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沙俄为何号称第三罗马?叶皇提出的希腊计划,神圣罗马为何会点头
迪丽瓦拉
2025-09-23 02:33:38
0

提到西方历史,罗马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位置,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正式标志着罗马帝国的诞生。然而,历史上却有“第一罗马”、“第二罗马”和“第三罗马”这样的说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中,沙俄自认为自己是“第三罗马”的呼声最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背景来揭开这个谜题。

沙俄称自己为第三罗马,实际上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这一说法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与传承。在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这一事件给整个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这么说呢?东罗马的灭亡不仅是一个帝国的消逝,更是一个文化与宗教传统的消散。罗马教皇对此非常兴奋,因为他一直与东正教系对立,东罗马的灭亡意味着东正教或许会迎来终结的时刻。

当时的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认为,如果他能够趁机让天主教与东正教重新合并,那么他将在基督教世界中留下千古名声。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办法——联姻。彼时的莫斯科公国是罗斯诸国中最为强盛的一个国家,而且它也信奉东正教,因此有可能成为东正教的领头羊。而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正好逃到了罗马。教皇打算将她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希望借此机会说服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公国带入天主教的怀抱。

不过,保罗二世显然忽视了索菲娅的野心。她嫁给伊凡三世后,不仅没有促进东正教与天主教的融合,反而鼓励莫斯科公国“全盘罗马化”。在她和她儿子瓦西里三世的影响下,莫斯科公国逐渐开始自诩为“第三罗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莫斯科公国不仅传承了东罗马的文化,它的王室成员还与罗马帝国皇室有着血脉联系。伊凡四世,作为伊凡三世和索菲娅的孙子,天生便拥有罗马帝国皇族的血统。

伊凡四世继位后,觉得莫斯科公国已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自封为“沙皇”。“沙皇”这一称号实际上是源自罗马帝国的“凯撒”,意思类似于“副皇帝”或“国王”,虽然比帝王低一些,但却比大公要尊贵得多。尽管欧洲各国并不承认伊凡四世为沙皇,但从此以后,莫斯科公国便不再存在,而沙俄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沙俄的崛起使得它对罗斯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合法性确认。在此之前,罗斯地区各公国林立,像特维尔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苏兹达尔公国等,都有一定的实力。即使莫斯科公国逐步统一了这些地区,当地的大贵族(即波雅尔)依旧不甘心臣服,暗中挑战大公的权威。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令自己在这些贵族面前占据了更高的等级,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罗斯地区陷入分裂,重蹈被蒙古压迫的覆辙。

此外,东罗马的文化在整个东欧草原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伊凡四世的沙皇身份,不仅为他带来了合法性,更使他成为了整个罗斯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他利用这个身份加强了对大贵族的压制,并展开了一系列削藩措施。随着伊凡四世权力的集中,东罗马的文化在罗斯地区传播得愈加广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到了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击败瑞典,成功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并建立了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的新都,俯瞰欧洲。为了表彰彼得一世的功绩,俄罗斯元老院决定授予他“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从此,沙俄正式转变为俄罗斯帝国。这一转变象征着俄罗斯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标志着沙俄的地位再次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原本的“沙皇”变为“皇帝”。

到了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时,沙俄的疆域已经非常辽阔。她还不满足于现状,接连扩张,吞并了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部分地区和波兰一部分领土,使得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增加了67万平方公里。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野心依旧没有满足,她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这里曾是东罗马帝国的故土,当时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占据。

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既然沙俄自视为“第三罗马”,那么就有责任恢复东罗马的疆域,特别是重夺君士坦丁堡。于是,1782年,她提出了著名的“希腊计划”。简单来说,希腊计划是希望将俄罗斯的势力扩展至巴尔干半岛和君士坦丁堡,恢复东罗马的故土。然而,光靠沙俄一家之力,实施这一计划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找到了一个帮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约瑟夫二世。约瑟夫二世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积极劝说他,表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应设在罗马,而不是维也纳。经过一番热烈讨论,约瑟夫二世同意与沙俄结成同盟,一同进军巴尔干半岛,分裂西罗马和东罗马的领土。

然而,尽管这项计划充满了雄心壮志,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希腊计划”在她生前未能完成,而这一计划却成为了沙俄历代沙皇的共同目标,几乎每一位沙皇都怀有恢复东罗马帝国的愿望。俄土战争反复上演,尽管奥斯曼帝国逐渐衰弱,英法两国却始终在背后支持它。因此,直到沙俄覆灭,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希腊计划仍未实现。

尽管如此,沙俄延续了这一计划超过一个世纪,东罗马的象征在沙俄人的心中深深扎根。即使到了苏联时期,这一传统也没有完全消失。虽然苏联撤掉了双头鹰旗帜,抛弃了许多沙俄时期的符号,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现代俄罗斯重新拾起了这一文化象征。如今,俄罗斯的国旗上仍然印有双头鹰的标志,东正教的文化依旧是俄罗斯的主流文化,而俄罗斯的两院制,实际上也是源自罗马时代的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因此,现代俄罗斯依然自视为“第三罗马”。至于美国,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是第三罗马,但到底哪个更合适呢?这个问题可能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老覃曾在数月前撰写过一篇文章《刘伯承带病作检讨是彭德怀要求的?多少年了,这件事应该讲清楚了》,文章回...
原创 东... 文 / 子玉 东吴的创建依靠的是孙策的军事力量,但要在江东真正扎根并实现江东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孙权...
原创 杨... 1945年11月18日,杜聿明因五华山事件被解除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务,黯然返回重庆。...
原创 志... 1953年7月19日的清晨,志愿军第46军137师的营地内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胜利庆功会的欢愉气氛中。...
原创 台...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中国内战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数次战略决战,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
原创 1... 1953年6月的一天,陈赓在哈尔滨街头被一名交警拦下,哈尔滨顿时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打行动。这个事...
为什么刘邦可以失败多次,而项羽... 灭秦之战时的失败就不说了。 看一下楚汉之争中刘邦失败的具体情况。 汉二年三月,刘邦从临晋渡过黄河。 ...
原创 1... 杜聿明在1949年被俘后,他坚信国民党必将失去一切统治权的现实不可逆转。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曾...
原创 明... 公元260年6月,魏帝曹髦带着一些仆人和卫士从宫殿冲了出来,他的目标非常明确——要置司马昭于死地。以...
原创 韩...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人民中的杰出代表罢了。然而...
真正把北匈奴打到欧洲的,其实并...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3... 1985年11月27日下午,南通军分区的一位离休干部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对老首长的崇敬之情,踏入了钟期光...
原创 北... 1968年5月1日下午,许宪民正在家中愁眉苦脸,因她的女儿林昭遭受牢狱之灾,无法自拔。就在这时,仿佛...
原创 商... 说起商朝,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较为陌生,毕竟这是一个久远的古代王朝,很多历史细节早已无从考证。 然而,...
原创 李... 李时,明朝中期的官员,出生在河北任丘。他的父亲李蓕是进士出身,曾任莱州知府。李时在弘治十五年参加科举...
原创 蒙... 19世纪初,拿破仑完成了对欧洲大陆的统一后,开始将视线投向了俄罗斯。然而,尽管法国出动了60万大军,...
原创 他... 1975年8月,郭林祥被调任至新疆军区担任政治委员,此次转任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司令员杨勇对他的到...
原创 萧... 1977年4月,军事科学院政委萧华被调整到兰州军区担任政委,尽管这似乎是一个平级调动,但对于某些人而...
古代一不小心中毒后……所谓的解... 本 文 约 5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分钟 提到古人下毒的场面,最为经典的或许是那句“大郎...
原创 国... 新中国刚解放不久的上海,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破坏,除了些许坑洼的痕迹,原本繁华的都市依旧保持着平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