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忆起自己的过往时,邓华将军的语气显得相当平和,他淡然说道:“公道自在人心,历史最终会做出公正的评判。”
1959年,邓华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得知自己将被调离军队,转任地方工作,至于具体安排还未确定。这个消息让邓华心情复杂,毕竟他在军队工作了十多年,对那个曾经奋斗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他向上级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想去军事院校深造一段时间,但让他意外的是,这个请求也未能获得批准。
最终,邓华将军被调往四川,担任副省长的职务。至于他的具体工作内容,等他到达工作岗位后会进一步安排。
于是,邓华将军带着家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在旅途中,他思绪万千,不禁回想起和彭德怀元帅的往事,尤其是在朝鲜战场上两人共同度过的岁月,心里不由得叹息:“不知彭老总如今如何了……”
对于彭德怀,邓华将军的心中充满了敬仰。尽管两人在抗美援朝期间才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但这种情谊是经过战争的洗礼,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牢不可破。
1960年6月4日,邓华将军带着家人终于顺利抵达成都。当地省委派人专程接待了邓华,并在一天之内安排好了他的住所,还详细介绍了四川省的情况。尽管邓华是个军事干部,但他来到地方工作后,并没有想过敷衍了事,而是希望能为当地的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几天后,邓华将军便开始四处走访,想了解四川的各项情况。熟悉了当地情况后,他前往拜访了西南局的第一书记李井泉。邓华与李井泉此前有过一面之缘,但并未建立深厚的关系。当邓华表明来意后,李井泉热情地欢迎他,并向他透露:“省委已经讨论过你的工作安排,决定让你负责农机工作。”
邓华将军听后心里一沉,答道:“农机工作我并不熟悉,恐怕做不好。”李井泉则安慰他说:“没问题,你可以多学习,慢慢就能掌握了。廖志高同志负责农业工作,农业机械厅的苗逢澎厅长是省委常委,你可以多和他们交流。我相信以你的能力,适应起来不难。”
听到这番话,邓华心里更加清楚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原来,这个岗位看似重要,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虚职。在上面有负责农业的大书记,下面又有农业机械厅的厅长负责具体工作,自己似乎很难有所作为。
不过,邓华将军并没有因此气馁,他迅速调整了心态,决定只要有机会为百姓做事,就不在乎职务的高低。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前往新华书店,打算购买几本关于农机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他在正式上班之前,几乎每天都泡在书本中,或是到基层走访,与群众交流。
一些同志看他如此认真,也不禁提醒道:“你的职务是虚设,还是少管点事,避免惹麻烦。”邓华将军感激地回应道:“在其位,谋其职。只要我能工作一天,就会踏实为人民服务,其他的我不管。”
邓华将军的言行与思想一致,他言出必行。工作开始后,他走遍了四川省的多个县城,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渐渐地,他不仅仅成为了农机方面的行家,甚至在一些会议上提出的观点也让人眼前一亮,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分管农业的廖志高曾赞扬道:“邓华同志来四川后,走访了最多的地方,了解了最详细的情况,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邓华将军听后并未骄傲,依旧保持着谦虚低调的态度。
1965年,邓华将军得知彭德怀元帅即将来四川工作,内心充满激动。毕竟很久没有见到彭老总了。不过,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邓华知道,见面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两人都把对彼此的思念深深藏在心底,默默祈祷对方能度过难关。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战友,在北京亲自指派邓华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当毛主席走上主席台时,询问道:“邓华同志来了吗?”听到这句话,邓华将军立刻回应:“主席,我来了!”毛主席点了点头,笑道:“好久不见啊!”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让邓华将军内心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毛主席竟然一直记得自己!
参加完会议后,邓华将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几乎废寝忘食。尽管他已经离开军队,投身地方工作,但他在军队期间的革命功绩从未被忘记。
当时,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贺炳炎上将曾特别指示:“邓华同志虽然已不在部队,但他是井冈山的老同志,值得我们关怀。”因此,成都军区每次举行活动时,邓华将军都会被邀请参加。无论是后来的司令员梁兴初、秦基伟,还是政委吴克华等人,都常常亲自上门拜访邓华将军,和他聊聊近况,或者送上问候。
邓华将军的老战友们,比如李达、杨得志、宋时轮等人,每当来四川出差时,也都会亲自探望邓华。为了让邓华重回军队,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件事。
1977年8月3日,邓华将军终于接到通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这个消息令邓华将军感到无比喜悦,立刻与家人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为了庆祝他重返军队,邓华的夫人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不久之后,邓华将军带着家人离开四川,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