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艺术展览
「千里之行」优秀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题小作」798 盛世天空美术馆
「IOMA小绘本」IOMA艺术中心
「再见青年」 北京西五艺术中心/上海半空间画廊
「钻石之⻚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都东南科技艺术展」 北京
「辉煌中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 首都博物馆
「花园·迷梦十四行诗」北京牧云空间
「兔恐龙和鸭恐龙」主题展 糖舍画廊
「恐龙快递」绘本盒子
|出版物展览
美国 艾瑞·卡尔图画书艺术博物馆
BIBF 国际图书博览会
上海图书展
博洛尼亚书展
法兰克福书展
绘本《恐龙快递》不同语言版本
|部分获奖
中央美院毕业创作 一等奖
中国天鹤国际设计大赛 金奖
2017 美国柯克斯蓝星书评
BEST OF SHOW of Cross Connections 2018
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少儿类推荐图书
入选第十届中国童书榜 最佳童书奖
2022 年度中国原创图画书推荐书目 TOP1
2022 中国教育报教师推荐的十大童书
2023 德国“白乌鸦书目”
「白垩纪黄昏」来自绘本《恐龙迷路》
董亚楠201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自由创作,主题围绕远古生物、时间螺旋、神秘学与自然能量。在中央美院求学期间,她便敏感觉察到书作为 "流动空间" 的可能性,翻页的节奏是时间的具身化,折叠的结构是叙事的多维展开,而图文则构成了观念和想象力生长的地带。她的毕业创作《恐龙快递》试图触摸传统绘本艺术的叙事边界,用一部立体游戏艺术绘本,把消失亿万年的恐龙世界与当代连接。从那一刻起,我便确信,这个年轻的创作者,正在用她独特的艺术语言,构建一个足以颠覆认知的恐龙艺术宇宙。
绘本「恐龙快递」原稿 /书籍
其实恐龙这种统治地球两亿年的生物,既是科学史的化石标本,也是文化想象的空白画布,但她拒绝将恐龙困在自然博物馆的展柜里,而是用想象力赋予它们各种身份,与它们的精神本体对话,比如她的《恐龙艺术家》系列作品中,毕加索、达利、草间弥生、大卫霍克尼的恐龙版分身,比如兔恐龙、鸭恐龙的跨星际、跨物种的独特身份。
「大卫·霍克尼」恐龙艺术家系列 / 兔恐龙 气模装置
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从某个精神原点生长出的根系网络,它可能始于一片具体的土壤,却终将突破既定的边界,在更广阔的文化岩层中寻找共鸣。董亚楠的创作便是如此,她以 "书" 为起点,却让这个承载知识的传统载体成为撬动多重宇宙的支点,在绘本、绘画、数字艺术、装置的媒介转换中,编织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时空诗学。
「中国恐龙系列 」 / 「SYRINX」 音画通感影像| 国家大剧院
2023年前我邀她创作首都博物馆北京中轴线数字艺术作品时,她依然从「书的结构」破题 ,3 分钟动态影像,让中轴线从古星象图到元大都的几何原点生长至现代北京的城市脊梁,而作品开头那句「当古人抬头仰望星空,文明就开始了。」恰似她对时空叙事的诗意注脚。今年,这件作品最终回归书的本体形态,成为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阅见中轴》翻折书,并将在本次展览中首次与观众见面。
「阅见中轴」非虚构艺术设计图书
最让我动容的,是她将个人生命体验注入创作的勇气。2024 年,她在美国火人节经历的那场沙尘风暴,意外成为《你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的创作契机。当她在漫天黑尘中捡拾烧焦的炭块,在纸页上涂抹父亲逝去的轨迹时,那些被风暴扭曲的线条早已超越了 “书” 的范畴,成为一场关于存在与消逝的生命艺术体验,正如她在作品中所写:“迷路不是终点,而是与另一个时空的共振。”
手制书 / 绘本 「你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
作为策展人,过去十一年,我有幸见证一位艺术家从 "用恐龙搭建世界" 到 "以书籍丈量宇宙" 的蜕变。亚楠的可贵,在于她始终以创作者的本能对抗着世界的确定性 —— 在 AI 试图定义艺术的时代,她用绘画和手制书的温度证明人类情感的不可替代性;在效率至上的当下,她用《恐龙迷路》告诉我们:所有值得追寻的真理,都藏在那些没有答案的问号里。
「奥陶纪冰面迷阵」来自绘本《恐龙迷路》
当苏州夏日的晚风穿过本色美术馆展厅,吹动画布上白垩纪的黄昏,那只在时间中迷路的蓝色“恐龙”仿佛在说:真正的艺术,从不是为了抵达,而是让每个观者在感知的褶皱里,遇见属于自己的宇宙。这,或许就是亚楠笔下的恐龙宇宙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