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文官主要分为八类,至于能做什么官,就得看出身、学历硬不硬
迪丽瓦拉
2025-09-23 06:32:47
0

清代官场特别看重“出身”这个概念,所谓出身,既是指入仕的途径,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今天的学历背景。总体来说,清代官员的出身主要分为正统途径和非正统途径两大类。但如果仔细划分,清代文官的出身类型其实多种多样。下面御史就通过文献,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清代文官的各种出身情况。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清代文官的出身主要分为八大类,原文是“分出身之途,以正仕籍,凡官之出身有八。”具体如下:

1、进士

处于第一梯队的就是进士,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能取得的最高荣誉(翰林虽为高职,但不是通过科举产生)。一旦中进士,基本就能官运亨通。

不仅是正科进士,清朝还专门为满洲和蒙古旗人开设了“翻译科”,该科的进士同样被归为进士出身范畴。由于旗人入仕享有特权,翻译科进士的地位并不亚于正科进士。

2、举人

举人处于第二档次,同样包括各省正科的举人,以及满、蒙翻译科的举人。到了清朝中期,举人的地位有些尴尬,虽然拿到了做官的资格证,但不一定能够顺利进入仕途。

相较于进士,举人的仕途受限较多,通常要通过拣选、大挑等程序才能入仕,而且候补的时间往往很长。

3、贡生

贡生属于特殊群体,由各省学政从官学中选拔品学兼优的生员进贡朝廷,分为恩贡生、副贡生、岁贡生、优贡生、例贡生等不同等级。贡生需先在国子监学习一段时间。

学成后可参加朝考,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但与进士相比,贡生的起点较低,多数被派往各省担任教职,能被选为知县者并不多。

4、荫生

荫生是朝廷笼络高级官员子弟的一种政治手段,从大臣子孙中挑选一人授予相应职务。例如,正一品大学士的儿子可荫授员外郎,正二品侍郎的儿子可荫授六部主事。

通常荫生的品级比其父低四品,但荫生也需在20岁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授职,体现出朝廷对荫生身份的严格限制。

5、监生

监生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分为恩监生、优监生、荫监生(未满20岁的荫子)、例监生等。监生的仕途与贡生相似,晋升空间不及进士和举人。

6、生员

生员是科举时代最低的功名,也被称为秀才,包括正科生员以及满、蒙翻译科生员。根据规定,生员无法直接入仕,必须通过捐纳获得贡生或监生身份,才能拿到入仕资格证。

这种情况在清朝十分常见,许多著名官员的原始学历都是秀才。

7、官学生

官学生专指八旗的官学学生,如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等,这些官学主要培养八旗子弟。乾隆朝著名权臣和珅,就是出自咸安宫官学生。

各旗每年有固定名额选拔官学生,学满后需通过考试和骑射测试,合格者授予相应职务。

8、吏

吏与官不同,主要指在京城及地方衙门服役的供事、儒士、经承、典吏、攒典等。吏分编制和无编制两种,编制吏服役期限为五年。

根据吏部规定,服役期满的吏可参加考选,但一般仅能授予正从九品官,故吏的出身在八类中最为卑微。

这八类出身涵盖了正途与异途,其中进士、举人、恩贡、岁贡、优贡、恩监、优监、岁监以及荫生属于正途,其余则为异途。如果未符合以上任何一类,则称为“无出身”,满洲、蒙古、汉军称为“闲散”,汉人称“俊秀”。

清代文官的选拔严格区分正出身与杂出身。凡规定“科甲出身”的职位,只能由进士和举人担任。因此文献中提到的科甲出身,实际上就是指进士与举人这两类人。

京师各衙门中,多数规定科甲出身的职位,例如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六科以及各地御史,全是科甲出身者任职。

此外,礼部尚书、侍郎,礼部汉郎中、员外郎,顺天府丞、内阁中书,汉吏部郎中、员外郎,宗人府主事等职位,也都规定必须是科甲出身。

需要注意的是,吏部和礼部对出身要求最高,汉员外郎及以上官员必定是科甲出身。虽然主事等小官职位有所放宽,允许贡生、监生担任,但如果晋升或调岗,则不能继续在吏、礼两部任职。

自康熙朝起,捐纳入仕之路大开方便,凡家境清白者均可花钱买官。事实上,清代许多著名官员都是通过捐纳入仕的,比如雍正朝的李卫、乾隆朝的李世杰,后来都官至总督。

然而朝廷对捐纳者有硬性规定,非监生身份而由俊秀通过捐纳入仕者,最高只能授予从九品或未入流官。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农民或商人花钱买官,但若没有监生身份,不论花多少钱,最高也只能买到从九品官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吕... 文丑、典韦、马超、许褚、黄忠等杰出将领,均曾凭借个人之力与四位对手展开激战。那么,哪一场战斗的含金量...
原创 法... 曹操,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其精明和能干无可置疑,正是他创立了强大的曹魏帝国。然而,曹...
原创 让... 公元13世纪,以铁木真为首的黄金家族带,带领着十几万的蒙古铁骑,历经半个世纪,打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
原创 慈... 精品长文创作季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独特的女性人物,统治了晚清48年,创下...
原创 遗... 东晋能苟延残喘百年,真正的奠基者并不是开国皇帝司马睿,而是他的儿子——晋明帝司马绍。尽管如此,司马绍...
感受能量的另一种模样 王蕾 “煤窑三百六十,昼夜出炭。”《大同府志》中,记载着光绪年间大同采煤的盛况。 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
古希腊罗马技术的起源于何地 Noria 水车 / Wikimedia Commons 农业、制陶、纺织等基本工艺,以及语言、生火...
探秘殷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迎暑期... 小游客与妈妈在殷墟博物馆参观“亚长”牛尊。人民网 辛静摄 人民网安阳7月20日电 (辛静)随着暑期的...
原创 宋...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宋朝历史上最荒唐的帝王——宋度宗赵禥。他的才华横溢,除了身份是皇帝之外,还在...
考古新发现!兵马俑修复发现10... 本文转自【央视一套】; 近年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在出土的陶俑身上新...
原创 韩... 最近网上到处都是关于韩国申遗失败的消息,说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闭了韩国的申遗通道,五项非遗项目被除...
原创 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位名将出征,保障自身的粮食供应和切断敌方的粮草补给,始终是...
家传之宝: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 在广东湛江的一处静谧居所,黄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世代相传的宝物 —— 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
原创 唐... 薛仁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但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不是薛平贵,而是与他名字只差一个字的...
三国乱世里,他位列曹魏五子良将... 建安二十四年的秋雨,比任何时候都冷。樊城的城墙在洪水里泡得发胀,于禁站在堤岸高处,看着七军的营帐像漂...
原创 当... 在中国古代史中,有不少因行刺而丧命或差点丧命的政治人物。东汉末年,江东小霸王孙策在狩猎时被许贡门下的...
原创 临...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每当我读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时,内心总会被深深震撼。随之而来的是一...
原创 沉... 从北京新文化街往北穿过闹市口中街,步入文华胡同深处,灰墙黛瓦、飞檐翘角间,北京李大钊故居静静矗立。院...
原创 慈... 1908年11月15日,年已75岁的慈禧太皇太后(人们尊称她为“老佛爷”)去世,享年高寿。对于皇宫内...
历史的见证与传承:康熙通宝背临... 在天津市津南区,宋先生家族世代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康熙通宝背临满汉双文罗汉钱。这枚钱币历经岁月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