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了奢华与权谋。作为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她不但在在世时大肆挪用军费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甚至在她去世后,这种奢华的气息依旧萦绕在她的死后安排中。尽管有些人认为那个时刻的大清已不复昔日的辉煌,但无论如何,清朝曾经统治了两百多年,留下的财富依然不可小觑。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陪葬品之一,便是她所珍视的夜明珠。据后来的专家估算,这颗珠宝的价值大约为八亿元人民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未曾放弃对这颗珍珠的追寻,终于,在美国的一位富豪手中找到了它的踪迹。
慈禧太后是一位极度痴迷权力与奢华的女性。她对权力的渴望超越了一切,包括对她亲生儿子——同治帝的关爱。否则,为什么同治帝会成为大清历史上最早去世的皇帝呢?慈禧从自己登上太后的宝座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她后半生奢华的生活。她对权力的追逐,甚至胜过对个人享乐的渴望。即便是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她带着光绪帝仓皇逃亡的时候,生活的奢华依旧未有丝毫改变。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她依然要求每餐必有数十道菜肴,甚至不允许任何人简化她的生活标准。
古代帝王对死后安葬地点的选择格外讲究,皇家尤甚。慈禧的葬地便是在东陵。早在她刚刚坐上太后宝座不久,便与慈安太后一道开始选定两位太后的葬地。其实,选择墓地只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量工匠参与建造。这些皇帝的陵墓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慈禧的陵墓便用了整整十三年的工夫才得以建成。
墓地建好后,慈禧的奢华精神并未就此止步。她开始在自己的陵墓中安置各种珍宝。这些珍宝有的是来自国库的,有的则是地方官员献上的宝物。更让人吃惊的是,早在她去世之前,慈禧便已经为自己死后的安葬做了详细准备,显然她并未意识到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后,大清帝国将面临的困境。
慈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转折。七十三岁时,她不幸染上疟疾,健康每况愈下。权力至上的她,对死亡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对身体的关心。就像古代的很多帝王一样,慈禧深知一旦失去权力,便等于失去一切。为了保命,她四处寻找名医,从宫廷医生到民间草医,甚至开出了丰厚的赏金,吸引了不少医者前来为她治疗。然而,无论医术如何精湛,慈禧的病情始终未见起色,虽然有些时候病情稍微好转,却很快又会复发。最终,她甚至尝试了西医,但依然未能改变她的命运。
在光绪帝去世后不久,慈禧也随之去世。她的葬礼规格之高,令许多人都感到惊讶。毕竟,那个时候的大清已经是风雨飘摇,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葬礼安排。慈禧的棺木用的是极为珍贵的金丝楠木,这本身就已经非同寻常。在棺材的底部,慈禧的尸体被一万多颗珍珠铺就,紧接着是一层用绸缎做成的被子,似乎是希望她死后依然能享受到最高规格的待遇。她的穿戴也是非同寻常,慈禧身穿的龙袍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穿戴。这一点,能够与她同葬的女性寥寥无几。
而在她的陪葬物品中,金银珠宝更是琳琅满目。据不完全统计,慈禧的棺材内共放置了超过一千件的金银和玉器。最为珍贵的,莫过于她口中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虽然在现代看来只是含有萤石的矿石,但在古代中国,它被视为无比珍贵的宝物。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这颗夜明珠很可能就是莫卧尔帝国失落的“莫卧尔大地金刚石”。它原本属于莫卧尔王朝,在16世纪被掠夺,后在阿富汗王朝的战争中落入阿富汗之手。
随着乾隆皇帝征战准噶尔,阿富汗王朝为安抚清朝,曾将这颗夜明珠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虽然同样奢靡,但并不钟情于这类宝石,于是将其储存在国库中。直至慈禧执政,才将其取出,作为自己的珍宝。
然而,慈禧死后的命运并不如她在世时那般顺遂。东陵恰好位于孙殿英的管辖范围之内,而孙殿英并非正直之人。慈禧的东陵建成后不久,便被孙殿英盯上了。他不仅窃取了慈禧的珍贵陪葬品,甚至将她的尸体也进行了肆意处理。夜明珠更是被他取走,成为他个人的宝物。孙殿英在看到这颗夜明珠时,惊讶于它的光芒,甚至认为它是慈禧得以长久保持尸体完好的原因。
随着事件的曝光,溥仪得知后异常愤怒,立即施压国民政府,要求修缮东陵,并严惩孙殿英。尽管当时政府尚有其困难,但老蒋依然派阎锡山处理此事。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孙殿英将部分珍宝送给了当时的四大家族,包括宋子文、蒋介石等人。更有甚者,阎锡山也被孙殿英以金钱收买。
夜明珠在流传过程中,最终进入了宋美龄的手中。她为其佩戴时,顿时成为焦点。时至今日,这颗夜明珠已经流传到了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手中。他视之如珍宝,将其收藏在自己的私人博物馆里。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找到了这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然而,尽管外交人员提出愿意用市场价将其购回,但洛克菲勒家族仍然拒绝了中国的要求,直至此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