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权称帝为何难?和魏蜀两国比,有啥先天缺陷?
迪丽瓦拉
2025-09-25 04:32:28
0

在石亭之战取得空前的胜利之后,东吴迎来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东吴不仅与蜀汉恢复了联合关系,甚至曹魏也因疲于应付其他问题,无法再向南方发动大规模进攻。自此,曹魏在战后的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再对东吴发起过任何显著的军事行动。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东吴英雄们长年累月的努力。从孙策在兴平二年(195年)渡江出征刘繇开始,东吴便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外征伐,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才终于获得了这个胜利的局面。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东吴帝业的建立时机已经愈加成熟。到了太和三年(229年)春天,东吴的公卿百官纷纷劝孙权称帝。这一举措看似符合惯例,但也有些不同寻常,通常称帝需要三辞三让,而孙权似乎仅在黄初四年(223年)击退曹丕第一次南征时才有所推辞,之后便没有再做任何推让。为何这次孙权没有再推辞呢?难道他真如表面上所示,急于称帝吗?

其实并非如此,孙权并非心急如焚,虽然称帝是他多年来的梦想,但他却非常耐心。若他急切称帝,便不会等上六年之久。事实上,曹丕在上次南征失败后,已经无力再对东吴构成威胁,因此孙权的称帝决策并非基于急切,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所以比魏蜀两国晚了这么多年才称帝,且没有像曹丕那样完整地进行三辞三让的流程,正是因为东吴在先天上缺乏正统性。

王夫之曾在《三国志》点评时说过,蜀汉因继承汉室血脉而具有正义之名,魏国则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占据了正统地位,而东吴则夹在二者之间,无论是实力上还是血统上,都难以比肩。孙权的帝位确立,一直面临如何塑造自己合法性的难题。既然蜀汉以东汉血统为基础,曹魏以继承东汉政权为依托,那么东吴该如何自处?孙权早期并未急于称帝,是因为他深知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早期的东吴政权建立之初,孙氏集团虽然依附于袁术,但在孙策继位后逐渐崛起,并且随着袁术篡位称帝,孙策立刻表明与袁术决裂,开始主张匡扶汉室,这为东吴政权赋予了正统性。随着二十多年过去,孙策和孙权都受命于汉朝,凭此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即使如此,魏蜀两国的称帝,使得继续坚持汉朝正统的立场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不仅会否定魏蜀的合法性,也让东吴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孙权最终选择承认曹魏的禅让正统,成为曹魏体制下的吴王。

然而,这种承认只是权宜之计,东吴必然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脱离曹魏。而如何合理解释与曹魏的分离,便是孙权必须解决的难题。他不能恢复汉朝,因为在承认曹魏代汉后,恢复汉朝就等同于否定自己的立场,也不可能支持刘禅的汉朝,否则东吴将沦为蜀汉的附庸。因此,孙权选择了第三条道路,那就是独立开创属于东吴的天命。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孙权在称帝时采用了巧妙的天命解释,认为汉朝的气数已尽,天命已转移到东吴。他还特别指出,曹丕父子为“孽臣”,否定了汉魏禅让的合法性。为增强天命的合理性,孙权特别强调自己在东南一带的地理优势,东南一带自秦末以来便流传着“天子气”的说法,这成为他理论依据的重要支撑。

在新的年号“黄龙”中,孙权选择了象征祥瑞的寓意,而不仅仅是土德的继承。除了黄龙,他还使用了嘉禾、赤乌和神凤这些象征祥瑞的年号,以此来弥补东吴在正统性上的不足。这种年号的选择,不仅在当时的政权中别具一格,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极为罕见,显示出孙权对天命塑造的极高重视。

此外,孙权在即位时发布的告天文书中,巧妙回避了对蜀汉的评价,仅强调了曹魏的非法性,这反映出孙权在处理中魏蜀关系时的政治智慧。尽管天命具有排他性,但孙权在当前蜀吴联手抗魏的大背景下,没有提及蜀汉,反而与蜀汉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将曹魏一分为二的战略目标。这种政治上的默契,使得孙权能够顺利完成称帝这一历史性决策。

孙权称帝后,他面临的新任务是重新调整东吴的大战略。此前,孙权将都城设于武昌,主要是基于国防的需要,因为当时荆州面临着魏蜀的双重压力,武昌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然而,随着蜀汉的威胁减小,曹魏对东吴的压力则逐渐增大。于是,孙权决定将都城迁回建业,尽管这意味着需要放弃武昌的战略位置。

在迁都问题上,孙权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慎重考虑。武昌的防线虽然重要,但建业的地理位置更加适合东吴未来的发展。为了确保迁都后的安全,孙权召开了军事会议,集思广益,最终采纳了张梁提出的主动防御策略。张梁建议东吴主动争夺沔水控制权,以此来确保东吴在军事上的主动权。孙权接受了这一战略,并任命陆逊为荆州和豫章的统治者,以确保东吴能够继续稳固后方。

最终,孙权的决定为东吴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他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东吴的天命,还在战略上进行了积极调整,使得东吴在新的历史阶段能够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后,曾国藩为何选择默然处之,不去救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原创 1... 这是一组由澳大利亚摄影师莫理循于1870年拍摄的晚清时期老照片。照片不仅记录了晚清百姓一百多年前的生...
原创 康...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以仁爱和孝道治理国家,并且以此教导自己的皇子和孙子。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们:“每个人要...
原创 琉... 《——【·前言·】——》 琉球人现在还在喊着要复国,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可在东南亚还有一个国家,比...
原创 清...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含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故事...
原创 公... 公元1645年,清朝的军队几乎彻底消灭了大明政权。这一年,有个名叫郑芝龙的人在福建支持了朱元璋的后代...
原创 历...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时期,一个武将的个人战力往往能改变战场的局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出色的名将...
原创 西... 1205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西夏和蒙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恨或矛盾,蒙古攻...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甚至连她的御医都不敢直言其病因,但她却不得不面对并治疗这个问题。 ...
原创 古... 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酿酒时间已经超过4000年。而通过考古学发现的酿酒器皿可以推...
原创 他... 历史上,女性作为摄政王管理朝政并不罕见,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深...
原创 淮... 1948年12月9日,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在面临险境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大王庄失守了。这个...
原创 史... 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帝王背后,也有一些贤...
原创 1... 说起斯大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前半叶。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深刻影...
原创 慈...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除武则天之...
原创 王... 今天我们将详细讨论王明的后代,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背景和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王明为中国的解放事...
原创 三...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姜维就像是一颗璀璨而又悲壮的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轨迹。...
原创 南...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蒙古铁骑便驰骋沙场,几乎无敌于世,他们像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在这个过程中,许...
原创 三...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除了近身作战的勇士之外,远程射手在战场上也扮演...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关于明清时期没有丞相一职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明朝初期的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