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邀您点击页面上的“关注”按钮,这样我们可以定期为您推送更多相关内容,同时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李芳洲
编辑|t
“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这句话留存在诗词中,生动对比了吴钩和楚剑的不同气质。吴钩,像是边塞的明月,给人以清冷而锋利的感觉。张柬之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统领军队的将军,带领士兵杀回长安,重夺失去的一切。那吴钩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把绝世的利器,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珍贵宝物。
那么,吴国究竟位于何处呢?答案是江浙一带。既然是吴国,难道我们有机会见到吴王阖闾钩的真身吗?从考古学的角度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在浙江绍兴西施山地区,曾出土了三件形状像“钩”的青铜器物,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判断这些“钩”形物件或许并非兵器,而是某种生活用品。
那这件震古烁今的吴王阖闾钩,真的是一把神器,还是仅仅是个普通的日常用品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而不是轻率下结论。
吴钩,作为古诗词中的常见“演员”,尤其在边塞诗中频频登场,和“干将剑”一样,它代表了古人对绝世武器的幻想和追求。诗人所描述的,是一种带有朦胧美感的感觉,“月似钩”,而吴钩的形状呢?像弯月一样。
听起来,脑海中或许浮现出来自西域的圆月弯刀,它的形状和特点与吴钩颇为相似,而且也同样是一件著名的武器。圆月弯刀是极难驾驭的“有脾气”的武器,高手用它能轻松取人性命,而新手却可能因其反弹力伤到自己。
不过,暂且不讨论这“进口”武器,翻开历史书看看,吴钩究竟是怎样的:吴钩是一种弯刀,属于春秋时期的冷兵器,青铜铸造,设计上适合劈砍。吴国所铸的吴钩刀身呈弯曲状,非常适合用于劈砍。
问题随之而来:圆月弯刀并不适合劈砍,它更多出现在骑兵手中,主要用来断马腿。所以,至今我们也难以准确描绘出吴钩的样子。无论如何,我们只能通过猜测来还原它的外貌,毕竟“干将剑”也没有现身,“吴王钩”的真身更是难以捉摸。
唐代的边塞诗人韦应物在《寇季膺古刀歌》中写道:“吴钩断马不知处,几度烟尘今独全。”这不仅是我们无法搞清楚“吴钩”的真面目,古人也未必能理解诗中的“吴钩”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们为何给“神器”加上引号呢?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它真的具备神奇的力量。不过,吴钩作为历史上的确实存在的兵器,是毋庸置疑的。就像“干将剑”一样,任何一把绝世武器背后,必定有一位技艺非凡的铸剑大师为之支撑。
然而,与“干将剑”不同的是,吴钩的铸造大师并没有像干将莫邪那样,早已声名远扬。与干将莫邪不同,这位吴钩的铸造大师并非赫赫有名,史书也没有详细记载他的名字。我们只能称他为“吴钩师”。
传说中,吴钩师效仿干将莫邪,为了打造出绝世神兵“吴钩”,他做出了极其悲惨的牺牲: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其尸体以焚炉,再用血液淬刃,最终铸成了两把充满“灵气”的“吴钩”。
尽管如此,这两把吴钩至今没有任何遗迹或实物可见。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可以对比一下越王勾践剑,它同样是青铜铸造,至今依然锋利,寒光闪闪。然而从历史资料来看,越王勾践剑显然比吴王阖闾钩逊色得多,那它是否也能被视为“神器”呢?
吴王阖闾,名光,年少时常被称作公子光。尽管越国最后灭亡了吴国,但阖闾的历史地位仍不可忽视。说到他,不得不提一件事——“杀僚夺位”。那么,僚究竟是谁呢?他是阖闾的堂哥,身份是吴国的君主。公子光具有四个不可忽视的特点:魄力、勇力、武力和智力。阖闾不仅狠,而且有真本事,要不然他怎么敢亲手杀了堂哥,稳稳坐上吴国的王位呢?
尽管他是通过“杀僚夺位”来登基,但在他任职期间,的确为吴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广纳人才、任用贤能,实施政治改革,发展农业,壮大军队,不仅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还在外敌面前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如此一位王者,怎能用百斤黄金去换取两件普通的日用品呢?
然而,面对历史,我们不能太过主观。比如,在秦兵马俑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与“吴钩”相似的物件。更准确地说,这些物件看起来不像兵器,倒像是生活用品。
而为什么说它们是生活用品呢?这里面其实有点玄机。《古代汉语词典》中“钩”字的第一个解释就是“带钩”,指的是衣服或腰带上的挂钩。历史上,管仲就曾通过一箭射中了带钩,帮助公子小白脱险。所以,这些出土的物件,很有可能是用来束紧腰带的日常工具,而非兵器。
专家认为,这些物件有80%的可能性是生活用品。毕竟根据现有的证据,它们确实不像是一件适合战斗的兵器。
此外,还需要补充一个冷知识:最早的钩类武器出现在西汉时期。或许你会问,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时间点?简而言之,吴钩比历史上最早的钩类武器出现时间要早约280年。要是你对这个时间点没有概念,那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历史至今才245年。
至于“吴王钩”到底是不是生活用品,现阶段我们尚无法确定,未来是否会改判定为兵器,还有待考古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不过,毕竟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珍宝,早已被秦始皇一网打尽。它们究竟去向何处?或许就在秦始皇陵中。
然而,始皇帝陵的发掘工作还很早,或许我们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吴钩的真正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