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志愿军放弃国籍,与朝鲜姑娘结婚生子,晚年却申请回国,落叶归根
迪丽瓦拉
2025-09-24 04:03:26
0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8年冬,朝鲜石岭村一名志愿军站在村口,他面前是回国的军车,身后是一个哭着的姑娘。这一走,可能这辈子都回不了头。

在朝鲜战场上, 王兴复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他不是冲锋陷阵的英雄,也没拿过什么勋章。

他是后勤兵,第四兵站的,负责修路、运物资、干杂活。可就这么一个人,后来成了朝中之间唯一一个 “放弃中国国籍,留在朝鲜、娶了朝鲜姑娘”的志愿军。

这事要放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代,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得把自己的过去全都放下。 部队、户口、国籍、荣誉,甚至是家人。

所以他为啥这么做?几十年后,他又为啥要千方百计回国?这个故事不复杂,但每个细节都让人心里堵得慌。

战争结束,他却没走:姑娘、泥屋、十年不悔

1953年,抗美援朝停战。大批志愿军开始撤离,王兴复却被留了下来。 他当时年仅22岁,被安排到朝鲜平安南道江东郡的石岭村,协助战后重建。

他刚到那儿时,村子几乎是废墟。房顶塌了,墙上全是弹孔。当地人说话他一句也听不懂,只能比划。可有一户人家他很快记住了。

那家只有母女俩。女孩叫 吴玉实,才17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都牺牲了,父亲早年去世。

家里日子苦得跟地皮一样薄。第一次见面,是在村里的修路队上,女孩干活比男的还猛。

王兴复觉得这姑娘太苦了。 他悄悄送了她一双旧胶鞋,又帮她家修了房顶,还帮她母亲种地。后来, 他开始每个周末都去她家串门,带点部队的剩饭,顺手劈柴、挑水、盖灶台

两人不会说对方语言,就靠写字、画图、眼神交流。 吴玉实后来自己学会了中文,王兴复还教她唱《义勇军进行曲》。

他们的关系很快在村里传开。兵站的战友们都知道这事,但没人敢明说。 因为部队明令禁止志愿军和朝鲜女性通婚,违者军法从事。可感情这事儿,哪管得住。

放弃国籍,他成了“朝鲜人”:婚礼、孩子、想家的梦

1958年冬,中央下令所有志愿军撤离朝鲜。这时候,两人已经感情稳定。可这命令一下来,王兴复整个人懵了。

回国,就得和她永别,留下,就得放弃一切。他犹豫了几晚,最后一封“就地复员”申请交上去,等于把自己往火堆里推进去了。

兵站领导先是劝他,说你回去还能当干部,怎么能为了个姑娘放弃前程?他一句话没说。

吴玉实的母亲也出面了,给当地上级写了一封信,只写了一句话: “我女儿心里只有一个中国人。”

中朝指挥部那边迟迟不给批,兵站上上下下开了好几次会。最后, 这个特殊申请竟然真的通过了,他被特批就地复员,脱离中国国籍,成为朝鲜居民。

1959年,王兴复和吴玉实在村里结婚。婚礼没照片、没仪式,就是一桌饭、几瓶酒,和几个偷偷过来的老战友。

结婚后,王兴复被安排到朝鲜华侨小学当校长。教书几年后学校关了,他又转去牧场养牛。日子虽苦,但他从没抱怨。

他们一共生了七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他都坚持给孩子起中文名,还每次都去申请中国国籍。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的孩子也得是。”

可这些年,他从来没能回过一次国。他的母亲还在辽宁海城,年过七旬,天天盼他回家。他写了第一封回国申请,是1970年。

信很短: “母亲年老,盼归。”结果被拒: 手续不全、身份不明。

之后十年,他年年写,次次被挡。他没说一句怨话,只是每次写完信,就坐在村口抽根烟,看着北方发呆。吴玉实知道他心里难受。有天她说: “你要回去,我跟你一起走。”

1975年,她的母亲去世,她开始学中文。她说: “以后你说话,我得听懂。”

终于回国,他成了“老王”:厂子、家人、落叶归根

1981年,机会来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放宽,对华侨和特殊战士开始重新审查。 王兴复第11次申请,终于被批了。

那年,他带着全家9口人,踏上了归国的列车。当他第一次看到丹东的街道时,他在火车上跪了下来,流着泪说:“我回来了。”

辽宁海城市政府为他们安排了住房,王兴复被分配到海城变压器厂。他干得特别卖力,别人还没上班他就到了,说是“干点啥,才心安。”

孩子们也都被安排到学校、厂子、部队,政府照顾得很周到。

吴玉实刚回国那阵,语言不通,吃不惯饭,穿不惯衣。 但东北朝鲜族社区对她特别好,帮她适应生活、教她中文、教她做饭。

她学得很快,几年后能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还学会了包饺子、写春联、拜年。有记者采访她,她笑着说: “中国是我第二个故乡,我丈夫在哪,我的家就在哪。”

王兴复晚年不爱说话,但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去烈士陵园,站在志愿军纪念碑前,站很久。

他没给自己争过荣誉,也从没找组织要过补贴。 他说:“国家能让我回来,我就知足了。”

王兴复活到了九十岁,走的时候穿的还是那套早已褪色的旧军装。他的墓碑上没有太多字,只有一句话: “志愿军老兵,魂归故土。”

这只是一个普通士兵的真实一生。他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又为了身份和归属努力了二十年。

有些人,活得不轰轰烈烈,但他们的一生,比任何传奇都更值得被记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玄... 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关键的事件,它的发生几乎重写了整个唐朝的历史,甚至影响了后来的...
原创 庞... 庞涓对孙膑实施了极其残酷的刑罚,不仅割去了孙膑的双足,还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丑陋的字迹,几乎将孙膑的身体...
原创 胡... 历代开国皇帝之所以能一统江山,建立强大帝国,除了具备远大的志向与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
原创 朱... 明初的著名将领常遇春,以其雄伟的身躯和坚定果敢的性格,深得战士们的敬佩。作为一位历经千锤百炼的名将,...
太原市全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启幕 7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20...
雅克萨之战,清军火器水平究竟是... 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685—1686年),中俄在黑龙江流域围绕小城雅克萨的得失,先后爆发了两次...
原创 张... 三国时期的刘备,若论能力,说他毫无才干也不尽然,他确实有一项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擅长笼络人心。 刘备...
原创 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明确的文献来源和截图,请知悉。 日本投降前的战争背景...
原创 三... 三国纷争,群英荟萃。在这片战火连天的乱世中,谁才是那个真正的力量之王?是以方天画戟威震四方的吕布,还...
原创 因... 安庆与杭州,在太平军与湘军对战的背景下形成了强烈对照。 1861年冬天,曾国藩攻克安庆后不久,李秀成...
原创 清... 鲁迅先生对国人深感失望的原因,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目睹了刑场上令人震惊的场面:有人竟然拿着包子去沾刚刚...
房文军担任《麻雀战》军事总顾问... 7月9日,中央电视台 CCTV1《焦点访谈》栏目对“麻雀战”这一中国抗战时期经典战术进行重点报道,再...
原创 快... 在经历了夏朝的衰落后,进入殷商时期,我国的奴隶制度已达到鼎盛阶段。商朝与夏朝同样源自黄河中下游的原始...
原创 陆... 一、从三大雄主到三位权臣 如果将三国前期的曹操、刘备、孙权(父子三人)看作凭借个人的胆略与魅力,逆转...
原创 台... 统一是两岸人民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事务,中国大陆必须积极争取,而中国台湾也同样需要做出努力!最近,台湾淡...
与延津有关的故事--“士为知己... 东周五大刺客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位刺客,他们分别是荆轲、聂政、豫让、专诸和要离。今天我们来讲一...
原创 康... 1708年秋天,北京紫禁城外风起云涌,宫中却上演着一幕“父不似父,子不似子”的家庭大戏。那年,清朝“...
原创 郭... 伊朗与以色列猛烈交火12天后,于6月24日停火。戏剧性的是,尽管众多高官被以色列斩首,伊朗却在战争结...
用心守护陶瓷文化遗产 全面展现... 原标题: 叶建春在景德镇调研时强调 用心守护陶瓷文化遗产 全面展现千年瓷都风采 7月23日,省长叶建...
原创 朱...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最痛恨贪官并且处罚最为严厉的皇帝之一。他的治国理念中,打击贪污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