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其实躲的并非只有洪水,背后还另有隐情
迪丽瓦拉
2025-09-23 04:33:25
0

说起商朝,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较为陌生,毕竟这是一个久远的古代王朝,很多历史细节早已无从考证。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朝代,商朝延续了五百多年,留下了极其深刻且丰富的历史印记,绝非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时代。近年随着影视作品《封神第一部》的大热,商朝的历史背景也被更多人重新关注和认识。

提到商朝,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商人爱搬家”,其实这说法源于商朝多次迁都的事实。

据史料记载,商朝在其存续期间迁都次数超过十次。面对如此频繁的迁都,不少人不禁好奇:商朝为何频繁更换都城?难道仅仅是为了躲避经常爆发的洪水吗?其实,背后还有不少复杂的原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奴隶制社会属于人类较早期的政治体制,这种制度的弊端之一,就是奴隶们的劳动力被极大束缚,导致劳动积极性严重下降。

商朝不仅是奴隶制国家,更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奴隶制政权,这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除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贵族阶层与君主间的权力斗争也十分激烈。

这些矛盾如果积累过久,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民众生活陷入困顿和不稳定。

商朝的王权继承制度十分混乱,令人费解的是,究竟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至今无定论。

再加上商朝实行分封制,导致一旦出现王位更替,政治局势便极易陷入混乱。试想,一个王室中所有皇子都有平等的继承权,当权力交替来临时,谁又能甘心让位?

正是这无休止的王室争斗,酿成了商朝历史上著名的“九世之乱”等严重内乱。

商朝起始于公元前1065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那个时代,全球大部分地区仍是荒凉之地,只有少数文明在缓慢孕育。

当时科技水平低下,人类生产力极为有限,这也促使商朝选择依托黄河流域建立政权,这正是早期人类文明多依赖河流的典型表现。

毕竟那个时期,文明才刚刚萌芽,制造力不强,人口多集中在河流沿岸,河水带来的肥沃冲积土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黄河被中国人尊称为“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哺育了中华儿女。

但黄河从古至今都不是温顺之水,以含沙量极高而著称,同时其破坏力也让人又爱又恨。

中国历史上因黄河改道、溃堤而引发的洪水灾害屡见不鲜,自商朝有文字记载以来便未曾间断。因此,作为依赖黄河流域的朝代,商朝自然也难逃洪水肆虐的命运。

在人类早期文明阶段,君主的统治不仅依靠武力,还极度依赖神权。

当时底层人民文化程度较低,对神明怀有强烈敬畏,统治者借助神权统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关于商朝具体迁都次数,至今没有统一准确说法,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前八后五”,即共迁都13次左右。

细细推敲可以发现,这些都城大多分布在河南、河北及山东一带。

迁都河北,主要因为商族发源于冀南,此地是其传统老家;河南和山东则是黄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总体来看,商朝的迁都始终未曾远离黄河流域核心地带,也未能完全避开黄河频繁发生的水灾区。因此,关于商人频繁迁都是为躲避洪水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全部。

当然,王权依附神权也是商朝频繁迁都不可忽视的原因。

每逢遭遇天灾人祸,商王便以神谕为由提出迁都方案,即使是国王,也难以抗拒所谓神意的指引。

商朝迁都次数多,难道统治者对黄河水患不知情吗?

答案是他们十分清楚这一现实,但如前所述,商朝处于文明初期,人口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唯此地经济与人口密集,是政治中心的唯一选择。

从历史细节看,频繁迁都中,因洪水直接引起的迁都不到一半,其他原因更为复杂。

商朝迁都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政治层面的因素。

此前提到商朝混乱的继承制,使王室内部争斗不断,皇族为争权而频繁内讧。

这导致社会动荡频发,权力斗争激烈,频繁的迁都成为避祸和谋求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

当国家内部动荡或诸侯叛乱爆发,若首都靠近敌对势力,君主处境十分危险。

与此同时,国家需要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敌人周旋,迁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策略。

除了上述原因,迁都还带来了其他隐性好处。

首先,新都城通常选择土壤肥沃、环境优越的地点,有助于提升王城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其次,迁都促使王城内部权力格局重新洗牌,有助于缓解旧有阶级矛盾。

最重要的是,迁都不仅能避开叛乱势力的威胁,还能带动新地区经济繁荣,促进周边区域建设与发展。

当然,频繁迁都也并非没有负面影响。

对奴隶阶层而言,迁都意味着更沉重的劳役负担,因为新城建设和土地开发需他们付出大量汗水和血泪。

在众多迁都中,盘庚迁殷尤为著名。

这不仅因为盘庚迁都是商朝最后一次大规模迁都,更重要的是它稳定了王朝局势,奠定了之后两百多年商朝安定繁荣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何盘庚的这次迁都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关键在于他尽量规避了之前频繁迁都的种种原因。

盘庚迁往的殷地位于今日河南安阳附近,远离黄河主流和商族旧势力中心商丘,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政治阻力,这里都较为安全。

虽然盘庚迁殷遭遇强烈抵制,但他决心坚定。

迁都后不久,其侄子武丁继位,明确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根本上消除了商朝内乱根源,促进了商朝随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看完这些,大家还会认为商朝频繁迁都只是为了躲避洪水吗?显然,答案远不止于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钮祜禄·馥莉勇夺三百亿遗产,2... 宗庆后去世一年多,怎么也没想到,“宗老”竟变成了“老宗”,甚至还成了新一代却又无法再更新版本的时间管...
原创 演...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董卓等各路枭雄麾下,拥有众多名将。这些武将不仅勇猛异常,武艺超群,...
原创 陈... 陈独秀非常爱饮酒,这一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印证。这首诗提到了一位来自淮北的著名历史人物,令人感到颇为...
晚清第一画家虚谷,画美呆了! 虚谷(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初任清军参将,因不满朝廷统治,不愿奉命攻打...
原创 我... 如果问起我军历史上最厉害的名将是谁,许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往往是十大元帅中的几位传奇人物:有被...
恐龙迷路|在本色美术馆遇见白垩... |主要艺术展览 「千里之行」优秀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题小作」798 盛世天空美术馆...
原创 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这篇内容能为您带来轻松愉快...
原创 蒋...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第一时间看到最新...
原创 隋... 在阅读此文之前,不妨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
原创 周...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孙权急忙赶到江陵前往吊唁。站在周瑜5岁的小女儿面前,他语气沉重地说:“你...
“文博热”添彩夏日生活(文化中... 本报记者 邹雅婷 参观者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拍摄文物。 孟德龙摄(人民图片) 孩子们在山海关中...
原创 蔡... 作者:赵心放 《水浒传》中的蔡京,是北宋朝廷的权臣,官拜太师,与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奸臣。他...
原创 蒋... “凡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是毛主席对胡宗南的高度评价,他曾称其为“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辽宁本溪...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如今,本溪...
特朗普的家族故事与跨大西洋的移... “接到皇家国务部决定我们必须离开巴伐利亚王国的消息时,我们吓得瘫坐在地上,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此蒙上了阴...
原创 禁... “日本鬼子”一词为何引发争议? “日本鬼子”这一词,曾是我们表达愤怒与仇恨的口头禅,近期却成为了争议...
原创 他... 李隆基的早年,仿佛是一段从幽暗深渊中奋力攀爬的传奇。在这个充满血腥和权谋的时代,他经历了无数的斗争和...
原创 基... 现在的国际局势正变得日益紧张,许多人开始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当前的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 柬... 金边皇宫对面的办公室,夕阳的余晖透过纱帘,洒在年迈的洪森身上。他倚靠着皮质座椅,右眼凝视着窗外熙攘的...
美国最大的功绩,就是压制住日本... 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功绩,就是成功压制住了日本,阻止它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我忽然在想,如果美国失败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