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直以温文尔雅、谦和善良的形象为世人所称道,然而他作为一名普通人,也有怒火燃烧的时候。1937年某天,周恩来前往太原与阎锡山讨论合作抗日的相关事宜。晚上,阎锡山为招待他举办了一场宴会,然而在宴会中却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周恩来一眼看到他后,怒火顿生,直接斥责道:“你有什么资格站在我面前,滚出去!”这个令周恩来愤怒至极的人,便是张慕陶。那么,张慕陶究竟为何引发了周恩来的如此强烈反应呢?
张慕陶出生于1902年,陕西旬邑县一个富裕的家庭。尽管家庭条件优越,但他从未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五四运动爆发后,旬邑县也深受这一爱国运动的影响,这让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张慕陶深受震动,从而逐渐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慕陶对社会变革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1923年秋,张慕陶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了西安省立第三中学。这座大城市的新鲜感和先进思想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西安的现代文化和思想在他看来无疑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他在学校期间勤奋努力,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进步学生。1924年春,魏野畴被任命为该校的教务主任,且是一名共产党员。魏野畴积极向学生们传播革命思想,尤其是马列主义等进步理念,在他的影响下,张慕陶逐渐加强了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并开始阅读《中国近百年史》等进步书刊。最终,张慕陶被魏野畴推荐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参与到更为深刻的政治运动中。
此后,张慕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创办《陕西青年》杂志,倡导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由于在学生运动中的卓越表现,张慕陶被誉为西安学生运动的“三杰”之一。1925年,陕西发生了震动社会的“五四惨案”,张慕陶等人迅速展开了“驱吴”运动,要求严惩责任人。作为一名组织能力出众的学生领袖,张慕陶的行动得到广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他的影响力。
1928年,张慕陶成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被任命为顺直省委的组织部长,并在党内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党内争议,张慕陶在党内经历了数次起伏,甚至一度被开除党籍。1933年,他因支持冯玉祥的抗日运动而再次被开除,并与党内产生了激烈分歧。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慕陶得知蒋介石被软禁后,情绪异常激动,认为这是蒋介石不支持抗日的必然结果。于是,他随即被阎锡山派往西安,希望能够就这一局势进行有效沟通。然而在西安,张慕陶与周恩来的意见发生冲突。他强烈主张应该将蒋介石杀掉,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而周恩来则坚持主张和平解决。面对周恩来的坚定立场,张慕陶怒气上涌,离开了宴会。
1937年,周恩来再度前往太原与阎锡山商讨合作抗日的计划。当晚,阎锡山设宴款待,然而张慕陶再次出现在宴会上。此时的他已经对周恩来不再抱有敬意,甚至带着嘲讽的语气与之交谈。面对张慕陶的不尊重,周恩来终于忍无可忍,怒斥道:“你没资格站在我面前,滚出去!”张慕陶没有想到,平时温和的周恩来也会如此愤怒,一时愣住,意识到自己言辞过激,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宴会。
不久后,蒋鼎文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试图通过高官职位诱使张慕陶加入国民党,但张慕陶拒绝了。尽管他退出了党组织,但依然没有认同蒋介石的做法,对背叛行为大加斥责。由于他的反抗,蒋鼎文最终将张慕陶关押了两年。
1941年,年仅40岁的张慕陶在蒋介石的亲自指令下被枪杀,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