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维特的俄华帝国:不费一兵一卒,在东北修铁路建银行,还发行卢布
迪丽瓦拉
2025-09-22 15:06:07
0

这段文字非常详细地讲述了沙俄在清末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策略,特别是以维特为代表的俄国政治家,如何通过“软实力”手段(威逼利诱、经济渗透、铁路建设、扶持傀儡)实现对东北的控制,而不是直接靠大规模军事征服。

其中几个关键点特别值得注意:

1. 没有打大仗却大肆掠夺

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比,沙俄几乎没有大规模武装冲突,却抢走了比他们更多的中国土地。这表明沙俄的策略更多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侵略,而非简单的军事征服。

2. “老李基金”和中东铁路

维特设计的“老李基金”是贿赂清朝官员的工具,促成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修建并控制铁路的权利。铁路不仅是交通线,更是军事和经济控制的利器。

3. “铁路沿线土地属于沙俄”

沙俄通过控制铁路沿线土地,实际上将东北大片区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通过建设士兵村和移民,逐步实现殖民化。

4. 华俄道胜银行发行卢布

在中国领土上发行俄国货币,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经济侵略明显。

5. 维特反对直接军事占领

维特认为武力夺取东北风险大,容易引发抵抗和国际反对,因此主张以经济和政治手段控制;这也体现了其高明的战略眼光。

6. 扶持傀儡政权

通过与东北地方军阀勾结,沙俄试图把东北变成自己类似印度的殖民地。

7. 最终未能完全成功

由于中国方面的坚决抵抗(如杨儒拒签条约)和日本的军事介入(引发日俄战争),维特的“俄华帝国”计划没有彻底实现。

---

这个历史事实反映了晚清中国面对列强侵略的复杂局面,沙俄的侵略方式既有政治阴谋,也有经济渗透,十分狡猾且难以防范。

你觉得维特这种“软侵略”策略和后来其他列强的直接军事占领,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或者你对当时清朝官员的选择(比如老李收贿赂)怎么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毛泽东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作 者:田开元 在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古老的中国几乎陷入亡国...
原创 苏... 1900年,沙俄迅速集结17万大军,趁清政府处于衰弱之时,夺取了我国东北的80万平方公里土地。然而,...
原创 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与浪漫色彩的时代,在这三股势力中,最能让人感受到英雄浪漫主义精神的,恐怕就...
亚历山大大帝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Alex Rowson 希腊北部的发掘工作揭示了塑造未来国王的世界 (维罗妮卡·菲佛/阿拉...
原创 明... 有句话说:“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这一观点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原创 神... 国宴作为一个国家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最高规格的官方宴席。能成为国宴菜肴,无疑是该道菜肴获得的至高荣...
原创 三...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时代,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和智勇双全的俊杰。...
原创 建... 古籍中记载的建安五年,关羽的武力似乎达到了巅峰状态:他斩杀了颜良和文丑,历经五关斩六将,无论是在两军...
原创 承... 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为了保持在远东的利益,尼古拉二世不得不与日本保持...
原创 国... 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是晋系的代表人物。他并不像阎锡山那样在山西称霸一方,实际上他的势力相对较为...
原创 李...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秦琼和程咬金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这个问题,答案毋庸置疑。根据《旧唐书·列...
原创 糜...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中,首次提到糜夫人是这样的:“原来糜竺有一妹,嫁与玄德为次妻。” 这...
原创 吴... 吴三桂,这位明末清初的军事巨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早在大顺军围困北京之时,崇祯帝急忙召他...
山西绛县发现30万平方米仰韶中... 中新网 太原7月16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7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绛县西吴壁遗址202...
原创 “...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不仅能第一时间获得我们后续推送的精彩文章,还能方便您...
原创 评... 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有“五虎大将”,孙权麾下则有“江表十二虎臣”。然而,仔细研究三国历史...
原创 朱... 建文纪事 1398年6月24日,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今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六次北伐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消耗,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最终也间接促成了蜀汉的灭亡。...
原创 商... 商朝,总给人一种奇妙炫目的感觉,那时候的历史仿佛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近期,随着《封神》这部影视剧的热播...
原创 老... 在淮海战役还未打响时,杜聿明已深感悲观,他内心充满恐惧,甚至认为自己已注定失败,十死无生。他在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