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孟达带领四千余名部下归顺曹魏,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助曹魏占领了东三郡地区。刘备对此异常愤怒,他决定将养子刘封赐死以示惩戒。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原本坚守北方的镇北将军黄权因归路被东吴切断,最终被迫向曹魏投降。孟达与黄权成为了蜀汉的叛将,而刘封也成为了蜀汉的罪臣,尽管如此,他们的儿子仍然留在蜀汉。那么,这些人的后代又会怎样呢?
一、孟达与黄权
孟达与黄权这两位叛将的背叛原因虽然各自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两人都可算是“被迫”的选择。孟达是刘备入川的重要功臣,但不久后便与刘封发生了矛盾,刘封的轻视和排挤让他深感委屈,史书中提到:“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此外,孟达也曾因关羽未获及时救援而产生恐惧心理,最终选择投降曹魏。相比之下,黄权在跟随刘备之前,曾多次向刘备提出建设性意见,然而都被刘备所拒绝。刘备兵败后,黄权的部队通往故乡的路被东吴切断,无奈之下,他只能归顺曹魏。然而,两人在背叛后的行为截然不同。孟达投靠曹魏后,直接协助其夺取东三郡,这种行为显得尤为恶劣。而黄权则与孟达不同,他并未借机会去贬低刘备以取悦曹魏的皇帝。即便在刘备去世后,曹魏的大臣纷纷向曹丕表示祝贺,黄权却始终保持了沉默,未有任何言辞表示祝贺。
二、宽恕后裔
虽然孟达、黄权与刘封的背叛原因各异,但刘备对于他们子嗣的待遇却充满宽容。史书记载,孟达的儿子孟兴成年后曾在蜀汉任职,官至议督军。263年,蜀汉灭亡后,孟兴离开成都,回到了家乡右扶风。而刘备虽然因刘封的叛变而赐死了他,但对于刘封的儿子刘林,却并未追究任何责任。刘备对刘封的去世非常悲痛,史书记载道:“先主为之流涕”,因此刘林也未受到连累,他在蜀汉仍任职,最终官至牙门将,后在264年迁居河内郡。关于孟兴和刘林的记载相对较少,但黄权之子的情况则较为明确。得知黄权投降曹魏后,蜀汉的官员曾提出要逮捕黄权的妻儿,但刘备却回应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他决定继续让黄权的家人享受在蜀汉时的待遇,确保他们能够平安无事。换句话说,黄权的家属依然维持着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为国尽忠
黄权的儿子黄崇,后来在蜀汉任职,官至尚书郎。263年,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战争,邓艾绕过剑阁,偷渡阴平小道。此事传来,整个蜀汉朝野震动,刘禅急忙任命卫将军诸葛瞻率军出征。诸葛瞻虽是诸葛亮的儿子,但能力有限,他率军至涪县后便停滞不前。此时,邓艾的军队仍未完全穿越山区,黄崇多次劝告诸葛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黄崇焦急万分,甚至眼含泪水,但诸葛瞻依旧犹豫不决,错失了最佳时机。最终,在绵竹之战中,黄崇怀着必死的决心参战,为蜀汉奉献了最后一滴血。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