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方便我们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优质内容,也便于您参与后续的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结合作者个人独到见解撰写完成,文末附有详细文献出处及截图,敬请留意查阅。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复证明:国家兴亡,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危。这句话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是真理中的真理,深刻体现了人类对国家与家庭关系的深邃认识和共识。
相反,若民众认定“国家大事与我无关”,便极易引发严重的认同危机,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国家灭亡、民族覆亡,这一惨痛教训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为什么这种“国家与我无关”的态度会造成如此恶劣后果?历史上有哪些因认同危机导致的悲剧发生?
国家与我无关的裂痕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秦朝的建立过程中,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分裂现象:关中地区的老秦人与山东六国及其士族之间存在深刻对立。
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效的治理体制,不断吞并周边六国,山东六国因此感受到了沉重的威胁和压力。
随着统一进程推进,关中与山东六国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双方对立情绪逐步激化,裂痕日益难以弥合。
秦朝建立后,对周边地区实施了持续的剥削与压迫,山东六国对秦国的敌意急剧增长,关中与山东六国间的裂痕也愈发深重,为日后政治动荡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老秦人自认为是秦国的真正主人,他们视自己的血脉与土地紧密相连,是这片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被秦国兼并的外来士族,则始终被老秦人视作“外来者”,身份上的隔阂让双方难以融合,形成了深刻的社会隔阂。
秦朝政府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力不从心,一方面必须尽力吸纳和融合这些外族士族以维护国家统一,但另一方面,过急的同化措施又常常激发更大反弹,导致民众不满情绪激增。
这种政策上的摇摆和矛盾,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国家认同的动摇。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不认同感逐渐蔓延成社会普遍心态,越来越多秦朝百姓开始怀疑自己的国家身份,甚至对秦朝的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最终形成严重的认同危机。
后期,秦始皇的暴政使得连老秦人也难以忍受,社会反抗声浪此起彼伏。待秦始皇驾崩,秦朝迅速崩溃,成为历史的尘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进入近现代,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此之前,中国传统社会更强调家族和氏族,国家观念相对模糊且松散。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由此获得了极大强化。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这场持续八年的全民抗战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最终取得抗战的辉煌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广大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无论是在城市建设、工业化推进,还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人民都以建设新中国为己任,奋力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由此逐步培育和强化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与此同时,人民对新中国政权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与信任。
他们亲眼见证在党的领导下,旧中国积弊逐渐被根除,民生不断改善,这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他们坚定地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被极大激发。
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打击美军侵略,为新中国赢得宝贵的战略缓冲期,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
那个年代,人民怀揣满腔热血,把自己当成国家的真正主人,在逆境中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壮丽蜕变。
国家与我息息相关
步入新时代,部分西方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经常对我国内政外交进行负面炒作和舆论攻击。
他们利用传媒平台,歪曲事实,煽动舆论,试图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和态度。
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散布大量负面信息,企图误导公众舆论,制造社会分裂和矛盾,导致部分人失去对国家的认同感,甚至滋生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仇恨。
然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柱。自古以来,中国就倡导“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将个人利益融入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之中。
这种家国一体的价值观,让中国人紧紧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在艰难时刻愿意舍小家顾大家,为民族利益奋不顾身。
历史长河中,正是无数英雄烈士为了民族尊严和利益献身拼搏,才换来了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们是真正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的人。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绝,持续繁荣,正是依靠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这一精神纽带。
这些核心价值观凝聚着中国人民,激励着他们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可以说,家与国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华文明传承的生命线。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更应继承并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推动中国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续写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资料:
张永杰:《最大的危机是百姓认定“国家与我无关”》,昆仑策网,2023-04-22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共产党员网,2013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