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在实施秋季攻势期间,上级对纵队的军政领导进行了重要的调整。例如,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的司令被更换,而第六纵队则增补了新的政委。此外,为了增强战斗力,部队新成立了第八纵队、第九纵队和第十纵队等多个新单位。
提到第六纵队,它于1946年由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以及山东军区第七师的部队共同组建而成。司令官陈光被调任洪学智,副司令官杨国夫、政委刘其人等均参与了这一变动。值得一提的是,第六纵队的十六师,即第七旅的前身,是资历最为深厚的部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叶挺独立团。该团参与了南昌起义,随后上井冈山以及改编为红四军和红一军团,可谓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大哥”。
在南方江南的战斗中,洪学智接替了司令员的位置,参与了德惠攻坚战,接着又参与了三战四平的作战。开始阶段,第六纵队的十七师就已投入战斗,随后十六师和十八师也相继加入,由洪学智指挥。在作战的过程中,由于敌方增援的到来,部队被迫撤出战斗,减员严重,因此进入了长达两个月的休整期。
在这段时间内,上级为了加强对十六师的领导,将第一纵队的副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梁兴初调任至第六纵队。在秋季攻势来临之前,梁兴初被安排到了刚刚成立的第十纵队担任司令。此外,原本作为东满军区副司令兼独立师师长的赖传珠也被调拨用于加强政治工作。赖传珠在抗战胜利后担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的司令,他原本打算与叶飞率领部队北上东北,但因形势变化滞留山东。他多次向上级请求前往东北参与前线作战,最终获得了批准。
然而,在前往东北之前,赖传珠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参与军事工作,而非专注于政治工作。尽管赖传珠有着政工背景,在抗战期间他一直担任新四军的参谋处长及参谋长,虽然未担任过军事主官,但他始终活跃在军事领域。可以说,他心底里更愿意投身于军事事务。
抵达东北后,他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东满军区副司令,随后担任成立的独立师的师长。独立师的工作通常聚焦于区域作战,其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部队进行作战,负责地方的剿匪工作等。
伴随着三战四平的结束,第一纵队、第六纵队以及第七纵队都进入了休整补充阶段。相比之下,第一纵队和第七纵队的军政主官及副职都在,指挥部的领导班子相对完整,而第六纵队则缺乏政委。实际上,东总的首长对第六纵队的十六师寄予厚望,希望这支部队能够表现得更加出色。然而,在德惠攻坚战和三战四平的战斗中,第六纵队的表现较为平平,因此才决定调梁兴初担任师长,以期改进。
在进入休整期的部队中,不仅要进行军事训练,思想整顿也显得尤为重要。司令员和政委对十六师的思想和作风进行整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这样的整顿,该师的领导作风也有了显著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赖传珠与洪学智同样出自新四军。抗战时期,赖传珠担任新四军的参谋长,而洪学智则为第三师的参谋长,从隶属关系上看,两者为上下级关系。因此,赖传珠能够参与第六纵队的工作,洪学智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在整顿与补充政委后,虽然梁兴初被调走,但曹里怀被调整为副司令兼参谋长,以进一步增强指挥部的工作。曹里怀离开后,李作鹏晋升为副司令兼十六师的师长。总的来说,第六纵队在纵队编制中一直保持着独特的特点,一名司令和两名副司令的配备在十二个纵队中显得格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