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这些名字构成了三国时期二十四位将领的前十二名。在这其中,前六名的排名几乎无需多加解释,众所周知,他们分别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和张飞。接下来的六位将领分别是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和夏侯渊。值得注意的是,颜良和文丑排在了二十一和二十二的位置,仅高于邓艾和姜维。
如果从战功和出道时间的角度来分析,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并不完全符合人们的预期。尤其是颜良和文丑,他们虽然被排在后位,但从战斗表现来看,他们完全有资格进入前五名。因为在对战上,颜良和文丑的武功不仅不逊色于赵云,甚至比典韦、许褚都要强。
通常,许多人认为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是根据他们的武功和战绩来决定的,这种排序方式其实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真的按照武功战绩来排,颜良和文丑无疑会排得更高。而赵云、典韦等五人的排名是否显得有些“虚高”呢?如果我们以颜良和文丑的战绩为参照,答案或许会让人有些意外。那么,如果我们要评选真正的三国五大勇将,哪些人能够入选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颜良和文丑的战绩。他们的战斗并不局限于对敌,实际上,连袁绍都为他们的缺席而深感惋惜。袁绍曾表示:“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之所以让颜良和文丑未参与某些战斗,是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实力可以轻松击败敌人。然而,在一场又一场的交锋中,颜良和文丑始终处于主动出击的一方。
颜良和文丑的首次大规模亮相是在与公孙瓒的磐河界桥之战中。当时,赵云和文丑激战了五六十回合,谁也未能分出胜负。接着,颜良也参与了战斗,并迅速解决了曹营的数位将领——宋宪和魏续。在短短四招之内,颜良斩杀了这两位曾为吕布麾下的著名将领,迅速让曹军的士气陷入低谷。接下来,徐晃等曹营大将也纷纷上阵挑战颜良,但都没能抵挡住颜良的进攻,甚至连许褚也只与颜良战了二十回合便败退。
在这场较量中,徐晃与许褚、典韦的武功并不逊色,但面对颜良文丑的压制,他们显得格外脆弱。特别是徐晃,在与颜良对战时被迅速击败,接着又在文丑的强攻下撤退,几乎没能再与敌军交手。这一切显示出,颜良和文丑的武艺和战斗经验,是许多所谓的“名将”难以比拟的。
同时,我们也能从许褚与吕布的较量中看出,他的武力在同等等级的将领中处于较弱的水平。尽管许褚曾与吕布对战过五十回合,但并未占得上风,最终只能由典韦等人前来支援。许褚与典韦的战绩虽然堪称英雄,但放在与吕布、颜良、文丑的比较中,就显得逊色了许多。
从这些战例来看,三国的许多名将虽然战功显赫,但仍无法与吕布、关羽等一流将领相比。而在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中,能真正与颜良文丑抗衡的,只有吕布、关羽、张飞这三位。赵云虽然与颜良文丑在战斗中势均力敌,但他远未能超越他们的战力,因此很难进入前五名。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那些巅峰对决中,吕布总是独领风骚,紧随其后的则是张飞、关羽、颜良、文丑。这些英雄人物的对决,几乎总能引发无数回响。而赵云,尽管英勇,但在战绩上未必能与颜良文丑相提并论。尽管赵云有几次精彩的表现,但他并没有斩杀过颜良、文丑那样的顶级将领。
有些评论者认为,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确实有些偏差。赵云、典韦、马超、许褚等人排名偏高,这似乎可以从《三国演义》的记载中找到一些依据。例如,许褚与徐晃、张辽的较量中,许褚虽然有过出色表现,但他与这些名将的对比也无法掩盖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排名前列的许褚和太史慈,虽然勇猛,但是否能排进前十,也值得商榷。
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三国二十四将中的排名,究竟应该如何更加公正地评定?哪些将领的战绩和贡献,才是决定其名次的关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