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拿破仑横扫欧洲,两次战败都流放,欧洲人为啥不选择处死他呢
迪丽瓦拉
2025-09-24 13:33:50
0

拿破仑绝对不能被处死,这不仅仅是因为法国人民想保护他,事实上,连周围几个列强也都不愿看到拿破仑被杀,这让事情显得异常复杂和微妙。虽然拿破仑发动了一连串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周边的帝国却趁机最大化地谋取自己的利益。事实上,这场战争比我们表面看到的更加残酷和复杂。

首先,谈到拿破仑的第一次退位。在这次退位时,周边列强本来准备直接除掉拿破仑。毕竟,拿破仑作为一个极具侵略性的战争贩子,发动战争对他来说轻而易举。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拥有超凡的号召力,能够随时掀起规模巨大的战争,甚至将整个欧洲卷入混乱之中。当然,拿破仑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与当时法国以及周边国家复杂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虽然这里不详细展开,但大家只需记住一点:当时拿破仑的战争号召力几乎是不可抗拒的。更关键的是,法国当时只是在表面上作出妥协,大家明白这种“暂时妥协”背后隐藏的深意。

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拿破仑被推翻后,路易十八被扶植为临时国王,但他的地位极不稳固,根基十分薄弱。如果此时突然消灭拿破仑,法国很可能陷入新的动乱。同时,拿破仑的存在也起到了某种稳定作用——只要他还活着,法国内部就有一个强有力的纽带,至少能够避免新一轮内战爆发。再加上,拿破仑麾下仍有不少忠诚追随者,他们宁愿听从拿破仑的命令,也不会轻易服从他人。如果拿破仑被突然除掉,法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新的内乱,这不仅对法国,对整个欧洲来说都是极大的隐患。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隐藏的因素影响着这场权力博弈。

其一,拿破仑被教皇封为神圣罗马皇帝。这意味着当时的梵蒂冈已正式认可拿破仑的统治地位。在那个时代,教皇的社会和国际地位极高,可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国际人物。如果此时突然除掉拿破仑,无异于羞辱法国人民,也是在打梵蒂冈的脸。至于梵蒂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了解。

其二,欧洲各国皇室贵族担心自己会被牵连。毕竟,若一个皇室成员能被轻易除掉,那么其他王室领导人也难保安全。假如这种行为被常态化,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拿破仑”遭到清算。欧洲各地的王室成员,无一例外,都身负各类丑闻,几乎无人干净。如果拿破仑被灭口,欧洲各皇室将人人自危。事实上,拿破仑失败,而梵蒂冈及代表国家利益的集团获得了胜利,这才是唯一的区别。

其次,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则更具特殊性。相比第一次干净利落的退位,这次更为复杂。此时拿破仑被教皇封为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威已大打折扣。拿破仑和整个欧洲都出现了强烈的厌战情绪,这次退位标志着拿破仑面临的危机达到了顶点。这次有更多势力加入博弈,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法国立刻呈现另一副模样。换言之,法国政府其实一直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旦拿破仑获胜,就尽力夺取战争胜利果实;若失败,则迅速将拿破仑“出卖”。

拿破仑战败消息传出后,法国政府马上组建新政府,拼命压制拿破仑的势力,新政府明确要求拿破仑必须立即退位。虽然这为拿破仑的合法退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拿破仑在退位时留下了一个重要条件:必须保证他安全撤离国外。这一请求为何还能提出?关键在于拿破仑仍有大量忠实支持者。虽然失去了战争主动权,但他身边将领众多,曾劝他卷土重来。拿破仑也清楚这次战争由他发起,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没有发动政变的意图。

这也意味着,如果拿破仑继续与新政府对抗,仍有机会重新掌控法国。若被逼至绝境,法国将陷入新的内战,这不仅影响法国,也会再次波及整个已被战争摧残得疲惫不堪的欧洲。同时,英国国内对此也存在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处死拿破仑,认为他给法国带来巨大灾难;另一部分则反对处死,担心杀掉拿破仑会让欧洲陷入更大混乱,影响英国的经济和全球战略布局。

当时威灵顿将军明确表示,如果杀了拿破仑,英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后代不会认可他们为拿破仑的征服者。尽管原话与传说略有出入,但这番言论确实存在。这种立场赢得了英国大多数人的支持,英国政府明确施压法国新政府保护拿破仑。正是在这一左一右的博弈中,拿破仑得以幸存。

那拿破仑为何能活下来?关键是英国政府的态度。英国为何要给法国新政府施加压力?因为英国想继续在欧洲扮演“搅屎棍”的角色。英国地理位置特殊,虽属欧洲大陆板块,却被一条海峡隔开,与大陆做生意存在障碍,因此海军力量极为强大。英国明白,欧洲大陆若出现一统天下的霸主,自己将难以从中获益。保持欧洲各国势均力敌,避免某个国家独霸,是英国的核心战略。

换句话说,欧洲若出现像拿破仑这样一枝独秀的统治者,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是英国能够承受的风险。因此,英国必须保护拿破仑,保证他活着。虽然我们现在描述得简单,但当时的局势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拿破仑的存活,是欧亚大陆,尤其是欧洲大陆诸国多方博弈的结果。这个结果对英国最有利,对拿破仑和法国新政府也相对有利,而对其他国家则无甚意义。

尽管拿破仑发动了无数战争,带来无尽苦难,但欧洲几个老牌强国已经明确表态,其他国家只能默默吞下苦果。各位小伙伴,你们怎么看待拿破仑两次横扫欧洲却两次战败被流放,而欧洲列强却选择不杀他的这段历史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一、日本大正时代的背景与日本的变革 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逝世,这一事件对日本政治历史产生了深远...
原创 诸... 刘禅在三国历史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人物。对于他的争议,历来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他究竟是真的傻,还...
原创 朱... 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有一段对话,暗藏着诸多玄机,今天咱就来唠唠这段事儿。 话说朱元璋啊,打下江山后,...
原创 “... 写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特别是当它关系到生活和生计时,作为作者,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文章,力...
释永信,袈裟下的资本迷局 少林寺,就差上市了。 释永信,到底多有钱? 2015年,一位自称曾是少林弟子释正义的人在网络上“实名...
原创 美... 在今天的全球政治格局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经常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
原创 刘...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南征大别山的兵力问题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虽然晋冀鲁豫军区的总兵力达到42万人,但...
原创 死...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石敬瑭) 没做皇帝之前,石敬瑭是一...
原创 历...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李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平定了天下,创立了唐朝...
原创 江...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是指如果上级或长辈的行为不端,下面的人也会效仿并走向歧途。即使上层依...
原创 李...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显赫望族,拥有极为尊贵的家世背景。年仅七岁便被封为唐国公,而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恰好是...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用40年光... 今年59岁的牟常有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的一名高级文物修复师,在麦积山石窟从事洞窟文物修复...
原创 吉... 近期,我国与俄罗斯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展开了深入的外交沟通。根据2024年5月16日发布的《...
李世民雀鼠谷大胜宋金刚,尉迟恭...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13 李渊解决了西边的后顾之忧,正想集中精力对付东边的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偏偏这时又冒...
原创 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个王朝不仅血脉相连,而且在战略选择上极为相似,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
原创 蒋... 1928年,孙殿英挖掘清东陵的事件发生,惨烈的场面深深触动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内心。那时,溥仪正在天津的...
原创 中... 前言 近年来,欧洲的经济模式被广泛视为全球高福利社会的典范,许多人将其视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特别...
原创 隋... 隋唐十七好汉联手围殴李元霸,胜算几何?恐怕老天爷都不答应! 要是问隋唐演义里谁最横,答案只有一个,那...
原创 明... 我国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禁好奇,古人到底是如何产生这些非凡的创意和思路的?...
原创 曹... 在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成功击败了袁绍,尽管袁绍在战斗中遭遇失败,然而他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