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那是杀了不少功臣。可今天要说的这位李善长,都已经 76 岁高龄,每天在乡下老实巴交地耕田种地了,朱元璋为啥还不放过他,非要将他满门抄斩呢?这背后的故事啊,可复杂了,咱们一起来唠唠。
李善长这人,年轻的时候就爱读书,脑袋瓜特别好使,很有智谋。早年间,他就投靠了朱元璋,跟着老朱南征北战,出谋划策,那功劳可大了去了,作用就跟当年汉朝的丞相萧何差不多。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李善长在后方把后勤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粮草供应从不掉链子,让前方的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而且他还擅长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就这么一个得力助手,朱元璋一开始对他那是信任有加,各种赏赐,位极人臣,封他为韩国公,还赐了免死铁券,这待遇,在当时那是相当高了。
可谁能想到,后来的事情急转直下。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突然以李善长牵涉胡惟庸党案为由,要把李善长连同他的妻女弟侄七十多口人,全部处死。这消息一传出,朝野震惊啊。很多人都在想,李善长都这么大岁数了,都已经退休回家种地了,怎么还会和谋反案扯上关系呢?
其实啊,当时就有人看出来了,李善长不太可能是因为谋反被杀。你想啊,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这么多年,出生入死打下了天下,他自己已经位极人臣,儿子娶了公主,亲戚也都在朝廷里做官,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假如他真的跟着胡惟庸造反,就算成功了,他能得到的也不会比现在更多,可一旦失败,那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这么简单的账,他能算不明白吗?所以说,从动机上来看,李善长谋反的可能性极小。
那朱元璋为啥非要杀他呢?这就得从李善长的一些行为和性格说起了。李善长这人,虽然足智多谋,可也有他的弱点。《明史》里记载,他外表看着宽容亲和,实际上内心比较爱嫉妒,待人也比较刻薄。尤其是明朝建立之后,他有点居功自傲了,还喜欢结党营私。他是安徽淮西人,为了维护自己和同乡人的利益,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一股 “淮西集团” 的势力。胡惟庸就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这 “淮西集团” 整天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势力越来越大,这让朱元璋心里很不踏实。
虽然李善长后来退休了,但是他作为淮西集团的首领,影响力还在啊。朱元璋到了晚年,一心想着给后代继位铺路,他可不想留下这些功臣势力威胁到子孙的皇位。李善长就算年纪大了,可他的能量还在,朱元璋能不忌惮吗?
而且啊,李善长之前做过一些事儿,让朱元璋心里一直有疙瘩。比如说,朱元璋感觉到李善长有点骄纵,对他就开始有厌恶之感了。有一次朱元璋生病,好多天都没上朝,李善长居然都没去看望一下,这让朱元璋觉得李善长 “狎宠自恣”,对他不够尊重,犯了大不敬之罪。还有,李善长的弟弟被牵涉进胡惟庸谋反案的时候,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没追究他弟弟的罪状,还免除了死罪,只是把人安置在崇明。按道理说,李善长应该去感谢一下朱元璋吧,可他没有,这也让朱元璋心里很不痛快。
另外,李善长还曾经为了修建自家府第,私下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了三百卫士。这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啊,文臣怎么能私下和武将有这种联系呢?万一真的谋反,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多事儿加起来,再加上胡惟庸案这个导火索,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对李善长动手了。可怜李善长,曾经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到了晚年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这也让人不禁感叹,伴君如伴虎啊,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中,功臣们的命运往往是如此的悲惨和无奈。
好啦,今天关于李善长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大家要是觉得有意思,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我,后续还有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祝点赞关注的朋友都能发大财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