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只因秦始皇的方法太残忍
迪丽瓦拉
2025-09-23 06:33:37
0

长城无疑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它已经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两千多年,不仅抵挡着岁月的侵蚀,更保护着祖国的边疆,成为了中华文化最独特的象征。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开始,历经了无数人力和岁月的积淀,直到今天,它依然巍然屹立,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和变迁。

然而,作为一项在资源匮乏的古代建设的巨大工程,长城竟能历经千年风雨屹立不倒,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庞大的建筑得以存续至今呢?或许,答案就在于秦始皇采取的种种手段与措施。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经过了秦汉时期的扩建与加强,一直到元明时期,历时两千多年。它跨越了崇山峻岭,穿越荒原,横跨浩瀚的海洋,并且纵深穿行于悬崖峭壁之间,修建总长度达到十万里,堪称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这座建筑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堪称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成为世界公认的历史瑰宝。

那么,为什么长城一直以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长城横跨中国的北方,贯穿五大省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效阻挡了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它在战争时期提供的保障,使得中国的中原人民得以安稳度过数百年的岁月。尤其是山海关,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更是易守难攻,一直没有敌人能突破它的防线。山海关无疑是长城防线中最重要的一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遗余力地加固和修缮这座关隘。

“只要长城不倒,中原便能保有太平。”这句古话深刻反映了长城的重要性,尽管如今已经没有了烽火硝烟,长城依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了历史的丰碑。

除此之外,长城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防御的工具,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象征。从古至今,长城在我国文化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战胜困难,攻克险阻。同时,长城还在文学和艺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诗人和画家们不断以长城为题材,创作出无数诗文和画作。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长城频繁出现在许多作品中,早在两千年前,《汉书》中的“长城之歌”便已传世,长城由此成为我国文学史中的璀璨明珠。

不仅如此,长城的建筑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军事防御的产物,还具有精美的装饰和雕刻。从最初人们对长城的功能性需求,到后来对其美学价值的逐步发掘,长城的每一处装饰和雕刻都是精心设计的,菱角花芽等雕刻作品,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堪称皇家工程的典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急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尤其是在匈奴的威胁下,百姓不得安宁。秦始皇曾向道士请教,预言称秦朝若灭亡,必定与匈奴有关。因此,秦始皇下定决心,要修建一条能够横跨数千里的长城,彻底隔断北方的威胁,将匈奴拒之门外。

早在秦始皇之前,燕国和赵国就在自己的领土上修建了防御工事,长城在那时已经有了雏形。秦始皇决定要修建的长城不仅仅是防御工事,它要横跨整个北方,将整个中华大地的防线牢牢捍卫。长城的建设,从西边的临洮开始,一直到辽东,修建总里程达万里,成为了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条防线,堪比地球自转周长的四分之一。

这座长城的建筑也有许多奇特之处。它最宽的地方可以达到15米,甚至能容纳八辆车并行,而最窄的地方仅有40厘米,几乎只能供一个人通过。长城的修建地点也充满了神奇,有的部分建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则横跨山脉,而大多数部分则穿越了平原。最为惊人的是,长城至今已屹立了2000多年,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如初,而许多同时期的建筑根本无法保存这么久,这正是长城非凡坚固的一个证明。

那么,长城究竟是如何建成的呢?“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在这场浩大的工程中,无数的民工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修建长城,秦始皇调动了30万大军以及全国各地的大量民工。大多数民工从四面八方被调动来此,最终都未能返回家乡。

这些民工的生活极为艰苦,想逃跑也无从逃脱。秦始皇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法律,《秦律》规定,任何拖延工程进度的人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包括斩首、车裂、连坐等。正是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民工们不得不全力以赴,每日加班加点,最终才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建筑。

在长城的建筑中,粘合剂的作用至关重要。最初,长城砖块的粘合并不容易,但经过不断的实验,工匠们最终研制出了由糯米、砂浆、碎砂石和熟石灰搅拌而成的粘合剂,这种粘合剂具有极强的粘性和防水防潮的功能,成为了长城长久屹立的根本原因。

长城的建设,虽然最终建成了一座雄伟的建筑,但它的代价也是沉重的。长城是用成千上万民工的生命和鲜血铸成的,许多民工长眠于这座伟大的建筑脚下,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可以说,长城的坚固与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设计和建筑技巧,更因为它承载了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

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站在长城上,望着远方,仿佛能够听到千年历史的回响,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豪迈与伟大。“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长城,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山脊上,见证着岁月的流转,默默守护着这片辽阔的土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给... 众所周知,光绪帝是清朝末期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根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刚刚出生不久,府中便为...
原创 此... 在现代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贴身保镖,不仅要有能够一敌数人的身手,还必须具备敏锐的侦查能力、获取敌方情...
原创 如... 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清军,在吴三桂的纵容和引导下,突破了山海关这道重要关口。紧...
原创 大... 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厚葬的习俗。人们相信,逝世后是一种新的重生,因此理应施以风光大葬,葬礼上往往会携带...
原创 清...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清朝时期的“兵”代表着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即大清的正规军队,主要包含八旗军和绿营...
清朝唯一!凭一手精妙小楷折服雍... 在中国科举史上,以文章才华问鼎状元者比比皆是,但若论凭书法突破祖制、被皇帝破格钦点的,清代彭启丰当属...
两地党媒联动寻亲,厦大桂林籍学... 编者按 “我们要把英烈易元勋,载入族谱!”7月21日,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村委主任易长林代表易氏...
原创 三... 5、马超 马超是三国时期颇具名气的将领,因其在《三国演义》中英勇无畏的形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近些...
原创 元... “唐宋元明清”是我们从小学时就耳濡目染的历史常识,对于唐宋与明清,大多数人都能轻松回忆起相关的故事、...
原创 1... 康熙的婚礼被认为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盛大和奢华的皇家婚礼,堪称绝无仅有。那么,为什么说康熙的婚礼如此隆重...
原创 如... 秦朝二世而亡,无法回避的责任在于秦二世胡亥的无能暴虐,以及他极端荒淫享乐的生活方式。这个王朝的衰亡,...
6世纪前至少56个学者引用过亚... 近日,科技博主项立刚发文谈“亚里斯多德是虚构的”。称“尽管有些学者听了有祖坟被挖的如丧考妣,但会有越...
原创 明... 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的每个朝代几乎都频繁发生。作为旁观者,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
原创 项... 巨鹿之战,项羽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战术,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前往秦军的甬道进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游击...
原创 秦... 秦始皇,原名赢政,是秦国的第二位君主。在他登基之前,秦国的统治者被称作“王”。秦始皇在年仅13岁时便...
原创 三...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单挑从未败过的,共有八人。尽管关羽和张飞是三国中最为人熟知的猛将之一,但...
原创 李... 一、无法避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自从李渊进入长安的那一刻起,历史的走向便...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是敌对的国家,然而,曹魏却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武将,他不仅与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结下了...
原创 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一出,曹操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便被深深地烙上了“权谋狡诈”...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从字面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蜀国缺乏年轻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