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厚葬的习俗。人们相信,逝世后是一种新的重生,因此理应施以风光大葬,葬礼上往往会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甚至有时会让妻妾陪葬。这种现象在皇帝身上则显得尤为明显,他们的皇陵都是经过精细设计的,内部装饰华美夺目,里面堆满了各种珍贵的陪葬品。民间常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怕贼头,就怕贼惦记”,即便再危险,面对那些巨额的财富,仍然有不少盗墓贼试图打皇陵的主意。
正因如此,皇帝特意安排人手看守皇陵,这些守陵人不仅负责看守,还需每日打扫和及时更换新鲜的贡品。这一行为的确是源自于皇帝的命令,但如今大清已亡逾107年,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昼夜守护着皇陵?那他们的工资又是谁在支付呢?
据《延安府》记载,“若要富,敬上祖”,意即若想致富,就必须尊敬祖先。因此古人对于陵墓非常重视。清朝建立后,皇帝专门挑选了八旗弟子作为守陵的人选,并且这个位置是世代相传的,父亲去世后,儿子需要继续守护皇陵。到了1912年,溥仪虽然被迫退位,但他除了保留皇室权力,还提出了要派人守护皇陵的要求。然而,在当时内忧外患、战火纷飞之际,谁又会顾得上守护皇陵呢?于是,仅派几个人去清理,真正看守的人数寥寥无几,因此皇陵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盗墓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皇陵,毕竟在其中安眠的都是皇室人士,藏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尤其是慈禧的陪葬品。因此,许多盗墓贼对皇陵垂涎已久,而1928年便是他们首次行动的最佳时机。孙殿英带头,炸开了清东陵的门,洗劫了慈禧和乾隆的墓,顿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议论。
溥仪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恨不得对孙殿英痛下决心,迅速致电蒋介石,请求其保护黄陵并彻查此案。然而,孙殿英盗来的大部分财物已转手贿赂给了许多人,其中一部分甚至流入了蒋介石的手中,因此他在实施如此龌龊勾当后,竟能逍遥法外多年。蒋介石虽是为了应付,还是派人去打扫皇陵,但实质上并未真正重视。
既然官方无能为力,就只能自发地组织守护皇陵了。一些遗老遗少,自愿组成守陵团体。由于早前那些八旗子的弟子在这里守护,已经形成了一个村庄,于是他们也便在此扎根,结婚生子。那时并没有工资,且他们自己还得花钱去维护皇陵,生活来源全靠自身的辛勤劳动,在当地进行务农,因此,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与周边百姓无异。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皇陵被认定为国家的文化遗产,这些坚守多年的守陵人逐渐成为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开始领取工资。时至今日,已过去了整整111年,他们的子孙后代依旧生活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土地。起初只是为了保护皇陵,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已经将这里视作了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