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 这句充满智慧的话,是一位老者所说,也为刘备建立蜀国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若没有诸葛孔明的辅佐,如何能有未来的蜀汉,如何才能成就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听后,立即恭敬抱拳,急切地问道:“先生,敢问这二位英才如今身在何处?如何才能找到他们?”老者淡然一笑,回答道:“卧龙居住在远离此地的隆中,他交友广泛,性格洒脱,常与朋友游历四方,行踪不定。若你能找到他,那便是你们的缘分。”
刘备抱拳感谢后,带着二弟、三弟不顾一切,急匆匆向隆中进发,身影渐行渐远。而那位老者则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离去,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遗憾。
这位为刘备举荐人才的老者名叫司马徽,是一位博学多识的隐士。年少时,他便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广交贤士,有着极高的声望与威望,在智者中堪称一流。他的名号“水镜先生”在东汉末年传遍四方,许多年轻学子都梦想着能得到他的评价与指导,认为一旦得到水镜先生的青睐,自己便能成就一番伟业。
司马徽不仅能识人,而且具有洞察人心的能力。庞统第一次见到他时,水镜先生便一眼看出庞统未来必然大有作为,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这种精准的识人之术,让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希望能借此机遇获得水镜先生的推荐。
然而,司马徽深谙时势,始终选择隐退,他虽然才智过人,却从不主动参与仕途,更不为权势所动。即便身边的许多人催促他出山,他也始终维持低调,采取一如既往的态度。他待人处事总是简简单单,碰到别人请他评价时,他只会说“好,很好”,不多作评价,显得既恭敬又低调。他的妻子曾因这种做法不满,曾忍不住问他:“你为何每次评价他人时只说‘好’而不加其他?”司马徽只是神秘一笑,答道:“你也非常好。” 他深知,乱世之中,名声太大,容易招来灾祸,而低调保全自己才是最为智慧的选择。
司马徽的隐世生活虽然平凡,却颇具智慧。庞统曾亲自前来探望他,看到他正全身泥污地在院中耕作,心中不禁感到愤慨。他劝道:“堂堂的水镜先生,学识渊博、才情出众,应当投身仕途,为国家效力,怎能如此沉湎于农田?”
司马徽淡然回应:“我宁愿在家中劳作,辛勤耕作以求温饱,也不愿在朝堂上混迹权谋中,贪图一官半职。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而我只想过自己安稳的生活。”
庞统听后,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愧疚地拱手谢道:“先生的一番话,让我彻底清醒,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尽管司马徽怀才不遇,却依然在默默寻找一位贤德的君主,希望能为之辅佐,成就一番大业。他曾受刘表的邀请出山,准备共助刘表创大业,但始终未能如愿。一次刘表的儿子带着随行来访,司马徽依然在田间劳作,浑身泥土,头发蓬乱,仆人见状连忙问:“司马先生在家吗?”
司马徽抬头回应:“我便是司马徽。”仆人看到他一身破烂,气愤道:“你知道我们公子是谁吗,竟敢如此言辞!”
司马徽没有争辩,只是默默进屋整理了一下仪表。当他整理完毕再次出现在门口,仆人见状立刻惊慌失措地回报主人,刘琮闻讯后勃然大怒,责怪下人不懂礼数。最终,因仆人的冒犯,刘琮只能悻悻离去。
司马徽为人宽厚,不拘小节。某日,邻居家的猪丢失,便闯入司马家,毫无根据地指责猪是司马徽家所偷,并强行将猪带回。司马徽依然没有反驳,默默看着邻居离去。妻子见状急得不行,劝道:“他如此无理,你为何不去争取一下?”
司马徽淡淡地说:“没关系,他会主动把猪还回来。” 果然,几天后,邻居羞愧满面地将猪送回家,司马徽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表示感谢,称赞邻居的做法。
司马徽能识英才,他对刘备的眼光极为独到,一眼看出刘备不仅有能力,而且天生具备君王之相。他希望能辅佐刘备成就一番伟业。遗憾的是,由于他的高洁与矜持,他无法主动开口请求刘备的召唤。最终,刘备急切寻找诸葛亮的消息传来,二人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水镜先生虽有着与“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同等的才华,若他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或许蜀国的历史将完全不同,三国的局势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此外,徐庶也是司马徽的朋友,具有非凡的谋略与能力。徐庶与刘备相识后,被其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所吸引,决定投奔刘备,帮助他建立霸业。一次曹操派遣大军征讨刘备,徐庶通过巧妙的计谋成功让曹操的十万大军无功而返,令曹操对这位谋士刮目相看。
然而,命运作弄,曹操得知徐庶的大才后,誓言将其招揽到麾下。他不择手段,甚至威胁徐庶的母亲,迫使徐庶最终为了孝道,放弃了与刘备共事的机会,投身曹营。临别时,徐庶忠告刘备:“如果您希望成就伟业,必须找一位顶级谋士,而要请出卧龙先生,您必须放下身段。”
刘备在路上遇到崔州平时,也曾误认为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位奇才。两人交谈后,刘备才发现崔州平并非他所寻之人。崔州平曾辅佐袁绍讨伐董卓,但因父亲在这场战役中被董卓杀害,心中无法释怀,决定放弃仕途。尽管他有非凡的才智,但因心中的愧疚,他拒绝了刘备的邀请。
最终,刘备还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寻找诸葛亮的身上,三顾茅庐,成功将诸葛亮请出山。虽然徐庶投身曹营后,知道诸葛亮的才华绝世,但在旁的谋士却嘲笑刘备所请之人。徐庶却赞叹道:“主公,您请到的诸葛亮,才华远超我十倍。”曹操听后,心中愈加焦虑,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必将成为他新的竞争对手。
崔州平得知刘备请来诸葛亮后,曾预言:“即使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也无法匡扶汉室,因为他并没有那个命。”他看透了刘备的命运,并选择远离尘世的纷争。
三国纷争,人才辈出。如果刘备能够同时拥有崔州平与司马徽的支持,蜀国的未来,或许会改变成另一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