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邓颖超逝世前留下两份遗嘱,一份让人敬佩,另一份让人无法接受
迪丽瓦拉
2025-09-25 03:02:04
0

1992年7月11日,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邓颖超因病逝世,享年88岁。邓颖超同志的离世,令无数人为之悲痛,而她生前留下的两份遗嘱,也在事后被公之于众。第一份遗嘱,令世人肃然起敬,而第二份遗嘱,则让人不禁感到无法接受。

她的遗嘱究竟透露了哪些内容,使得大家如此动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这位新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邓颖超。

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

邓颖超,作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她的一生无私奉献,尤其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贡献巨大。

邓颖超于1904年出生在广西南宁。从小,她就亲眼见证了动荡不安的社会和百姓疾苦,这些经历让她从少年时期便立下志向,要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那个时期,邓颖超投身于爱国潮流,积极参与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展现出强烈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信仰。

1925年,邓颖超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她的生活几乎完全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她为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实践,甚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鞠躬尽瘁,始终保持初心。特别是在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以及改革开放等方面,邓颖超作出了卓越贡献。

邓颖超和周恩来的结合也是一个传奇。两人不仅是革命战友,更是相知相伴的伴侣。邓颖超与周恩来相识于五四时期,随着共同理想与目标的形成,他们在革命事业上相互扶持,携手前行。

1988年3月,邓颖超从全国政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她曾表示:“虽然我已经退休,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依然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尽管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邓颖超依然坚持为党和人民工作,不离不弃,终其一生。

最后的岁月与深情遗愿

临终时,邓颖超不仅关心国家和党的事业,还嘱咐工作人员:“让我死后穿上那件平日里最喜欢的西装,哪怕它已经旧得不堪,依然是我最钟爱的。”她还要求自己使用周恩来曾用过的骨灰盒,表示不必浪费钱财,更希望为国家节约一点开支。

尽管病情越来越严重,邓颖超仍旧坚持关注着工作的进展,时常念叨着要“坚持党的领导”。随着病情的加剧,她的清醒时光变得越来越短。1992年7月9日,邓颖超叫来秘书赵炜,与他告别。她轻声说道:“赵炜,我和你见最后一面了。”听到这句话,赵炜几乎忍不住泪水,却强忍悲痛回应:“大姐,别这样说。”他们最后一次交流时,邓颖超似乎已经释然,心中没有遗憾。

邓颖超的身体逐渐消逝,但她内心的平静与坚韧令人动容。她没有感到恐惧或绝望,反而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离世。她看向窗外,依旧欣赏着北京九月的美景,仿佛又回到了与周恩来一起生活的那个院子。院中的海棠花正在盛开,阳光下的一切让她感到无比的宁静与喜悦。

邓颖超用一朵海棠花写下了她对生命的温柔告别,那是她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她将这朵花夹入厚厚的书本中,想着有一天会写一封信,连同北京香山的红叶,寄给远方的爱人。她不知道,远方的他读到这些信件时会作何感想。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空白来去,精神永存”

邓颖超的遗嘱在她去世后公开,其中第一份遗嘱定于1982年6月17日。遗嘱中,她明确表示希望将自己的遗体火化,骨灰撒向大海,不举办遗体告别会,也不举行追悼会。同时,她要求自己的房舍移交公众使用,不设故居和纪念,不希望党中央给予亲属特殊照顾等。

第二份遗嘱于同年11月5日写下,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自己遗物的处置,包括工资、房屋、文件等,她还希望在生病时不采取过度治疗。邓颖超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她始终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死后便没有任何意义,身后之物更是无关紧要。

她的遗嘱字字如铁,字里行间都展现了她一生的理念与坚定的信念。邓颖超的遗体在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下,穿上了她最喜爱的那件已破旧的西装,再度拿出来时,衣服已褪色、破损,见证了她多年来不拘小节、简朴的生活态度。她的骨灰被安放在曾经装过周恩来骨灰的盒子里,于1992年7月18日,按她的遗愿撒入天津海河。

邓颖超曾以同样的方式送别了周恩来,如今她也以潇洒的姿态离世,去与她深爱的周总理重逢,去与她为之奋斗的山河、江海永远相伴。

邓颖超的一生,是“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真实写照。她身体力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始终恪守职责,处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洁。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团结人民,推翻了旧社会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梦想。

在年轻时,邓颖超曾愤怒地呼喊:“黑暗的社会里,到处充斥着争斗、腐化与不公,怎样能忍受这样的局面!”后来,她在给周恩来的信中写道:“春天过后不是秋天,何必为年龄忧虑,人的生命要与人民事业相结合,白发也不会再上你的头。”

邓颖超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死而后已,精神永存”。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战... 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前兆,这些前兆往往在事发之前就已经可以察觉。以自然现象为例,在雨水到来之...
原创 康...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康熙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他庞大的皇子群体也形成了复杂的权力斗争。四皇子胤禛...
原创 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弘昼在一次前往丰台大营的行程中,因误传圣旨而导致了雍正失去了对该地的控制。这...
原创 司...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价值,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如...
踏访英雄故里 传承抗战精神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镌刻于民族记忆深处的抗战岁月,始终是照亮前行的精神灯塔。硝烟虽已散尽,英雄故事仍在...
原创 三... 神关羽,这位在《三国杀》中最早登场的神将之一,曾因其独特的技能机制让对手倍感压力。然而,随着游戏版本...
三国杀:八卦阵无人问津,不是防...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相信现在有很多玩家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在游戏当中八卦阵这件装备所呈...
美国学生追问:为什么这个美国人... 美国学生追问:为什么这个美国人葬在中国 7月28日上午,美国“飞虎队”青少年夏令营成员在本尼达墓...
原创 央...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
原创 8... 1985年夏季的某一天,王诚汉将军正因身体检查来到了医院。刚离休不久,他并未料到会遇到一位熟悉的面孔...
原创 自... 自唐朝盛世之后,西安为何未能再次成为中国的首都?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安这座曾经辉煌的古都,...
原创 北...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中日两国之间关于钓鱼岛的争议成为了国际焦点。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背景下,一位名为石平...
原创 朱... 912年7月,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因继承人问题而被亲生儿子朱友珪所杀,这一内乱极大地削弱了后梁的国力,...
原创 山... 山西省,古代以“晋”而闻名,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成为移民和迁徙的热土。这里...
原创 南... 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忠”和“孝”的价值观,特别是“孝”这一理念在社会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原创 敌... 初次进攻的挫折 1948年12月6日清晨,随着李围子战斗的胜利消息传来,战士们尚未完全从紧张的氛围...
原创 韩... 大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在他身边三位英勇的辅佐将领的帮助下,成功打败了被誉为“千古无二”的战神项羽,开...
原创 日... 在亚洲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日本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其发展历程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特征。这种复杂性...
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新书发布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7月26日上午,重庆两江新区国际博览中心N1馆T12河南省团展区内掌声雷动...
原创 萧... 1924年,萧劲光从苏联回国。这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北伐,年底,按照党中央的规定,萧劲光以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