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既然攻打使馆,为何不一鼓作气,而是打打停停?慈禧究竟怎么想?
迪丽瓦拉
2025-09-25 03:03:09
0

按此分析,使馆之战的延续,实际上是因为载漪违抗了慈禧太后的旨意,指示董福祥带领甘军继续进攻。而使馆之所以长期未被攻占,正是因为慈禧指派荣禄暗中策马保卫,使得董福祥的进攻受到制约。慈禧在事后回顾这段历史时,便将攻打使馆的责任推给了载漪等人。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中记载,慈禧曾向他表白:“原本我并不打算与洋人彻底闹翻。尽管一度,因洋人压迫过于强烈,我也曾心生愤怒,但即便没有直接阻止他们,我始终没有让他们肆意妄为。当愤怒稍有平息,我便开始收回余地。如果真让他们尽情为所欲为,难道一个使馆还攻不下来吗?”吴永认为,这段话“是真情流露”,许多学者也普遍认同,并常常引用这番话。

1. 究竟是谁下令攻打使馆?

实际上,虽然冲突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总体来看,甘军对清政府的停火命令还是有所遵守的。如果甘军真的是按照载漪的命令,而非慈禧的指令进行战斗,他们绝不会在攻占肃王府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突然停下进攻。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决定攻击使馆的并不是载漪,而是慈禧。那时,慈禧太后是清朝政治的最高权威,一旦她决心进攻使馆,即便是一直主张保护使馆的荣禄,也不得不违心指挥部下继续猛烈进攻。而当慈禧决定停火时,连一向强烈排外的董福祥,也不得不忍痛命令手下罢兵。除慈禧之外,谁能有如此大的操控力?

2. 慈禧为何要攻打使馆?

胡绳曾提出,使馆之战是“慈禧太后为了愚弄和陷害义和团而挑起的战争”,其目的在于“消耗和发泄义和团群众的反帝情绪和力量”。一方面,慈禧希望通过这场战争暂时转移义和团的锋芒,另一方面,她也借此机会“借刀杀人”,将大量义和团成员送入外国军队的枪口下。这一观点为一种假说:慈禧之所以下令进攻使馆,是为了给外国施加压力,迫使列强接受她的和谈条件。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军事压力一直心存恐惧。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面对列强的军事压力,始终未有全面抵抗的决心,反而倾向于寻找外交途径尽早结束战争。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面对世界八大强国的联合进攻,清政府更是没有持久抵抗的勇气。因列强以保护使馆为出兵理由,清政府也将使馆的安全视为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就在战争爆发前,慈禧太后曾于6月16日命令荣禄率精兵保护使馆,力求缓解中外紧张局势,避免战争爆发。

3. 为什么清军对使馆的攻势如此犹豫?

6月30日,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祖谋向朝廷上奏:“如果攻克使馆,洋兵必会将使馆人员一网打尽,外交使节也应设法生擒,切不可错失此良机。”当然,朱祖谋的建议并不代表清政府的官方立场,但清政府的军事部署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朱的主张相符合。清军对英使馆的攻势异常克制,几乎没有造成太多伤亡,这似乎是为了确保英使馆内的各国使节的安全。清军集中进攻的重点反而是肃王府,似乎意图先攻占肃王府,将英使馆围困在其中,给外国公使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窦纳乐的报告曾提到:“一旦肃王府失守,英使馆几乎无法防守。”而对于法使馆的猛烈进攻,清军显然是想通过这场战斗展示自己的攻城能力,对外国使节施加心理压力。总的来看,慈禧发起的进攻并非意图摧毁使馆,或是屠杀使节,而是将使馆置于“随时面临危险”的境地,以此对列强施加压力,迫使其同意停战。

4. 天津战役对使馆战事的影响

在天津战役期间,清朝高层指示:“必须加派更多队伍,严禁团民继续向各国使馆开火。”这一行动表明,慈禧及朝廷在对外策略上已经有所调整,尤其在天津战役过后,情势急转直下。

5. 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博弈

我的看法是:直到7月13日之前,慈禧下令清军攻击使馆,主要是想把使馆工作人员置于“随时可能遭遇重大危险”的状态下,以此向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同意停战。然而从7月14日起,清政府突然停止了进攻,开始要求使馆人员迁往总署,并提出护送使馆人员赴天津的计划,意图借此策略诱使外交使节离开使馆,从而将他们置于清军的直接控制之下,作为和谈的筹码。直到8月10日,清政府重新发起猛烈的进攻,使馆战事才再次升温,背后的动机也更加明确——不仅是为了占领使馆,更是为了杀人灭口。

(正文完)

如果你对历史领域有兴趣,或有其他相关观点,欢迎私聊我,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后,曾国藩为何选择默然处之,不去救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原创 1... 这是一组由澳大利亚摄影师莫理循于1870年拍摄的晚清时期老照片。照片不仅记录了晚清百姓一百多年前的生...
原创 康...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以仁爱和孝道治理国家,并且以此教导自己的皇子和孙子。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们:“每个人要...
原创 琉... 《——【·前言·】——》 琉球人现在还在喊着要复国,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可在东南亚还有一个国家,比...
原创 清...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含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故事...
原创 公... 公元1645年,清朝的军队几乎彻底消灭了大明政权。这一年,有个名叫郑芝龙的人在福建支持了朱元璋的后代...
原创 历...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时期,一个武将的个人战力往往能改变战场的局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出色的名将...
原创 西... 1205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西夏和蒙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恨或矛盾,蒙古攻...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甚至连她的御医都不敢直言其病因,但她却不得不面对并治疗这个问题。 ...
原创 古... 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酿酒时间已经超过4000年。而通过考古学发现的酿酒器皿可以推...
原创 他... 历史上,女性作为摄政王管理朝政并不罕见,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深...
原创 淮... 1948年12月9日,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在面临险境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大王庄失守了。这个...
原创 史... 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帝王背后,也有一些贤...
原创 1... 说起斯大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前半叶。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深刻影...
原创 慈...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除武则天之...
原创 王... 今天我们将详细讨论王明的后代,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背景和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王明为中国的解放事...
原创 三...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姜维就像是一颗璀璨而又悲壮的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轨迹。...
原创 南...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蒙古铁骑便驰骋沙场,几乎无敌于世,他们像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在这个过程中,许...
原创 三...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除了近身作战的勇士之外,远程射手在战场上也扮演...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关于明清时期没有丞相一职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明朝初期的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