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若来到三国,且亲自指挥蜀军北征魏国,有机会取得胜利吗?
迪丽瓦拉
2025-09-23 05:02:22
0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人民中的杰出代表罢了。然而,时代中那些闪耀夺目的英雄形象,往往让人们难以忽视他们的影响力和光辉。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他无疑是蜀国当之无愧的英雄。然而,他过于激进的北伐战略,最终导致了他在五丈原的逝世,这场北伐也未能取得预期的胜利。

韩信,作为古代军事的“兵仙”,辅佐汉高祖刘邦打下了江山。如果由他来领导蜀国的北伐,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呢?这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在刘备尚在人世时,诸葛亮虽然是蜀国的核心智囊和政策制定者,但毕竟有主公刘备掌舵,诸葛亮只需提出谋划,是否采纳全凭刘备决定,心理压力相对较小。

即使刘备不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比如因关羽之死而对东吴开战,诸葛亮也不会感觉到沉重的责任,因后果主要由主公承担。

然而,刘备去世于白帝城后,形势骤变。作为托孤重臣,诸葛亮必须扛起整个蜀国的重任。刘禅继位后,将几乎所有重大政务交由诸葛亮处理,自己几乎不过问国家大事。

尤其是刘备去世引发了蜀国南中地区的叛乱,这对蜀汉政权形成了严重威胁。

南中地区大致包括今日的云南、贵州和广西,是蜀汉的边陲地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刘备入蜀后,曾对南中进行过一系列改革,试图加强中央政权的掌控,但遭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豪强的强烈反抗与不满。

刘备逝世后,南中地区的部分汉族豪强及少数民族首领趁机发动起义,杀害了蜀汉派遣的官员和军队,甚至与东吴勾结,意图脱离蜀汉统治。

这场叛乱持续了两年多,波及南中七郡,给蜀汉政权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与危机。诸葛亮不得不亲自领兵南征,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和谈判,最终平息了南中的叛乱,重新巩固了蜀汉的统治地位。

在平定南中叛乱的过程中,诸葛亮既要面对叛军,又要顾虑国家整体的发展和稳定,内心压力巨大。之后选择北伐,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因为诸葛亮深知,如果不趁着曹丕去世后的时机北伐,蜀国或许将长期被困于偏安一隅,难以有所作为。

综上,诸葛亮北伐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他不愿辜负刘备的托付,作为丞相必须有所作为;第二,三国末期局势紧张,若不主动出击,良机稍纵即逝。

显然,第一点才是诸葛亮北伐的真正核心出发点。

假如是韩信,他绝不会如此冒进。作为兵法大家,韩信的用兵原则是绝不打无把握的战役。当自身实力尚弱时,他会选择战略性收缩,保存实力,待时机成熟再一击必中。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经历正是他能屈能伸性格的体现。为了最终胜利,他甘愿沉寂于低谷,潜心养力。

若韩信是诸葛亮,绝不会在建兴四年急于北伐。那一年,曹丕去世,曹叡继位,表面看似新君无经验,蜀国似可趁虚而入,但魏国仍掌控着司马懿、张郃等强大将领,实力不容小觑。

凭韩信的审慎性格,绝不会轻易挑战如此硬骨头。即使北伐成功,损失也将惨重,届时东吴或将渔翁得利。

蜀国地理位置优越,自身亦具独立发展能力,韩信定会韬光养晦,待东吴与魏国内耗之时,才会出手一搏。

诸葛亮虽为千古第一谋士,策划才能无人匹敌,但战争不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军事素养的体现。

他数次北伐失败,说明其并非出色的军事统帅。有人或许会质疑,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时表现优异,不仅击败了雍闿军,还留下了“七擒孟获”的佳话,难道他打仗真的不行?

客观而言,南中叛乱的平息,主要因叛军多为地方土著,非正规军队,战斗力弱,指挥无方。专业军队对抗业余武装,胜利理所当然,连马谡都能镇压。

但面对魏国正规军时,蜀军则显得力不从心。第一次北伐时,马谡遭张郃击败,诸葛亮为稳定军心,果断将其斩首。

这一点值得关注——马谡在国内表现嚣张,但一旦上战场即露出本质,说明纸上谈兵毫无用处。真正带兵将军需在实战中与强敌交锋才能成长。

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暴露出其在军事指挥官选拔上的短板。此外,箕谷一战中,诸葛亮未能给予赵云足够支援,导致寡不敌众的失败。

再看韩信的几个经典战役。

雎水之战,刘邦战败,项羽势如破竹,刘邦麾下司马欣、田荣纷纷投降,魏王豹更是背叛封锁河关断绝退路。

刘邦求助无门,韩信接令攻打魏王豹。他巧用木盆渡河,出其不意攻敌,令魏王豹措手不及。

随后韩信请求增兵三万,继续进攻燕国、赵国,最终将两国全歼。

这展现了韩信的战场敏锐度,他能从细微变化中捕捉胜机,是谋士难以理解的。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身为蜀汉丞相,政治才干卓越,但军事指挥却不尽如人意。

他虽具备丰富军事理论,却缺乏实战经验和灵活应变能力,难以根据战况调整战略。

此外,诸葛亮虽被誉为智多近妖,但其许多奇谋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和配合。

韩信的战斗经验则完全来源于实战积累。

他曾借助陈仓秘密通道,奇袭秦将章邯,击溃秦军防线,为刘邦入关立下赫赫战功。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故意置部队于险境,激发士气,以少胜多,大破赵军,为汉军夺地奠基。

这些战例证明韩信作战经验丰富且精湛,是罕见的战略天才。

韩信还指挥过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公元前202年,韩信已平定齐国,但齐王陈余不甘失败,与燕王臧荼联合,率十万大军攻打韩信驻地襄平。

韩信仅有三万兵力,且大多为老弱残兵,战力不足。

他采取背水一战,命令士兵破坏船只和桥梁,断绝后路,逼使士兵拼死一战。

同时,派人潜至敌后,拔掉陈余旗帜,换上己方旗帜,制造军队内乱假象。

陈余军队在夹击下大乱溃败,陈余、臧荼被擒,韩信以少胜多,巩固齐地,为汉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若韩信代诸葛亮北伐魏国,以其以少胜多的勇气,即使不能完全击溃魏军,也必将重创对手。

比较之下,诸葛亮不及韩信,甚至司马懿等魏国名将也难望其项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苏联的“富士山计划”:一个几乎能摧毁日本的末日构想 提到日本在二战中的毁灭,我们常常首先想到美国投...
原创 从... 1861年,安庆失守的消息传到南京,洪秀全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废除了洪仁玕和林绍璋的官职,并严厉斥责了...
梁山好汉死后梁山泊被谁占据了?... 梁山泊,曾经的草莽英雄聚集地,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随着《水浒传》英雄们的惨死,这片水泊似...
原创 日... 为什么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日本骑兵部队会遭遇那么惨痛的失败?想想看,当时的关东军自视为精锐部队...
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两个儿子,为何...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意思是说大人物的后代,都不会是泛泛之辈。换句话说,...
原创 李... 隋朝时期,关陇地区的李氏家族逐渐崭露头角,李虎作为北魏的八柱国之一,早在那个时代便是名声显赫的权贵人...
原创 这... 要不是在青州博物馆看见那张明代状元卷,可能很少有人会把“九州之首”这个身份,和如今这个山东小县城联系...
原创 商... 咱今天聊聊汉朝初年那一段惊心动魄的 “太子风云”。话说刘邦,这位从草根一路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物...
原创 日... 阅读本文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方便日后持续接收类似精彩内容,同时也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
原创 5... “快给我和大姐拍个照。” 陈赓的声音还未到,身影已先行一步。 听到这熟悉的大嗓门,周总理不禁笑着摇头...
原创 台... 1949年4月,上海正值春光明媚,满城绿意盎然。然而,四周隐隐约约传来的隆隆炮声,却让市民们无心欣赏...
原创 三... 在三国时代,涌现了众多英勇无畏的武将,其中吕布以其出类拔萃的武力,成为三国时期最具威慑力的武将之一。...
钮祜禄·馥莉勇夺三百亿遗产,2... 宗庆后去世一年多,怎么也没想到,“宗老”竟变成了“老宗”,甚至还成了新一代却又无法再更新版本的时间管...
原创 演...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董卓等各路枭雄麾下,拥有众多名将。这些武将不仅勇猛异常,武艺超群,...
原创 陈... 陈独秀非常爱饮酒,这一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印证。这首诗提到了一位来自淮北的著名历史人物,令人感到颇为...
晚清第一画家虚谷,画美呆了! 虚谷(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初任清军参将,因不满朝廷统治,不愿奉命攻打...
原创 我... 如果问起我军历史上最厉害的名将是谁,许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往往是十大元帅中的几位传奇人物:有被...
恐龙迷路|在本色美术馆遇见白垩... |主要艺术展览 「千里之行」优秀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题小作」798 盛世天空美术馆...
原创 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这篇内容能为您带来轻松愉快...
原创 蒋...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第一时间看到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