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沙俄为何号称第三罗马?叶皇提出的希腊计划,神圣罗马为何会点头
迪丽瓦拉
2025-09-23 02:33:38
0

提到西方历史,罗马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位置,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正式标志着罗马帝国的诞生。然而,历史上却有“第一罗马”、“第二罗马”和“第三罗马”这样的说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中,沙俄自认为自己是“第三罗马”的呼声最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背景来揭开这个谜题。

沙俄称自己为第三罗马,实际上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这一说法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与传承。在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这一事件给整个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这么说呢?东罗马的灭亡不仅是一个帝国的消逝,更是一个文化与宗教传统的消散。罗马教皇对此非常兴奋,因为他一直与东正教系对立,东罗马的灭亡意味着东正教或许会迎来终结的时刻。

当时的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认为,如果他能够趁机让天主教与东正教重新合并,那么他将在基督教世界中留下千古名声。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办法——联姻。彼时的莫斯科公国是罗斯诸国中最为强盛的一个国家,而且它也信奉东正教,因此有可能成为东正教的领头羊。而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正好逃到了罗马。教皇打算将她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希望借此机会说服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公国带入天主教的怀抱。

不过,保罗二世显然忽视了索菲娅的野心。她嫁给伊凡三世后,不仅没有促进东正教与天主教的融合,反而鼓励莫斯科公国“全盘罗马化”。在她和她儿子瓦西里三世的影响下,莫斯科公国逐渐开始自诩为“第三罗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莫斯科公国不仅传承了东罗马的文化,它的王室成员还与罗马帝国皇室有着血脉联系。伊凡四世,作为伊凡三世和索菲娅的孙子,天生便拥有罗马帝国皇族的血统。

伊凡四世继位后,觉得莫斯科公国已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自封为“沙皇”。“沙皇”这一称号实际上是源自罗马帝国的“凯撒”,意思类似于“副皇帝”或“国王”,虽然比帝王低一些,但却比大公要尊贵得多。尽管欧洲各国并不承认伊凡四世为沙皇,但从此以后,莫斯科公国便不再存在,而沙俄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沙俄的崛起使得它对罗斯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合法性确认。在此之前,罗斯地区各公国林立,像特维尔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苏兹达尔公国等,都有一定的实力。即使莫斯科公国逐步统一了这些地区,当地的大贵族(即波雅尔)依旧不甘心臣服,暗中挑战大公的权威。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令自己在这些贵族面前占据了更高的等级,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罗斯地区陷入分裂,重蹈被蒙古压迫的覆辙。

此外,东罗马的文化在整个东欧草原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伊凡四世的沙皇身份,不仅为他带来了合法性,更使他成为了整个罗斯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他利用这个身份加强了对大贵族的压制,并展开了一系列削藩措施。随着伊凡四世权力的集中,东罗马的文化在罗斯地区传播得愈加广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到了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击败瑞典,成功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并建立了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的新都,俯瞰欧洲。为了表彰彼得一世的功绩,俄罗斯元老院决定授予他“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从此,沙俄正式转变为俄罗斯帝国。这一转变象征着俄罗斯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标志着沙俄的地位再次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原本的“沙皇”变为“皇帝”。

到了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时,沙俄的疆域已经非常辽阔。她还不满足于现状,接连扩张,吞并了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部分地区和波兰一部分领土,使得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增加了67万平方公里。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野心依旧没有满足,她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这里曾是东罗马帝国的故土,当时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占据。

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既然沙俄自视为“第三罗马”,那么就有责任恢复东罗马的疆域,特别是重夺君士坦丁堡。于是,1782年,她提出了著名的“希腊计划”。简单来说,希腊计划是希望将俄罗斯的势力扩展至巴尔干半岛和君士坦丁堡,恢复东罗马的故土。然而,光靠沙俄一家之力,实施这一计划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找到了一个帮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约瑟夫二世。约瑟夫二世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积极劝说他,表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应设在罗马,而不是维也纳。经过一番热烈讨论,约瑟夫二世同意与沙俄结成同盟,一同进军巴尔干半岛,分裂西罗马和东罗马的领土。

然而,尽管这项计划充满了雄心壮志,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希腊计划”在她生前未能完成,而这一计划却成为了沙俄历代沙皇的共同目标,几乎每一位沙皇都怀有恢复东罗马帝国的愿望。俄土战争反复上演,尽管奥斯曼帝国逐渐衰弱,英法两国却始终在背后支持它。因此,直到沙俄覆灭,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希腊计划仍未实现。

尽管如此,沙俄延续了这一计划超过一个世纪,东罗马的象征在沙俄人的心中深深扎根。即使到了苏联时期,这一传统也没有完全消失。虽然苏联撤掉了双头鹰旗帜,抛弃了许多沙俄时期的符号,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现代俄罗斯重新拾起了这一文化象征。如今,俄罗斯的国旗上仍然印有双头鹰的标志,东正教的文化依旧是俄罗斯的主流文化,而俄罗斯的两院制,实际上也是源自罗马时代的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因此,现代俄罗斯依然自视为“第三罗马”。至于美国,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是第三罗马,但到底哪个更合适呢?这个问题可能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郝梦龄:血染南口的铁血军魂,用... 1904年,河北藁城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九岁的郝梦龄趴在油灯下抄写《论语》。父亲说:"读书人要顶天立地...
原创 被... 古往今来,因为饮食不当而死的人数不少,尤其是在饥荒时期,很多人因为长期忍饥挨饿,终于吃得过多、暴饮暴...
原创 汜... 华雄是董卓麾下的猛将,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受命迎战敌军。华雄在这一战中名声大噪,他连斩数名盟...
原创 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华盛顿的作战室里盯着地图发...
原创 程... 程咬金三次闯祸,都是死罪,但却一步步高升! 程咬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提到程咬金,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
AI生成历史影像,勿忘求真之本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来自东方的报道》海报 资料图片 《英雄无名》剧照 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
世界厕所日,别笑!这个全球节日... “比起登月,让全人类用上干净厕所,才是更伟大的太空工程。” 看到这句话先别皱眉。你有没有想过,每天清...
原创 清...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
原创 刀... 对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江山稳固、王位不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
傅斯年与“大内档案” 在发现殷墟甲骨及敦煌藏经洞等中国近现代重大文化事件中,应该还包括抢救“大内档案”。“大内档案”即清代...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双耳扁瓶 瓶高22.7㎝,撇口,长颈,猪龙耳,丰肩,椭圆流线型腹,肩下渐收,圈足外...
古人的香囊里藏着黑科技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呈圆球形,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部分纹饰鎏金。将香料放置其中,无论悬挂、手捧还...
原创 权...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非常危险。虽然身为皇帝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
当《诗经》从地宫中醒来:海昏侯... 中国日报11月18日13版 编者按: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之际公布最新进展——秦汉时期完整《诗经》在竹简...
原创 民...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民...
原创 揭...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清朝时期的“两江”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江”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但其...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