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太监有多少工资?他们都怎么花的?
迪丽瓦拉
2025-09-25 20:33:00
0

清朝太监工资分等级,但差距最高只有四倍。真正决定他们贫富差距的是赏赐和灰色收入,以至有的太监出宫后要乞讨,有的却在洋房里左拥右抱,潇洒到溥仪都忘不了。

李莲英

宦官祸国这种事在历朝历代中,以明朝最为突出,所以满清入关后,鉴于前朝宦官的流弊,对宫廷太监机构进行了改革。顺治年间,在初次制定宫法宫规时,清廷将明朝司礼监等太监部门改编成了“内务府十三衙门”。

这一改,将明朝崇祯时的九万太监,骤减至九千人。

而在康熙继位后,直接裁撤了十三衙门,改设总管内务府,并在宫里设敬事房,置两名总管太监统率内廷太监、管理宫中一切事务。

我们知道,古代的男子想要进宫当太监,必须先过一关,便是被阉割。而在阉割过程中,如果稍微有些行差踏错,很容易丢掉性命。

古人总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男人却为了进宫当太监甘愿断子绝孙,还要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有人不禁疑惑,这进宫的诱惑怎么那么大?难道做太监的俸禄很高吗?

其实呢,但凡不是生活所迫、走投无路了没人会选择这条路走。像大名鼎鼎的大太监李莲英,当年就是连当皮匠都无法糊口,才咬牙躺在了“刀儿匠”的手术床上。

李莲英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例外,譬如明朝的大权监王振,当年好歹是一名有知识文化的学官,后来为了出人头地自愿净身入宫成为一名宫内人的教育者,并成功引起了宣宗朱瞻基的注意,将其派到太子朱祁镇身边侍奉读书。

那么,身为社会底层的太监,他们的俸禄究竟有多少?

虽然吧,太监这种产物,在古代处于底层群体。但在太监这一群体中,却也分三六九等,他们也会被分为不同的品级,而不同的品级所拿到的俸禄也不同。

在清朝,太监的俸禄由月例、月米、公费钱和恩加银组成。不过恩加银不是所有太监都能有的,因为那是额外赏给服役多年且勤劳的太监们的。至于每个品级俸禄分别多少,详见下图:

由图可以看到,虽然清廷将几千太监分为这么多品级,但品级之间每月俸禄的差距并不大,品级最高者和品级最低者不过是四倍的差距而已。

但是,如果你以为这是清廷太监的所有收入,那就大错特错了。相较于月俸,太监们的各种赏银才是收入“大头”。

清廷太监的赏赐,名头众多,如节赏、加班赏、寿赏等等,如果遇到皇帝大婚,那拿到的赏赐更是前所未有的丰盛。

不过,无论什么赏赐,仍旧要以品级区分。

譬如宣统时,每年有三次节赏,每次节赏的标准如下:

剩下大多数是没有品级的太监,他们只能得到赏银,大多是六两样子,好一点的可以得十两,最差也有四两。

另外寿赏是一年五次,每次也按品级赏赐:

至于那些没有品级无顶戴的小太监,还是只有赏银,每人最高六两,最低四两。

当然,最吸引人的要数皇帝大婚,这时不仅赏赐是最豪华的,譬如清末溥仪大婚,仅仅一个大总管邵祥禄的赏银加上各种皮草、珠宝,折合起来竟有12650两白银。

此外,那些有品级的太监还可以各升一级,日后俸禄也就更多了。不过,那些没有品级的小太监,当然还是只能享受最少的赏赐。

在赏赐这一收入中,太监品级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像节赏、寿赏这样的赏赐,最高品级的太监可以是品级最低太监的上百倍。而遇到皇帝大婚,那差距更是将近几千倍了。

而对于某些有权势的太监而言,不仅是月俸,就算是各种赏赐,他们都不放在眼里。

譬如当年袁世凯为了升官,一次给李莲英送去了20万两白银。辛亥革命时,小德张亦收下袁世凯的300万两贿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有权有势的太监,在负责升迁调剂等工作安排时,也会趁机压榨下面太监,大太监们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底层太监们却一年到头受苦受累,只能指望那点赏银过日子。溥仪后来就说过:

底层太监则特别苦,他们一年到头吃苦受累挨打受罪,到老无依无靠,只能仗着极有限的“恩赏”过日子,如果犯了过失撵了出去,那就唯有乞讨和饿死的一条路了。

溥仪

有的朋友要好奇了,太监们在宫里包吃包住,加上去势后就不是一个正常男人了,也不会生儿育女,他们的这些钱财都怎么花呢?

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钱:

寄回家里

虽然太监都是无儿无女无妻子,但许多人进宫后仍得往家里寄钱,只因能当太监的人,家中必然穷苦,许多太监是作为家中劳动力出来糊口的;

再有一层缘故,太监们都断子绝孙,为了将来年老体迈被逐出宫时有侄儿倚靠,会主动寄钱回家维系感情。

捐赠给寺庙

并非所有太监都有家人,也并非所有太监能与家人处好关系。如果不是李莲英这样有头有脸的大太监,很多人家是耻于承认自己家有一个太监的。所以许多太监在进宫后,基本就和家中断了联系。

此外,还有一些地痞流氓穷极无聊当太监的,有些是小小年纪被拐了当太监、记不得父母家乡的……这些人都是孑然一身。

然而他们将来一旦年老干不动活被撵出宫了,该何去何从?寺庙就是最好的归宿。而这些寺庙当然不是白住的,你得对他们有所贡献过。

慈禧、崔玉贵和李莲英

所以,在宫里时,很多太监会主动给寺庙捐赠银钱或者土地,譬如当年推珍妃入井的崔玉贵,在宫里时就买下680亩土地捐给了立马关帝庙,后来被逐出宫他就住在了这里。

打点工作关系

宫里太监上千人,可除了顶尖那么几个人满足于现状,任何一位太监都想着往上爬。没品级的想搞个品级,各处所的首领想爬上回事太监的位置,回事太监想尝尝首领太监的滋味……

可是竞争如此强烈,怎么突围呢?千年不变的手段,行贿。这行贿就得花钱吧?所以收入非常少的底层太监,在日常就已经将那点收入花得基本不剩,想要行贿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此外,关系到一些调补、责罚等事,太监们都得主动跟上面的太监疏通关系,这都是要花钱的。

置办土地、别院,娶妻买妾

这类太监一般都是风光过来的。像李莲英,像小德张。

李莲英在宫里时,不仅在老家河北大成买地、盖房,在北京也有多处房产,除了将部分分给他的侄子侄女,他自己也留下一些自住。

这有了大房子就得有人住,一个人和奴才住未免太冷清,所以李莲英也来个娶妻纳妾,而且为了收取朝中官员的彩礼,他娶妻时还大办特办。

溥仪

至于小德张,并不比李莲英低调,他在天津英租界买下十二座洋房,在北京永康胡同建造一座大宅院,仿的是御花园养性斋的样式,可谓胆大包天。而在天津的洋房里,住着他的众多妻妾。小德张的潇洒阔绰,连溥仪都念念不忘,他晚年回忆:

隆裕太后的总管太监张兰德,即绰号叫小德张的,所谓“贵敌王侯,富埒天子”,是尽人皆知的。

当然,无论进宫后风光与否,无论晚年结局如何,大多数太监都是值得同情的,当年若非贫寒所迫,几乎无人愿意自行阉割进入宫中当太监。他们生理上遭到非人的痛苦,于社会上被人所唾弃,他们被统治者压榨和奴役……说到底,不过是封建皇权下的牺牲品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金国大将军金兀术在临终时留下了一个遗言,称要模仿宋朝的重斧武器样式。这一遗言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但金...
原创 谈... 隆裕太后的不幸婚姻与大清的衰败 隆裕太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出身于满洲贵族的叶赫那拉氏家族,是慈禧...
江苏发布全国第一部大运河全域历... 央广网南京7月30日消息(记者顾炀威 实习记者曹思敏)千年古运河,扬波新时代。7月30日,江苏省人民...
原创 汉... 在汉朝的历史长河中,刘恒,作为汉文帝,虽然未必有着极为显赫的名声,但他的智慧和手段却令人叹为观止。与...
原创 一... 刘裕,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以勇猛无畏的战术和幸运之神的眷顾,打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军事胜仗。很多人说他...
刘备入川时带的是黄忠魏延,为什...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他的创业之旅开始渐渐有了起色。尤其是赤壁之战过后,历经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参考消息特稿|“中国龙城”强化... 【原标题】从“化石宝库”迈向科研文旅新高地 “中国龙城”强化恐龙化石科研世界影响力 文/本报记者 杨...
原创 朱... 把文章改写后,总字数不少于400字,每段文章保持原来语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朱元璋登基后的某个夜...
原创 北... 五代十国时期,尽管仅仅持续了五十三年,然而中原地区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和更替。期间,先后替换了...
原创 日...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那个时期的中国不仅贫弱,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而且对外势力...
马可・奥勒留雕像在65年后回归... 土耳其持续致力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在文物保护和追索返还方面又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65年后,...
原创 古... 这两天,释永信被查一事再次引发关于佛门商业化的热议。与此同时,电影《长安的荔枝》开篇便讲述了唐朝九品...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出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杨雪梅)“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28日在中国考古博...
少林寺新方丈太敢了!上任就烧三... 少林方丈上任第一把火,门票取消后演出停了直播关,这事到底闹哪样。 少林寺换了新方丈,叫印乐法师。这人...
专访陈忠平|竞争与接力:康有为...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陈忠平在《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中利用鲜为人知的北美史料与新的网...
何以中国丨新疆“金山飞金马”!... “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古老传说,在新疆阿尔泰山(古称“金山”)的群峰间流传了千年。而在阿勒泰地...
日本萧条时一怪象在今日中国也出... 原创 君之言之 君之言之 2025年07月30日 21:55 湖北 杭州一家“假装上班无限公司”在...
原创 梁... 梁兴初:开国中将的传奇一生 在新中国的众多将军之中,梁兴初无疑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中央苏...
原创 曹... 许昌,这座曹操的大本营,是他建立的权力象征之一。在这里,他修建了比皇帝的宫殿还要奢华的住所,宫殿内的...
原创 人... 在中国的古代青铜器中,有一件历史悠久且极具神秘色彩的青铜鼎,它不仅因其独特的外形而闻名,还因其上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