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前往忠王李亨的府邸探访。此时的李亨,刚刚被改封为忠王,过着异常简朴的生活,这一情景令李隆基感到震惊与心疼。事实上,李亨的艰难生活源自于他出生的背景,而这段历史也注定了他的生活不可能过得富贵。
李亨的出生充满了波折。元献皇后杨氏怀孕时,李隆基刚刚被立为太子,而他当时正面临来自太平公主和王妃王氏的双重压力。外有太平公主的威胁,内有王妃对李隆基庶子的忌惮,李隆基一度心生弃胎之念,甚至亲自煮药准备让杨氏堕胎。然而,命运总是奇妙,过程中发生了种种异象,使得李隆基最后决定让杨氏生下这个孩子。公元711年九月,李亨应运而生,却未能由母亲亲自抚养,而是被抱养至太子妃王氏身边。这一决定也许是李隆基在那时的最佳选择。
按照常理,王妃王氏因为无子,应该格外宠爱李亨这个养子。但随着李隆基的登基,太子妃王氏被立为皇后,并且李隆基逐渐解决了太平公主的威胁,王皇后与李隆基的关系却愈发疏远。最终,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王皇后被废除为庶人,并且很快去世。这时,李亨在父亲李隆基的眼中依旧是一个受宠的皇子,但李亨并未因此享受更多的荣耀和关注。次年,李隆基无意中走进了李亨的府邸,看到儿子过得如此贫困简朴,心中不免涌起了深深的愧疚。
李亨的府邸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随扈服侍的婢女,更没有乐队奏乐,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务都没有人打理。这一切与李亨的身份完全不符,李隆基看到后非常震惊,甚至忍不住对身边的高力士说:“我儿子过得如此困苦,你怎么不告诉我?”李隆基心疼地做出决定,命令京城选送几名良家女子到李亨府邸为其服侍。高力士提议不如从掖庭宫中挑选几名宫人,李隆基点头同意了这一建议。很快,三名女子被选入忠王府,其中就有宫人吴氏。
吴氏,原是郫县县丞吴令珪的女儿。吴令珪因犯罪,家中的女子被没入掖庭宫,吴氏当时年幼,跟随母亲一起进入宫中。吴氏容貌端丽,性格谦逊,很快被高力士选中,送入忠王府,成为了李亨的妾。李亨年仅十五岁,而吴氏只有十三岁,她进入府邸不久便怀上了李亨的长子,名叫李俶,也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宗李豫。
然而,李俶的出生并非一帆风顺。李豫刚出生时体弱多病,甚至在传统的“洗三”仪式上,保姆因李豫太过瘦弱,临时换了一个较为健康的婴儿冒充他。结果,李隆基抱起孩子,看到其中有异,便沉下了脸。保姆吓得跪下,马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李隆基没有在这一天处置保姆,而是把真正的李豫抱了过来。看到真实的孙子后,李隆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并欣慰地说:“你的福气比你的父亲大。”随后,他离开时,还对高力士说:“可与太子饮,一日见三天子,乐哉!”
这时的李亨,并不是太子。事实上,当时太子是李亨的二哥李瑛。而李豫的出生,让李亨对吴氏的宠爱愈加深厚。时光流转至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吴氏又为李亨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女儿和政公主,这时她年仅十七岁。然而,吴氏的身体可能早已被两次怀孕消耗殆尽,再加上年纪尚轻,终究未能抵过命运的无情,18岁便去世了。她这一生,虽身份低微,最终也没有名分,但她所生下的两个孩子,分别成为了唐朝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
李亨继位为唐肃宗后,他追尊吴氏为章敬皇后。章敬皇后的遗容保存得异常完好,当人们打开她的墓时,发现她的容貌仿佛还活着,而衣服竟呈现红褐色,令人惊叹不已。李豫继位后,他的母亲吴氏也成了赫赫有名的章敬皇后。李豫继位后,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和政公主也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政公主,年少时失去母亲,却在韦妃的悉心照料下成长为一位才女。她智勇双全,早年参与平叛,帮助父亲李亨处理政务,甚至以自己的财产支持国家建设与平叛,最终为国忧患而终。和政公主深得父亲李亨的宠爱与信任,历史上也记载了她许多英勇事迹。
吴氏虽然英年早逝,但她所生的两个孩子,却以其卓越的才干和智慧,写下了不凡的历史篇章。而她的精神,也通过后代的成就得以永存,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