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之战时的失败就不说了。
看一下楚汉之争中刘邦失败的具体情况。
汉二年三月,刘邦从临晋渡过黄河。
临晋关,亦称蒲津关、大庆关,是古代黄河重要渡口及秦晋间军事要塞,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与山西永济隔河相望,战国时期魏国始设此关。(—摘自百度百科)
从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到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直线距离有600多公里。
刘邦一路上还要降魏豹、俘虏殷王卬,替义帝发丧,“哀临三日”。
即便如此,刘邦在三月出发,四月就抵达并拿下彭城,速度之快是项羽始料不及的。
羽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东伐楚。
项羽是知道刘邦东征的,只不过此时他在打齐国无法分兵抵御刘邦。
有人会问,项羽为什么不分兵抵御刘邦呢?
首先、项羽跟刘邦共事过,他们都清楚彼此的能力,派兵少的话根本抵御不了刘邦,派兵多的话平定齐国将更加费时、费力。
其次、项羽在赌,他赌沿路诸侯会为各自的利益而战,他赌自己能很快拿下齐地,他赌刘邦不会这么快来到,结果魏王豹投降,殷王卬想要抵抗又能力不足,被俘;他在齐地烧杀抢掠又把自己陷入战争泥潭,他更没有预料到刘邦这么大岁数还能这么快就来!
数年之后,张良以同样的方法—利益绑定说动韩信和彭越,出兵垓下。
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散也。
同样都是各自为战,同样都是利益绑定,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虽然刘邦在彭城很快被项羽击溃,但是项羽的弱点却暴露无疑。
无险可守、对于重要的军事要地和关键防御点,他并没有派驻必要的军事力量。
这都是要命的!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攻破都城,项羽心中必定会留下阴影,而刘邦虽然考砸了这次模拟考试,但是却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
而且彭城之战即便失败了,刘邦也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予以缓冲!
战败之后刘邦没有即刻逃回,他先是在下邑倚靠大舅哥吕泽站稳,收集残兵败将,然后派人成功劝降英布。
记住这个下邑,一会儿还会提到。
五月刘邦回到荥阳,并在京、索之战中打败楚军。这一次胜利很重要,不仅能够稳定局势,还可以重拾信心,这一战并不是项羽亲自指挥的。
彭城大胜本是项羽趁势而西的绝佳机会,从汉二年五月一直到汉三年十二月,这将近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记载项羽在做什么,直到汉三年十二月,项羽数侵汉军的粮道,才再次现身!这一耽搁不仅让刘邦在荥阳重新组织起了抵抗力量,还令韩信定魏地,平赵地,成功开拓了第二战线!
那项羽被什么耽搁了呢?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些许的端倪,项羽先是派人去联系英布,结果被刘邦的使者随何杀掉,迫使英布降汉,并起兵攻楚国,项羽派项声、龙且攻淮南,然后又派项它去辅佐魏王豹。而项羽则在下邑被吕泽拖住!
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数月,龙且攻淮南,破布军。
刘邦从西向东攻破彭城仅需不到两个月,而项羽从彭城大胜再到对刘邦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则需要用时七八个月,而且是一步一个坎!
后来,刘邦主要的失败,均发生在荥阳—成皋一线。
项羽即使攻下荥阳和成皋,也没有机会再向前走一步。
其实,即便刘邦荥阳—成皋一线,被突破,刘邦还可以退守函谷关,即便函谷关失守,最不济他也能再回汉中。项羽则不同,还是那句话,刘邦的战略纵深太广阔了。
项羽垓下之战的时候,灌婴已经夺下了彭城,根据地已失,难道项羽还想将战火引向家乡吗?
我想应该不会了!
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项羽输了就要自杀,直到我看到国际象棋冠军丁立人跟俄罗斯选手涅波最后90秒的决战,涅波那无助的眼神以及颤抖的手,才明白心理压力足以令一个人崩溃,因为对手太难缠了,太难熬了!
更别说项羽从 “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霸王,到众叛亲离、兵尽粮绝,这种从巅峰到谷底的坠落,叠加 “无颜见江东父老” 的道德自责,形成的精神压力更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