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历史笑话:他们救的,是唐高祖李渊还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
迪丽瓦拉
2025-09-25 21:32:42
0

一场大雨过后,少林寺门前的石头狮子越发干净了,甚至比荣国府宁国府门前的还干净。

看着威武且干净的石头狮子,大家肯定会想起“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如果李世民当时真听到“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肯定会率先来一次火烧少林寺:你们救的是孤王,还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

如果您是李世民,肯定也会发怒:这位大唐贞观天子、周边藩属公认的“天可汗”,要是被称作“唐王”,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侮辱了——唐朝是帝国而不是王国!

在古代,君主称王和称帝是大有讲究的,因为“天下”应该只有一个皇帝,而王却可以有无数,除了清朝,一般朝代皇帝的儿子都是要封王的,有功的宗室也可以封王,异姓功臣功劳实在太大,也可以赐姓封王,只有极少数可以异姓封王。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中央帝国对藩属国的君主进行册封,册封也按照亲王、郡王分为不同等级,就像周天子封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一样。

这时候可能有人说了:李世民是宣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唐朝皇帝,没当唐天子之前,就不能被李渊封为唐王吗?

熟悉历史的读者诸君肯定会为这个问题笑出声:李渊又没有老糊涂,怎么会在争霸天下的时候把自己的王位封给二儿子李世民?

李渊确实是当过唐王的,这件事在《旧唐书》和《新唐书》列传第一都有准确记载:“大业十三年十一月癸亥,(李渊)率百僚,备法驾,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元为义宁。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太宗为京兆尹,改封秦公;姑臧公元吉为齐公。”

义宁二年五月,唐王李渊“受禅”为帝,改年号武德,立世子建成为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三子玄霸意于大业十年早逝,年十六)。

李世民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一直是秦王而非唐王,据说“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发生于武德四年,那时候李家已经没有唐王,倒是王世充的“大郑”有个唐王,而王世充册立的唐王,恰恰就是王仁则!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废皇泰主(越王杨侗)而自立为帝,就是要跟李唐帝国对着干,所以封王也很有针对性:“废侗于含凉殿,世充僣即皇帝位,建元曰开明,国号郑。封叔琼为陈王,兄世衡为秦王,世伟为楚王,世惲为齐王。又封琼子辩为杞王,衡子虔寿为蔡王,伟子弘烈为魏王,行本为荆王,琬为代王;惲子仁则为唐王,道诚为卫王,道询为赵王,立子玄应为皇太子,封子玄恕为汉王。”

王仁则就是王世充哥哥、大郑齐王王世惲的儿子,他的封号就是唐王。这就是说,“唐郑之战”时,双方只有一个唐王,那就是电影《少林寺》里的大反派王仁则。

皇泰主、越王杨侗就是被王仁则干掉的,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唐纪三》中有明确记载:“世充遣兄子唐王仁则及家奴梁百年鸩皇泰主。饮药,不能绝,以帛缢杀之。谥曰恭皇帝。”

武德四年“十三棍僧救唐王”时的唐王已经搞清楚了,接下来该看王仁则是怎么死的了。

很多网文都说是“昙宗”带领棍僧生擒王仁则,李世民还钦封其为“大将军”,这件事不读史书的胡说八道:王世充叔侄被灭的时候,离李世民继位还有五年呢,秦王世民别说封大将军,连封十六卫将军的权力都没有,太子建成也没有,秦琼的上柱国、翼国公,程咬金的宿国公,那都是唐天子李渊封的。

翻遍《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找不到王仁则是怎么死的,但是却能在河南省洛阳市出土的墓志铭拓片中找到“同名同姓”且同时代的人。《唐故开府右尚令王君墓志铭》这样写道:“君讳仁则,字行规,琅琊人……隋历云谢,率义归朝,以勋授朝请,寻加开府。武德初,应调为县中正,俄除右尚令。武德九年八月十日,卒于郑邑之第。贞观十八年,迁葬于北邙。”

所谓率义归朝,就是俯首投降,这倒是跟史书中记载的王世充打不过李世民而带着一帮“亲王”以及单雄信等人投降相符,我们从李世民的斩杀名单上,也找不到王仁则的名字:“世充黄门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逊,先诛之,次收世充党与段达、杨注、单雄信、杨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余人,皆戮于洛渚之上。”

王世充后来被仇家所杀,他的一些亲族也丢了性命,但在死亡名单上,我们还是找不到王仁则的名字:“秦王以世充至长安,,高祖释之。与兄苪、妻、子同徙于蜀,将行,为仇人定州刺史独孤修所杀。子玄应及兄世伟等在路谋叛,伏诛。”

墓志铭上的王仁则是不是“大郑唐王”,我们可以暂且存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武德四年的李世民身边,已经有了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王君廓、罗士信等一大批盖世猛将,大郑唐王王仁则跟大唐秦王李世民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李世民随便派一员猛将,就能将王世充踏为齑粉。

王仁则有没有被少林和尚打死,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墓志铭上的王仁则是不是王世充的侄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不符合历史常识,这就是受演义小说影响太深,把故事当史实了——在很多小说中,都把李世民称作“唐王”,尤其是“敌国”更是会称其为“唐童”。

编造“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那个人,可能是演义小说看多了,没时间去看隋唐正史,就出现了这么大一个纰漏,也没有哪位“史学家”好心去指点一下。

其实在很多“旅游景点”,把传说当真事儿的比比皆是,现在鲁智深的“禅杖”已经摆在某个寺庙了,笔者还去举了一下,一举就笑了:“制造”这件“文物”的人连《水浒传》都没看过,居然把禅杖弄成了方便铲!

那个同样有名的寺庙,笔者去了之后就后悔了——商业气息太浓,几位“和尚”坐在门口捧着大碗饭菜在吃,笔者年轻嘴欠,问了一句“吃肉吗”,问完就后悔了,一位会挨几拳头,没想到他们笑了:“你给,我就吃!”

笔者为当时的“不礼貌”后悔良久,现在才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大和尚们不但不戒酒肉,连女色也是不戒的,给他们送肉只会收到感谢,要是给他们送点更鲜亮的,估计还能挤进他们的社交圈子。

原本是想详细考证一下“十三棍僧救唐王”真伪的,现在那位大方丈已经抓起来了,说什么都没有太大意义了,因为扯大旗作虎皮,原本就是善于营销的那类寺庙最擅长的技能,怎么说都没有用。

历史上有没有十三棍僧,少林寺武功如何,抗倭名将俞大猷可能最有发言权,那么在见多识广的读者诸君看来,要是没有那部电影,少林寺能像现在这样火爆吗?遍地开花的少林武校、宋江武校,哪一个能教人真功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靖康之耻之后,南宋朝廷虽然安稳地坐落在江南,但却过着奢靡荒唐的生活。虽然有一心抗金的岳飞,他却始终未...
原创 刘... 在葭萌关之战中,张飞与马超展开了长达两百多个回合的激烈对抗,双方始终未能分出胜负。最后,诸葛亮决定亲...
原创 1...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苏联的政治局势迅速陷入沉寂与混乱。政府高层的权力结构几乎在瞬间崩塌,苏联...
原创 蒋...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主力部队遭遇重创,蒋介石无奈之下只得退守台湾。尽管身处异地,他从未放弃过重回大...
原创 这... 八路军太行军区成立于1940年,由刘伯承和李达共同在河北省涉县创建,最初是晋冀豫军区的一部分。194...
原创 战... 魏国早期的强盛,始于魏文侯时期,并延续到魏惠王的初期。魏国一直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尽管后期与曾经的盟...
原创 满... 在满清贵族中,除了皇族的爱新觉罗氏外,还有四个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分别是赫舍里氏、钮祜禄氏、叶赫那拉...
原创 关... 跃马挥刀,英勇杀敌,众人欢呼,皇帝赐金封侯,自封为王。关羽向曹操告别,仰天长啸,英雄气吞山河,伟业千...
原创 十...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创造了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这场战役中,蒋介石动用了大量的兵力,甚至亲自...
原创 浅... 前言: 明朝的宦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中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政治体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宦官群体,作为一...
锐评|这个借口,和上世纪日本侵...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先玩火,公然宣称若“台湾有事”将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原创 孙... 孙中山去世后,孙中山的独子孙科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孝心,决定在中山陵附近建造一座精美的小公寓。...
原创 对... 周恩来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能清晰地看透复杂的时局和国民党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对蒋介石的看法更是精准...
原创 此... 1945年,麦克阿瑟将军乘坐飞机降落在日本的机场,他本以为自己是将美国的自由和文明带到了日本。然而,...
原创 韩... 在职场和商业交易中,涉及重大利益的环节通常离不开当场验货。无论交易方式如何,就像别人把钱交到你手里时...
原创 曹... 一、前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天下四分五裂,各地豪杰纷纷崛起,争夺中原的控制权。在这片乱世之中,三位...
原创 古... 《史记》是一本与中国悠久历史息息相关的书籍,它的地位不可忽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在...
原创 庞... 孰高孰低的差距,实际上很容易看出来。《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几乎一无所有,且正被曹操追杀的困境下提出...
原创 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原创 朱... 朱元璋刚登基时,将都城定在南京,但他早就意识到南京并不适合长久作为明朝的政治中心。尽管如此,他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