抢收完毕,成为沙河北岸的模范。

他明白敌人汽车是最大威胁,炸汽车极危险。带着张连、张金珠等人到汽车必经之路埋雷。刚挖坑时,敌车临近未察觉,张连他们抱着沉重地雷跳入深石阶,险中求生。李勇病未全愈,眼花缭乱,险些跌倒。敌车过后,他们又坚持完成布雷。

次日,敌车再次来袭,第一辆汽车被炸毁,停下的四十多辆车中,几人踩中地雷死亡,现场混乱。几经修理后,汽车队拖延到天黑才继续前行。

几天后,齐家坟附近又有汽车爆炸,是李勇他们新埋的雷。三十多辆敌车从王林口开来,首辆汽车未炸,第二辆爆炸。敌军立即包围路旁芦苇丛,疯狂呼喊“捉活的游击小组!”却无人敢入内。几只黑狗突然窜出,敌人误射,哄堂大笑。最终无功而返,30辆车开回驻地。

李勇和游击组也忍不住笑出声,暗道:“这回便宜了他们,下次再会!”

在这场反“扫荡”中,李勇的爆炸小组如同旗帜般高扬。仅仅这个秋天,他们共引爆37枚地雷(包括4枚大号地雷),炸死敌人90人,伤47人;加上其他伤亡,死伤敌人总数达217人,其中包括一名敌方小队长和3名民夫,炸毁汽车两辆,牲畜三头。乡亲们亲切地称他“雷公”。

不久,李勇接到晋察冀军区通知,参加英模表彰大会。戴上大红花的他,成为边区名副其实的爆破英雄。大会上,他得知晋察冀边区还有许多同样活跃的游击组和爆破手,有的还向他们发出竞赛挑战。

回到家乡,李勇严肃对组员说:“听着,人家都要和我们竞赛,我们得加倍努力!有困难说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克服。有什么新技术也要研究,不管怎样,咱们的雷一定要响!”组员们信心满满地回应:“放心,咱们的雷一定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
原创 刀... 对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江山稳固、王位不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
傅斯年与“大内档案” 在发现殷墟甲骨及敦煌藏经洞等中国近现代重大文化事件中,应该还包括抢救“大内档案”。“大内档案”即清代...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双耳扁瓶 瓶高22.7㎝,撇口,长颈,猪龙耳,丰肩,椭圆流线型腹,肩下渐收,圈足外...
古人的香囊里藏着黑科技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呈圆球形,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部分纹饰鎏金。将香料放置其中,无论悬挂、手捧还...
原创 权...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非常危险。虽然身为皇帝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
当《诗经》从地宫中醒来:海昏侯... 中国日报11月18日13版 编者按: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之际公布最新进展——秦汉时期完整《诗经》在竹简...
原创 民...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民...
原创 揭...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清朝时期的“两江”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江”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但其...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
琉球复国,大历史完全存在这种可... 琉球的事情又热了起来,老胡作为看过世界多地变迁的媒体人,我想说,往远处看,琉球在地缘政治变局中脱离日...
原创 大...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历史上只有四位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所...
原创 清... 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
原创 隋... 引言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的来源,因此,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原创 武... 武则天的第一个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她在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赐名“武媚”。 武...
原创 隋... 看过隋唐的历史故事,大家都会轻松提到许多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战绩,能说出自己喜爱他们的理由。然而,当提到...
原创 为... 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丞相之一,他提出的“连横”和“弱楚”战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