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清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突然辞世,这位对清朝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终于离开人世。
尽管奄奄一息,慈禧仍旧不安宁,她在生命最后阶段安排了六件事,这些举动使清朝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境地。
慈禧对权力的渴望堪称痴迷,曾试图效仿武则天和孝庄皇太后的治国模式。然而她的所作所为却大相径庭。
武则天注重水利和科举制度,提拔贤能,以\"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著称,死后更是备受后人推崇。孝庄皇太后则在朝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固了朝廷的局势。
相比之下,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只能被视为是奢靡和浪费,她挪用军费办寿宴,建设颐和园,甚至在八国联军入侵时逃离北京,她为了保住太后的位子甚至向西方列强低头,主张和议。
慈禧一生没有为国家做出过任何有益的贡献,她与她的偶像之间的差距是天壤之别。她的逝世虽然让人拍手称快,但她的六大不法行为即使在几百年后,也会被人们诟病不已。
慈禧生前奢侈,死后也未停止奢华。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最关心的是她的陵墓是否足够华丽,陪葬品是否足够丰盛。
早在光绪五年,慈禧便开始多次造访自己的陵墓,其中的“金井”被填满了无数宝贝。她还亲自将珍宝投放到陵墓中。
即便如此,她仍不放心,因此慈禧的第一件荒谬之事是秘密命令她的亲信守护陵墓。大量的珍宝被埋藏其中,甚至在她死后,她的嘴里也放置了一颗夜明珠。
然而慈禧绝对没有想到,她的陵墓最终被盗。大清已经覆灭,谁还会在意这位臭名昭著的太后呢?
1928年,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正大光明地盗掘了慈禧的陵墓。据记载,慈禧的地宫奢华异常,墙壁上贴满了金箔,慈禧的尸体上覆盖着一件尼罗经被,上面缀有820颗东珠。
然而最珍贵的莫过于慈禧嘴里的那颗夜明珠。为了得到它,孙殿英竟然动用刀子割开了慈禧的面部。尽管这种行为残忍,但考虑到慈禧的奢侈生活,这也让人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慈禧临终前的第二件荒谬之事是毒死光绪皇帝。光绪和慈禧的死亡几乎同时发生,这一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许多人认为光绪帝其实是被慈禧毒死的,毕竟这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和。
光绪能够登基,主要是因为慈禧的选择。他们曾经是亲密的,共享温馨的时光。然而慈禧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光绪的控制使得光绪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在珍妃事件和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软禁起来,珍妃更是被抛入井中,两人从此天人永隔。
面对慈禧的打压,光绪内心郁闷,烦恼不已,这种情绪可能导致了他突然驾崩。因此对光绪的死因存在诸多争议。
据慈禧的太监回忆,慈禧在光绪生命垂危时表现得不安,经常询问他的情况,直到确认他奄奄一息,慈禧才松了口气。这些迹象表明慈禧与光绪的驾崩事件密切相关。
光绪虽然心情郁闷,但身体状况良好。然而在11月10日,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一般情况下,皇帝生病应该立即请太医诊治,但慈禧听到消息后却命令准备好光绪的灵柩,将其送往乾清宫。这一举动让人不禁怀疑,慈禧如何能如此确定光绪即将去世?
四天后,光绪在瀛台驾崩。一个原本健康的人,从发病到去世仅仅四天,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蹊跷。因此慈禧无疑是光绪去世的幕后黑手之一。
慈禧太后的一生都在追求权力,即使在临终前,她也在谋划如何继续掌控大清。因此她留下了三道遗诏。
光绪皇帝去世后,接下来谁来继位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光绪没有留下子嗣。按理说,大清需要一个成年皇帝来主持国家大事,载沣似乎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慈禧必须保持权力在自己手中,因此她决不会选择载沣,而是选了年仅三岁的溥仪作为皇帝。毕竟年幼的新帝不可能对她构成威胁。
慈禧早在安排自己的陵墓时就担心,日后光绪会修改她的陵寝规格,因此她必须确保光绪先于她去世。她还立了溥仪为皇帝,一个幼童,理论上不会对她的陵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