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日四名将回忆南京保卫战:王耀武宋希濂拼命,杜聿明表现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9-22 14:32:36
0

1959年第一批特赦人员名单中,赫然出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杜聿明、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以及浙西师管区中将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周振强等。这些人物在当时都是军界颇具声望的将领。

根据当年同在功德林学习、稍晚或很晚被特赦的黄维、文强、沈醉、康泽等人的回忆,这些首批获特赦的人被大家视为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在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尊敬。

这种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如果重新回顾86年前的南京保卫战,我们会发现王耀武当时还未升任司令,只是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的少将师长;杜聿明则是当时唯一的陆军装甲兵团少将团长(该装甲兵团为团级编制,而非军以上);周振强则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少将旅长;而宋希濂则是三十六师的中将师长,军衔最高。

这四位抗日名将在获得特赦后,都担任了文史专员。他们的回忆录分别被收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包括宋希濂的《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杜聿明的《南京保卫战中的战车部队》、王耀武的《南京保卫战的回忆》以及周振强的《蒋介石的铁卫队——教导总队》。

这些回忆文字充满了战火硝烟和慷慨激昂的悲歌,周振强在回忆这场战役时,既愤怒又悲痛地写道:“守卫南京的部队官兵,除了三十六师大部和教导总队少数部队成功渡江,以及粤军邓龙光的一部分成功突围外,其余几乎全部被歼灭……高级将领一遇危险便弃部下而逃,抢先逃命。真正抗战的是广大中下级干部和士兵,他们英勇无畏,甘愿牺牲,是抗战的真正无名英雄!”(以上黑体字均摘自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周振强的回忆录)

本文的重点是缅怀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日英雄,至于当时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如何用烂竹子糊水泥修建豆腐渣防御工事,桂永清如何挪用三万名参战官兵的薪水及十万元的犒赏款,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与第二旅旅部中校参谋廖耀湘化装逃跑等诸多黑暗细节,暂且不提,将来有机会再详述。接下来,我们继续聚焦这四位抗日名将及其麾下将士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

1937年11月22日上午,三十六师中将师长宋希濂抵达南京时,麾下兵力仅剩三千余人,且几乎全是新兵——其原有的上万老兵在淞沪会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宋希濂回忆说:“自‘八一三’上海战争爆发以来,我率所部第三十六师约一万人奋战两月,主要在江湾天宝路一带与敌激战,伤亡惨重,超过万人。在此期间虽有三个补充团增援,但许多士兵未及登记姓名便牺牲了。”

宋希濂的残部被唐生智部署于红山、幕府山、下关及挹江门一线防守,而教导总队则负责紫金山、麒麟门和中山门,阻击由京杭公路来犯的敌军。

虽然宋希濂在9月被“晋升”为七十八军军长(实为虚职),但手头部队依然只有三千残兵,入南京后又补充了四千多无战斗经验的新兵。一个七千余人的师中,大多数新兵几乎未曾触枪,连射击要领都不懂。为此,宋希濂一边带兵修筑工事,一边从头教授射击技巧,甚至用石灰堆充当靶子,只要击中产生白烟就算命中。

宋希濂已属不易,而王耀武则更加艰难。其麾下六十六、七十四和八十三军加起来不到四万人,且装备残缺不全。王耀武奉命守卫淳化镇,但一到阵地便心凉:“事先准备的工事多被土埋着,机关枪掩体的门锁着打不开,射击孔太大,暴露目标,火力部署极差,官兵对此极为不满。”

负责工事建造的南京卫戍司令谷正伦既不赴前线,却修筑了大量不合用的豆腐渣防御工事。王耀武只得亲自督促弟兄们放下武器,全力抢修工事。

12月7日,王耀武接到情报,日军已从句容逼近淳化镇,距离不到三十里。次日清晨,日军发起猛攻,苏联空军志愿大队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加入战斗,击落两架日机。五十一师一五一旅旅长周志道打电话赞叹苏军勇敢,三零一团团长程智也表达同感。

然而,三零五团团长张灵甫却传来坏消息:“日军投下的炸弹上竟印有美国制造字样!”由于苏军弹药耗尽,日军继续用美国制造的炸弹轰炸,王耀武不禁怒骂连连。12月9日上午,敌军步、炮、空三路进攻,我军伤亡惨重,机关枪掩体遭破坏,张灵甫也负重伤。

战斗一直激烈至黄昏,俞济时令王耀武撤退至水西门防守。水西门防守战中,三零一团团长程智阵亡,一五三旅旅长李天霞报告八十八师阵地无人防守,日军乘隙爬上城墙,令南京防线岌岌可危。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则弃守逃跑,王耀武气愤至极。多年后,宋希濂仍大骂孙元良“卑鄙可耻”,称其12日下午开会后脱军装,换便衣躲入妓院避战一个月。

孙元良的表现遭多位参战将领谴责。杜聿明则较为含蓄地讲述自己的装甲兵团参战经历。他回忆,12月5日奉命带战车连支援汤山附近某军作战,但具体哪军已不记得,令人怀疑其记忆力。

杜聿明透露,12月12日拂晓,光华门阵地被突破,守军八十八师溃败,战车无人指挥,卫戍司令长官部无人负责。杜聿明的大部分战车于12月4日已撤出南京,仅剩一连残留,三辆战车被击毁,幸存战车在渡江时因木船失控全部损毁。

杜聿明痛惜这一连战车的损失,但也听闻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战车连一位士兵在战后带回汇报。起初杜聿明不信,直到1939年昆仑关战役中缴获日军总结南京战役经验的“皇风万里”小册子,才确认这辆战车在伏击中给日军沉重打击。

这一战车连的英勇行动,与团长和排长无关,而是两位战士决定与战车共存亡,在方山战斗中被击毁的三辆战车内伏击敌人,利用机关枪从战车炮塔伸出扫射,击毙数十日军。

日军未清理战场,轻步兵连连攻击战车,因缺乏重型炮火无力摧毁。两位战士从下午战斗至天黑后趁夜撤退,途中一人牺牲,另一人归队汇报。杜聿明却遗忘了这位汇报士兵的姓名,后来得知其在昆仑关战役中英勇牺牲。

这两位英勇战士以无畏精神,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创造了奇迹,而杜聿明起初怀疑他们的勇敢,后来竟忘记他们的名字。

这四位抗日名将的南京保卫战回忆录中,还藏有许多令人震撼的细节和生动场景。他们的文字不仅反映了战斗的惨烈,也展现了王耀武与宋希濂的拼搏精神。至于杜聿明和周振强的表现,则有待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们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毛泽东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作 者:田开元 在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古老的中国几乎陷入亡国...
原创 苏... 1900年,沙俄迅速集结17万大军,趁清政府处于衰弱之时,夺取了我国东北的80万平方公里土地。然而,...
原创 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与浪漫色彩的时代,在这三股势力中,最能让人感受到英雄浪漫主义精神的,恐怕就...
亚历山大大帝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Alex Rowson 希腊北部的发掘工作揭示了塑造未来国王的世界 (维罗妮卡·菲佛/阿拉...
原创 明... 有句话说:“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这一观点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原创 神... 国宴作为一个国家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最高规格的官方宴席。能成为国宴菜肴,无疑是该道菜肴获得的至高荣...
原创 三...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时代,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和智勇双全的俊杰。...
原创 建... 古籍中记载的建安五年,关羽的武力似乎达到了巅峰状态:他斩杀了颜良和文丑,历经五关斩六将,无论是在两军...
原创 承... 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为了保持在远东的利益,尼古拉二世不得不与日本保持...
原创 国... 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是晋系的代表人物。他并不像阎锡山那样在山西称霸一方,实际上他的势力相对较为...
原创 李...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秦琼和程咬金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这个问题,答案毋庸置疑。根据《旧唐书·列...
原创 糜...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中,首次提到糜夫人是这样的:“原来糜竺有一妹,嫁与玄德为次妻。” 这...
原创 吴... 吴三桂,这位明末清初的军事巨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早在大顺军围困北京之时,崇祯帝急忙召他...
山西绛县发现30万平方米仰韶中... 中新网 太原7月16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7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绛县西吴壁遗址202...
原创 “...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不仅能第一时间获得我们后续推送的精彩文章,还能方便您...
原创 评... 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有“五虎大将”,孙权麾下则有“江表十二虎臣”。然而,仔细研究三国历史...
原创 朱... 建文纪事 1398年6月24日,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今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六次北伐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消耗,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最终也间接促成了蜀汉的灭亡。...
原创 商... 商朝,总给人一种奇妙炫目的感觉,那时候的历史仿佛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近期,随着《封神》这部影视剧的热播...
原创 老... 在淮海战役还未打响时,杜聿明已深感悲观,他内心充满恐惧,甚至认为自己已注定失败,十死无生。他在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