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孙权急忙赶到江陵前往吊唁。站在周瑜5岁的小女儿面前,他语气沉重地说:“你就嫁给我吧。”旁边的小乔听得一愣,立刻反应过来,惊讶地制止道:“不行!”孙权见她误会了,赶紧解释:“我是说让你的女儿嫁给我,做我儿媳妇。”小乔听后松了口气,心中也有些许释然。她知道孙权想要为女儿定下婚约,心中其实并不反感,因为周瑜去世后,她和女儿的未来必定会困难重重,能得到孙权的庇护,对于她们母女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然而,面对家中的大丧,小乔并未立刻答应,她依然觉得这样订婚实在过于仓促。但孙权却坚定地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吧!”孙权的决定背后,实际上有着复杂的深层考虑。江东的江山原本是由孙策和周瑜共同打下的,可是孙策年仅26岁便遭人暗算死去。在临终前,他将自己的遗嘱交给了孙权,命令他继承王位,并特别交代:“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因此,周瑜不仅是孙权的朋友,还是他极为倚重的辅政大臣。
周瑜自幼来自文官世家,长大后又成为了出色的武将,在江东的权势可谓无人能及。孙权得到了周瑜的全力支持,他才能稳坐江东的霸主地位,一直扩张着东吴的版图。周瑜的死,对孙权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公元210年,周瑜在回江陵的途中突发重病,年仅36岁便英年早逝。孙权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亲自参加了周瑜的葬礼,感叹道:“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天竟然早逝,孤独的我又该依赖谁呢?”这番话可以说是感情真挚,周瑜确实是东吴的支柱,他的去世意味着东吴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支持者。
孙权深知周瑜的卓越才能,若不是英年早逝,东吴的三国格局恐怕会大不相同,甚至有可能东吴一家独大。虽然悲痛,孙权更清楚,周瑜留下的权利和人脉,才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于是,他决定通过联姻的方式,尽早获得周瑜家族和手下的支持。孙权许诺将长子孙登与周瑜的女儿周彻定下婚约,并暗示若无意外,孙登将成为东吴的继承人,而周彻将成为未来的东吴王后。这项婚约,不仅稳固了孙权的权位,还为周瑜家族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做一笔互利的交易。
孙权之所以特别青睐周瑜的女儿周彻,除了她是周瑜最宠爱的孩子外,还因为周彻的外貌与才智都极为出众。周瑜虽然育有两个儿子,但他对女儿周彻格外宠爱,几乎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她身上。而周彻也确实不负众望,从小便展现出与母亲小乔同样的美丽和气质。尽管年仅5岁,但她已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大家都认为,长大后的周彻会比她母亲小乔还要美丽动人。
周彻出身名门,从小便接受了极为精良的教育,周瑜作为江东的顶级人物,他的女儿必定从小就接触到了上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知识。世家大族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备,女孩子从出生起便已注定了她将成为怎样的人,周彻的未来,无论如何也不会差。婚约的确立意味着一切都有了保障,如果周彻长大后孙家不满意,依然可以退婚,权力已经转移,双方也没有什么损失。更何况,婚后即便周彻不被看好,也可以被当作装饰品一样供养,完全没有太多的风险。因此,这个婚约对孙权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
孙权完全没有考虑到可能的阻碍,他也相信小乔不会拒绝,因为周瑜若在世,女儿嫁给谁都能安稳度过,但现在他不在了,成为孙权家儿媳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只有这样,她们母女才能在江东得到最强有力的庇护,再也不会遭遇任何的欺凌。
尽管婚约的初衷并不单纯,孙权也许心中还抱有对小乔的感情,毕竟小乔自古便是美人,曹操曾为她倾倒,若不是“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孙权心中也难免会有其他的心思。但既然婚约已定,这些心思便再无悬念。
当周彻渐渐长大后,孙权没有食言,亲自派人来迎娶周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让她风光地入了孙家门。婚后,孙登和周彻的感情十分和谐,他们育有三子。周彻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她与婆家关系融洽,与小姑子亲如姐妹,两人宛如密友。她的温柔与智慧,使她在孙家深受尊敬,大家都对她充满敬意。
然而,幸福终究是短暂的。孙权去世后,孙登继位,而周彻则被尊封为“周妃”。作为王后,她与孙登一同治理东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在她担任太子妃期间,她已经开始着手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改革,深得民心。即便成为王后,她也始终保持初心,关心百姓的福祉。
不幸的是,孙登在33岁时因病去世,周彻变成了寡妇,带着三个儿子继续生活。她虽然身为曾经的王后,生活应无忧虑,但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她。她的长子和三子先后夭折,这使得她的痛苦与日俱增,内心的伤痛几乎让她无法承受。尽管如此,她依然坚强地撑起了家族的重担。
在她的二儿子孙英长大后,他被封为吴侯,并开始参与治理国家。然而,命运的残酷并未放过他。孙峻,这位权力欲极强的宗室大将军,暗中图谋篡位。孙英誓死保护新帝,起兵反抗孙峻,但最终他并未能战胜对方,反被击败,最终选择自尽。孙英的死让周彻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孤独无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她没有再婚,独自度过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