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终结了元朝一百多年的统治。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并不好,自由丧父丧母,孤苦无依,尝遍了人间疾苦,做过乞丐、长工、和尚,最终在郭子兴的红巾军中才渐渐站稳了脚跟,紧接着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孝慈高皇后),逐步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后在郭子兴去世后更是直接接管了红巾军,朱元璋凭借诸多追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终于在1368年成功圆了自己的皇帝梦。做了皇帝的明太祖,渐渐地开始对自己的兄弟们开始忌惮怀疑,于是在太祖在位的31年间,朱元璋诛杀了许多开国功臣,如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而小编今天要讲的这位并非是太祖朝要诛杀的功臣,而是在明成祖时期要诛杀的,最终因这位将领临刑前的一句话得以使朱棣大惊失色并命令刀下留人,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子徐辉祖。
一、背景介绍
公元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时已被封为太子)英年早逝,享年仅38岁,时年已66岁高龄的太祖皇帝痛不欲生,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直最看好的儿子却在自己之前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特追谥朱标为懿文太子,朱标走后,朱元璋便把目光放在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的身上(因长子虞王朱雄英早殇,所以朱允炆实为长子),封其为皇太孙,把朱允炆当做接班人来看待和培养。果不其然,1398年,71岁的朱元璋驾崩,遗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二、战功赫赫
话说小编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他的父亲是中山王徐达,妹妹嫁给了时为燕王的朱棣(后为仁孝文皇后),算起来是朱棣的大舅子了。徐辉祖并非是他的原名,他原名叫徐允恭,因为和皇太孙朱允炆的名讳冲突,故改名为辉祖。这个徐辉祖不但长相英俊还是个文武全才,在父亲徐达去世后继承了爵位,先后在陕西、北平、山东、河南等地练兵,甚有乃父当年之风。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封其为太子太傅,第二年的四月份,正好是太祖皇帝的忌辰,因太祖当年“藩王无诏不得入京”的铁令,时为燕王的朱棣便派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赴京尽孝心。身为朱允炆三大谋士之一的齐泰建议将三个世子扣留作为人质以防燕王有大动作,而另外一位谋士黄子澄却不同意,此时身为三个世子亲舅舅的徐辉祖却上演了一场大义灭亲的戏码。他建议将三子中最有反心的次子朱高煦留下,最终建文帝未听取徐辉祖的建议,将三位世子都遣返回封地了。到了靖难之役爆发,果然不出徐辉祖所料,燕王次子朱高煦屡为先锋甚是彪悍,此时的建文帝才后悔不已,发出“吾悔不用辉祖之言”的感叹。
三、惊世之语得以保命
靖难之役中,徐辉祖将他的忠心和勇猛发挥的淋漓尽致,屡次击退自己妹夫和亲外甥的大军,就在燕军已经攻打到南京之后,徐辉祖仍在带兵抵抗。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以燕王朱棣胜利为告终,建文统治被永乐统治取代。此时朱棣可是对自己这个大舅子恨得牙痒痒,偏偏此时徐辉祖还坚持留在父祠不去迎接朱棣,最后被打入大牢,朱棣气愤至极要杀了徐辉祖出气,就在临刑说遗言的时候,徐辉祖突然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乃是当年太祖皇帝留给徐家的遗诏,即为“开国功臣,子孙得以免死”,当朱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惊失色,自己的这场战役本来就打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更不能失了民心,于是免去徐辉祖死罪,最终在其去世后还以“中山王不可无后”封其子徐钦袭爵魏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