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其实躲的并非只有洪水,背后还另有隐情
迪丽瓦拉
2025-09-23 04:33:25
0

说起商朝,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较为陌生,毕竟这是一个久远的古代王朝,很多历史细节早已无从考证。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朝代,商朝延续了五百多年,留下了极其深刻且丰富的历史印记,绝非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时代。近年随着影视作品《封神第一部》的大热,商朝的历史背景也被更多人重新关注和认识。

提到商朝,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商人爱搬家”,其实这说法源于商朝多次迁都的事实。

据史料记载,商朝在其存续期间迁都次数超过十次。面对如此频繁的迁都,不少人不禁好奇:商朝为何频繁更换都城?难道仅仅是为了躲避经常爆发的洪水吗?其实,背后还有不少复杂的原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奴隶制社会属于人类较早期的政治体制,这种制度的弊端之一,就是奴隶们的劳动力被极大束缚,导致劳动积极性严重下降。

商朝不仅是奴隶制国家,更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奴隶制政权,这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除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贵族阶层与君主间的权力斗争也十分激烈。

这些矛盾如果积累过久,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民众生活陷入困顿和不稳定。

商朝的王权继承制度十分混乱,令人费解的是,究竟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至今无定论。

再加上商朝实行分封制,导致一旦出现王位更替,政治局势便极易陷入混乱。试想,一个王室中所有皇子都有平等的继承权,当权力交替来临时,谁又能甘心让位?

正是这无休止的王室争斗,酿成了商朝历史上著名的“九世之乱”等严重内乱。

商朝起始于公元前1065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那个时代,全球大部分地区仍是荒凉之地,只有少数文明在缓慢孕育。

当时科技水平低下,人类生产力极为有限,这也促使商朝选择依托黄河流域建立政权,这正是早期人类文明多依赖河流的典型表现。

毕竟那个时期,文明才刚刚萌芽,制造力不强,人口多集中在河流沿岸,河水带来的肥沃冲积土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黄河被中国人尊称为“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哺育了中华儿女。

但黄河从古至今都不是温顺之水,以含沙量极高而著称,同时其破坏力也让人又爱又恨。

中国历史上因黄河改道、溃堤而引发的洪水灾害屡见不鲜,自商朝有文字记载以来便未曾间断。因此,作为依赖黄河流域的朝代,商朝自然也难逃洪水肆虐的命运。

在人类早期文明阶段,君主的统治不仅依靠武力,还极度依赖神权。

当时底层人民文化程度较低,对神明怀有强烈敬畏,统治者借助神权统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关于商朝具体迁都次数,至今没有统一准确说法,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前八后五”,即共迁都13次左右。

细细推敲可以发现,这些都城大多分布在河南、河北及山东一带。

迁都河北,主要因为商族发源于冀南,此地是其传统老家;河南和山东则是黄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总体来看,商朝的迁都始终未曾远离黄河流域核心地带,也未能完全避开黄河频繁发生的水灾区。因此,关于商人频繁迁都是为躲避洪水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全部。

当然,王权依附神权也是商朝频繁迁都不可忽视的原因。

每逢遭遇天灾人祸,商王便以神谕为由提出迁都方案,即使是国王,也难以抗拒所谓神意的指引。

商朝迁都次数多,难道统治者对黄河水患不知情吗?

答案是他们十分清楚这一现实,但如前所述,商朝处于文明初期,人口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唯此地经济与人口密集,是政治中心的唯一选择。

从历史细节看,频繁迁都中,因洪水直接引起的迁都不到一半,其他原因更为复杂。

商朝迁都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政治层面的因素。

此前提到商朝混乱的继承制,使王室内部争斗不断,皇族为争权而频繁内讧。

这导致社会动荡频发,权力斗争激烈,频繁的迁都成为避祸和谋求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

当国家内部动荡或诸侯叛乱爆发,若首都靠近敌对势力,君主处境十分危险。

与此同时,国家需要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敌人周旋,迁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策略。

除了上述原因,迁都还带来了其他隐性好处。

首先,新都城通常选择土壤肥沃、环境优越的地点,有助于提升王城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其次,迁都促使王城内部权力格局重新洗牌,有助于缓解旧有阶级矛盾。

最重要的是,迁都不仅能避开叛乱势力的威胁,还能带动新地区经济繁荣,促进周边区域建设与发展。

当然,频繁迁都也并非没有负面影响。

对奴隶阶层而言,迁都意味着更沉重的劳役负担,因为新城建设和土地开发需他们付出大量汗水和血泪。

在众多迁都中,盘庚迁殷尤为著名。

这不仅因为盘庚迁都是商朝最后一次大规模迁都,更重要的是它稳定了王朝局势,奠定了之后两百多年商朝安定繁荣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何盘庚的这次迁都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关键在于他尽量规避了之前频繁迁都的种种原因。

盘庚迁往的殷地位于今日河南安阳附近,远离黄河主流和商族旧势力中心商丘,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政治阻力,这里都较为安全。

虽然盘庚迁殷遭遇强烈抵制,但他决心坚定。

迁都后不久,其侄子武丁继位,明确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根本上消除了商朝内乱根源,促进了商朝随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看完这些,大家还会认为商朝频繁迁都只是为了躲避洪水吗?显然,答案远不止于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朋友,无不对李卫那近乎传奇的经历深感佩服。他的聪明、灵活和对雍正的忠...
河南这个县城,藏着什么密码?走... 文/林歌 河南封丘,放在全国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即使放在河南,知道的人也不知道。 但就是这样...
故宫新展!关于一位相识两千多年... 泰国,一片古籍记载的“黄金之地”,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面貌与文化精神。 中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早...
原创 泰... 一、苏提达原来有儿子 古之贤妃,以仪范显邦交之诚,以容止彰家国之仪。今泰后苏提达随夫访华五日,于寒风...
原创 为... 前言 顺治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福临。 从他的名字来看,皇太极显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
原创 谁...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始终担心手下的武将会效仿自己称帝,因此采取了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策略来...
原创 明... 我们对锦衣卫的了解,往往来源于电影《绣春刀》。但是,实际上,这些权力极大的锦衣卫成员是如何成为锦衣卫...
数字展厅·沉浸看展|钱币的故事... SHUZIZHANTING 数字展厅·沉浸看展 钱币的故事(第2期)中国纸币防伪史 (钱币的故事数字...
原创 崇... 明朝末期的局势真的很糟糕,天灾和人祸交织,内外困扰不断。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不仅未能解决...
原创 中... 在许多人看来,清朝是一个由于闭关锁国而导致衰退、成为他国侵略目标的王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腐化和耻...
原创 千... 秦始皇为何没有立后,一直是历史上的谜团。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答,主要是因为秦始皇根本就没有立过皇后!...
原创 魏... 引言:魏延是一位军事将领,作为一名资深军人,他一定知道,自己带兵攻打杨仪,最终可能会被朝廷加上违反军...
原创 高... 这篇国际评论,主要来分析下就当下中日紧张局面,日本是否会不讲“武德”突然偷袭。 东亚地缘安全的天平...
原创 背... 韩信的成名之战就是背水之战,而在这场关键战役中,他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便是来自李左车。李左车是赵国将领...
原创 南...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祖宗海”,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无数满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曾在这里乘...
原创 如...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话说三国那些事》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在三国...
原创 杨...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原创 中... 大家好,欢迎来到《史书上说了啥》。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岳飞。 岳飞,字...
原创 琉... 琉球群岛,离中国最近的地方不过110公里,离日本本土却超过300公里,就是这块弹丸之地,不仅牵动着中...
原创 历... 中国马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时间不好考证,但从春秋时期的故事来看,马桶并未普及。有一个故事提到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