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竟会把饥饿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993年出生在朝鲜北部边境城市惠山的朴研美,就是经历了这样艰难的童年。她的父亲朴进植原本是公务员,同时通过边境走私交换商品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而母亲边锦淑则是家中的支柱,负责照顾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朴恩美比朴研美年长两岁。
朴研美的早期生活与90年代中期朝鲜的经济崩溃息息相关。那时,由于苏联解体,原本的援助中断,俄罗斯也停止了粮食供应,朝鲜的债务如山积压,肥料生产停滞,农田产量急剧下降。政府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大幅减少了粮食配给,许多人甚至等不到政府分发的食物。虽然朴研美的家庭曾经相对中等,但随着饥荒的加剧,一切发生了变化。她父亲的走私活动曾让她偶尔接触到从中国带回来的商品,可随着经济困境加深,家中再也无法依赖这些收入。
朴研美的母亲回忆道,尽管他们家没有真正经历过饥饿,朴研美自己却在回忆录中提到,早期的生活有时是一天两餐,有时甚至严重缺乏食物,食物的短缺成为日常的常态。随着父亲因走私被捕,家庭的生计雪上加霜。五岁左右的朴研美开始感受到家里经济状况的变化。母亲开始用旧布料改衣服卖钱,父亲则尝试各种小买卖,甚至从鱼干到烟草。市场上的竞争激烈,债务不断累积,债主频繁上门讨债。朴研美和姐姐经常被留在家中,冬天时,她们得排很长的队去取水,手指冻得僵硬。那些细节深刻地呈现出饥荒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
朴研美曾提到,她小时候最大的梦想竟是吃饱一块面包,和姐姐争论谁能吃得更多。这个朴素的愿望,反映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人们最基本的渴求变得如此简单与直接。与此同时,从中国返回的商人带来了种种关于“废弃物宝藏”的故事,他们谈论着对岸的垃圾堆里藏着可以用的物品,比如完好的衣服、空瓶子和罐子。在朝鲜,几乎每一样物品都被反复利用,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丢掉还能使用的物品。那些传闻激发了朴研美的好奇心,也促使她的父亲考虑进行更大规模的贸易。他与平壤的熟人联系,准备将金属如金、银、铜、镍、钴等从朝鲜运到中国出售。
然而,朴研美的母亲坚决反对,她认为这种做法风险太大,以前卖鱼干最多受罚款,而这次的走私行为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尽管如此,朴进植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他通过火车特殊的车厢藏匿货物,这些车厢通常用来运输干部用品,警察一般不会检查。然而,这样的决定背后,是否反映了在生存压力下人们不得不冒的险呢?
在饥荒的高峰期,朝鲜北部省份受灾严重,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朴研美一家勉力维持生计,母亲通过缝衣补贴家用,父亲生意破产后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朴研美回忆道,她的世界曾经只有父母和邻居,在她的记忆中,有时一天只吃一餐,有时则是粥或土豆。而最艰难的冬天,河水结冰,水泵前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她五岁那年,母亲忙于事务离开,她独自站了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来。那一幕成了她母亲心中永远的愧疚。朴研美理解母亲的辛苦,因为在那种环境下,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
这些深刻的记忆构成了她对饥荒的情感遗产。曾经流传在镇上的“垃圾传说”,成了朴研美内心的一股动力。返回的人们带回来的物品,成为她逃离困境的希望。她对这些故事充满好奇,无法想象有人会丢弃可以继续使用的东西。这种生活和资源的极度匮乏,让她在童年时刻对两国的差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随着朝鲜黑市的兴起,朝鲜人民学会了如何通过买卖求生,尽管政府明令禁止,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的存在似乎被默许了。对朴研美父亲来说,这是一场灾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惩罚的加重,他尝试了多种买卖手段,包括卖鱼干和缝制衣物,而朴研美的母亲则不停地协助改衣,虽然她自己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债主晚上上门时,父亲常常只能低头应付,而当朴研美生病时,母亲会熬草药照顾她。即使父亲尝试转向贵金属贸易,仍然没能摆脱贫困。母亲的劝阻没有起作用,最终,他选择了藏匿在火车特殊车厢中的金属货物运送。
随着朝鲜经济的崩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朴研美的姐姐先走了,留下了一张纸条,2007年,年仅13岁的朴研美和母亲涉险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在途中,他们被贩卖人口的中介控制,母亲遭遇了性侵,而朴研美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她们被卖到不同的买家手中,朴研美最终谈判成功将母亲赎回。父亲随后追了过来,但不幸的是,他在2008年因癌症去世。在父亲去世后,朴研美和母亲在沈阳做些零工,他们接触到了基督教组织的帮助,得到了食物和庇护。
2009年,朴研美和母亲继续逃亡,穿越戈壁沙漠,在寒冷的夜晚前行,最终抵达了南韩并安置下来。她开始学习韩语,继续接受教育,并开始了自己的工作。2011年,她参加了电视节目,分享她的经历,获得了“朝鲜巴黎希尔顿”的称号,主要是因为她相对较为富裕的家庭背景。然而,随着她的名气上升,部分细节和她的故事开始受到质疑。例如,她描述父亲死亡的细节有所变化,曾经提到父亲在中国去世,但后来又改口说他与她一起逃亡。此外,朴研美在节目中提到的饥荒经历时,偶尔说没有真正挨饿,有时又强调自己曾吃过草。这些不一致的地方,引起了一些批评者的指责,认为她在夸大事实。
在南韩后,朴研美于2014年移居纽约,并于2015年出版了回忆录《In Order to Live》,该书销量突破了十万册。书中详细讲述了她在朝鲜的饥荒经历、关于中国垃圾堆的传闻以及她的逃亡故事。朴研美逐渐将自己的活动转向了保守派,2023年在Joe Rogan的播客节目中,她再次讲述了朝鲜饥荒的悲惨场景,并指出朝鲜饥荒是人为造成的,九成人口因饥饿而死亡,以防止反抗。她提到的中国垃圾堆的故事也与她的回忆录一致。
然而,这些故事并非没有争议。在播客播出后,朴研美成了一个网络迷因,网友们嘲笑她的故事过于荒诞,甚至有人讽刺她所描述的情节,称她在夸大事实。批评者指出,朴研美每月收入6600美元,并从Turning Point USA赚取丰厚的演讲费,认为她靠讲述恐怖故事赚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