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1日下午,许宪民正在家中愁眉苦脸,因她的女儿林昭遭受牢狱之灾,无法自拔。就在这时,仿佛从梦中醒来,许宪民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在喊她的名字。她急忙打开门走下楼,果然发现是有人来找她。
当她见到来人时,对方带着一抹嘲弄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反革命分子林昭,已经在4月29日被枪决。我们来,是来向家属索要5分钱的子弹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让许宪民瞬间崩溃,失去了意识。等她稍微恢复过来,身体虚弱的她辗转多次,前往监狱、公安局和法院,希望能追寻到女儿的遗体。然而,所有的门都被紧紧关上,杳无音讯。她终于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养育的女儿,已经彻底消失在人世间,连一丝痕迹也未留下。
林昭,原名彭令昭,来自江苏苏州。她的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而母亲许宪民也曾参与过革命工作,帮助过中共组织。在这样浓厚的革命氛围中,林昭从小便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1946年,她还是中学生时便积极参与中共地下党的一些活动,组织和鼓动周围的青年宣传进步文化。
1949年4月,苏州迎来解放,林昭满怀激动,赶赴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深造。凭借她过人的写作才华,林昭很快在校园中崭露头角,校刊中几乎每期都有她的作品。毕业后,林昭被分配到常州民报工作。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时常深入工厂,和工人们交朋友,教他们读书写字,也通过自己的笔触批判社会上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无论是在报社工作还是在工厂,她的热情和真诚都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1954年,常州市民报因故停刊,林昭转到常州市文联工作。不久后,全国开始招生,她在母亲和领导的推荐下参加了高考,并以江苏省的最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新闻系。进入北大后,林昭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她逐渐从情感的支持转向理性与辩证的认知,决心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新闻工作者。
然而,林昭始终没有改变她那犀利的文字风格,发表的许多文章中带有明显的激进言辞,这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林昭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认为,只有用最直接、最真诚的文字,才能激励国人团结一心、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1957年,整风运动中,林昭公开支持费孝通等人的观点,并大力质疑“绝对权威”,写下大字报,结果被打上了“右派”的标签。林昭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她始终忠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今却被自己所尊敬的党组织误解。失望和绝望让她写下绝命书并吞下药物,幸好及时被发现并送医抢救回来。
尽管重生,林昭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第一次醒来后的她坚定表示:“我没有错!”但因为她拒不悔改,最终被判了三年“劳教”。在劳教期间,她因过度抑郁和身体状况的恶化,旧病复发,最后因病被遣送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林昭结识了顾彦、徐成等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他们决定一起创办刊物《星火》,批判社会的乱象。然而,这个刊物注定没有长久的生存空间。仅仅发刊一期后,《星火》就被当局强行叫停,林昭和她的朋友们也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并抓捕入狱。
1962年初,林昭被批准保外就医。但她坚决不愿以这种模糊不清的方式离开监狱,最终在母亲的帮助下,被人从监狱带回家。然而,林昭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她联系朋友准备继续运动,但很快,她因“现行反革命罪”再次被捕入狱。这一次,林昭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因其不悔改的态度,她在监狱中遭受了极大的折磨,本已虚弱的身体愈加沉重。许宪民多次前往监狱探望,劝她认错,但林昭始终坚信,认错就是背叛,她宁可死也不愿低头。
1968年4月29日,林昭终于迎来了她的末日。那天,她被枪决,临终时毫无畏惧,只高喊:“历史将证明我无罪!”
她的冤屈虽然未能当场得到公正的审视,但她的英勇与坚持却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虽然她的身体早已消逝,但她的精神和信念依然存在,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1980年,“四人帮”被打倒,林昭等人的“右派”污名终于得以清除。她的冤屈得以昭雪,历史最终证明她无罪。她的亲友们为了纪念她,用她的一绺头发,在苏州灵岩山西麓为她修建了一座空墓,以此寄托对她的哀思和敬意。
尽管林昭的躯体已不再,但她对真理的追求、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依然永存。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故事,也是那个动荡时代中无数为信仰和理想奉献的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