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斩,锦衣卫前去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迪丽瓦拉
2025-09-23 15:04:11
0

公元1457年2月的某一天,天空阴沉,寒风刺骨。于谦带着满腔的无奈和百姓们的深情目送,缓缓迈向刑场。这一刻,成为了他生命中最沉重的终点,历史也为他定格在了这一幕。

消息传到孙太后耳中,她震怒异常,痛斥自己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那几日,孙太后心情郁结,甚至水米不进,愁容满面,难掩内心的痛苦与惋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明英宗下令处死于谦?而百姓们为何如此留恋这位忠臣?

于谦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大志,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进入朝廷,施展抱负。他立志效仿文天祥那样,忠心耿耿地为国家鞠躬尽瘁。成年后,于谦成功考取进士,步入仕途。

无论官位高低,于谦始终忠诚于国家,关爱百姓。他秉持清正廉洁的原则,严于律己,从不贪赃枉法,这在那个官场腐败盛行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

不过,于谦的性格也有不足之处:刚直不阿,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不少权贵。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曾发生他叔叔朱高煦的叛乱事件。当时,于谦随军出征,成功平叛。擒获朱高煦后,于谦毫不留情地严厉斥责他,言辞尖锐刺骨,令在场之人无不心生敬畏。朱高煦虽勇于反叛,却被于谦的激烈言辞震慑得哑口无言。

史学家推测,即便朱高煦当上皇帝,于谦对他的责难只会更甚,因为他的忠诚已经深入骨髓,是极其罕见的人才。

朱瞻基驾崩后,朝廷任命了以“三杨”闻名的三位顾命大臣。于谦深得三杨器重,顺利得到提拔。然而好景不长,三杨相继去世,权力真空迅速被宦官王振填补。

王振深受明英宗朱祁镇的宠信,仗着有靠山变得嚣张跋扈,甚至在皇宫公开受贿。他放言:“凡是想做大官的,都得多给我送钱。”朝中因此充斥着贿赂风气。

于谦因直率性格早已得罪不少人,有人劝他:“给王振送点钱,找个靠山吧。”于谦却笑着甩了甩袖子,淡然说:“满袖清风。”意即自己一分钱也没有。

朱祁镇即位后,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北方瓦剌大军压境,消息传来时,朱祁镇满不在乎,自诩要亲自出征立功,摆出一副要效仿父祖的架势。

然而,朱祁镇从未踏出皇宫一步,连百姓家的鸡鸭鹅都不识,带兵更是无知。他的先祖朱棣、朱瞻基都是从军营成长、久经沙场,才有资格亲征。相比之下,朱祁镇显得极不自量力。

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带着20万大军出发,却像去游山玩水一般,军队排成长龙,首尾顾此失彼,完全无视兵法禁忌。

瓦剌军队在也先的指挥下,成功将明军歼灭殆尽。明军精锐尽失,许多朝中骨干也随之罹难。所幸,于谦未随军出征,否则结局难料。

这场惨败被称作“土木堡之战”,朱祁镇更是被俘,讽刺地被称为“大明战神”,成为笑柄。

瓦剌大军大喜,趁机向北京逼近,城中官员陷入恐慌,哭泣无计可施。郕王朱祁钰眼见局势危急,深感无奈。

徐有贞提议迁都南京,以避险祸。于谦却坚决反对,断言:“北京是国家根基,不能轻易放弃。南宋灭亡便是因迁都所致。”他说得铿锵有力,还威胁:“谁再提迁都,立即拖出去斩首!”

徐有贞闻言不敢言语,但暗中对于谦心生怨恨。朱祁钰最终决定留守北京,坚决抵御敌军。

随着朱祁钰继位,也先的计划被粉碎。瓦剌指望利用朱祁镇瓦解明军士气,如今有新皇坐镇,局势陡变。

于谦身为兵部尚书,全面掌控防御部署,相当于明军主帅。他早已预见也先之谋,因此力推朱祁钰登基,断了朱祁镇的利用价值。

也先未杀朱祁镇,而是将其留作棋子,战斗在城门激烈展开。于谦亲自率军守卫一处城门,多次击退敌军。

战争中,也先的弟弟阵亡,令他大为吃惊:“不是说守城者都是老弱病残吗?为何如此顽强?”

于谦临时募兵,从邻近城市调兵,加之士兵的保家卫国信念,使得守城力量坚不可摧。

最终,北京城坚守成功,也先不得不撤兵。

朱祁镇被释放回京,嘲讽者称他“学成归来”。但他心怀不甘,屡次发动兵变,企图复辟。于谦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被捕。

诬陷于谦的主要是徐有贞和石亨。石亨曾被于谦提拔为大将,怎料恩将仇报,这与于谦严厉的性格有关:一旦有人犯错,绝不留情。

最终,于谦被判死刑,朱祁镇对他极度不满,因他曾扶持朱祁钰夺位,间接剥夺了朱祁镇的皇权。

于谦在众人惋惜的目光中,缓缓走向刑场,英勇无畏。

孙太后得知噩耗,怒不可遏,责问朱祁镇:“就算于谦有罪,也不该处死,贬为庶民即可!”事后,孙太后几日难以进食,忧心忡忡。

于谦死讯传到瓦剌,使也先得意忘形,频繁率军骚扰边境。朱祁镇忧心忡忡,询问朝臣对策。

一位大臣坦言:“若是于尚书尚在,定让瓦剌军队无功而返!”

朱祁镇闻言低头沉默,心知于谦是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

于谦家被抄,所值钱的除书籍生活用品外,仅有一件蟒袍和一把宝剑,那是朱祁钰赐予他的珍宝。锦衣卫抄家时见此情景,纷纷落泪:真正的英雄,令人敬仰!

于谦的经历与民族英雄岳飞惊人相似,世人称道:“前有岳飞,后有于谦。”

那些陷害他的人,徐有贞最终沦为庶民,石亨则死于狱中。

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首要之事便是为于谦平反,追封其名。历代皇帝皆如此,铭记这位忠臣。

或许,于谦真的是岳飞的转世,为国家鞠躬尽瘁,永垂不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很多人认为,胡适始终站在蒋介石一方,支持国民党,视其为“正统”,并对共产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然而,鲜...
原创 朱... 如果将历代开国皇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最不容易的一位。朱元璋的出身背景极为艰...
原创 正... 华夏历史长河绵延千年,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而自秦朝建立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国家多次陷入动荡,战火不断,...
张德明:建构“红色中国”——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翻译出版了一批海外亲历者所写的中共革命史著作。这些著作观察细致、视角新颖,既...
把热爱写在大地上 | 现场评论... 图为两岸媒体人在晋商博物院参访。(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荷花盛夏始,万物向美时。 “在历史...
原创 毛... 老覃在昨天发布的《1960年,江渭清大谈食堂的弊端,毛主席提出解散,他却摇头说不行》一文中提到,19...
原创 本... 从二品的布政使官员晋升通常会升任哪些职位?为什么清代官制中特别规定本省的布政使不能被列为本省的巡抚?...
原创 国... 1937年8月,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为了适应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南京军委会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经...
原创 刘... 刘备一生波折起伏,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那是公元223年的春天,他病重不起,...
原创 以... “以夷制夷”这一策略,并非近现代才开始出现。早在隋朝时期,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晟就曾巧妙地运用过这一手段...
“东方杯”第三届朗读者大赛开始... 本报讯(记者石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
潍坊青州:开展抗战口述历史采录... 连日来,潍坊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联合市文旅局、潍坊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启动抗战时期口述革命历史...
原创 朱... 朱德,大家常称他为“福将”,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虽然他一生参加了无数战斗,经历了无数生死关头,却从...
城记·BMW|洛阳:唐三彩,以... 如果洛阳邙山脚下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会说话,它大概会骄傲地哼一曲胡旋乐。毕竟,它背上的七位乐师,各执琵...
原创 魏... 实际上,在三国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第四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这个国家并未得到历史的广泛认可。关于这...
从军营到工厂:一位三线建设者的... 2025年7月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三线印记寻访团采访了64厂退休的老员工徐成惠。 “我是党员,我先...
原创 武... 大唐盛世,绚烂辉煌,举世瞩目。唐朝的强大不仅让中原大地光彩照人,更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无可匹敌的威仪,...
原创 让... 249年,司马懿这位曾经长期“装死”的政治家终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他在洛水边立下誓言,表面上承诺会善...
原创 贵... 贵州,这片以壮丽山水而闻名的省份,被大山环绕,风景如画。正是在这片大自然的怀抱中,贵州大学犹如一颗璀...
原创 光... 公元1908年11月15日,紫禁城内传来了丧钟的回响。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在瀛台病逝,结束了他短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