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高会战,国民党下血本,活捉大贺茂师团长赏大洋五万!
迪丽瓦拉
2025-09-26 22:02:28
0

1941年春天,江西上高这一片曾经宁静的土地,突然成为了战争的前线,硝烟弥漫,血雨腥风。一位以铁血手段著称的日本军团长大贺茂,立下雄心壮志,要通过征服上高,获取更多的荣誉和军功。然而,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等着他的并不是凯旋的荣耀,而是中国第19集团军的严密部署——一场精心布下的“请君入瓮”。更令大贺茂震惊的是,国民政府发布了悬赏令:“活捉大贺茂,赏五万大洋!”这无疑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全军的斗志。士气骤然高涨,战士们誓要捉拿这位敌军首领,献上这份巨额奖励。

1941年春天的上高,清晨的空气中还带着残留的冬日寒意,赣西北的大地却因为日军“锦江作战计划”的展开而熊熊燃起了战火。日军第34师团自江西新建出发,势如破竹地冲入了上高腹地。整个上高周围的村庄被摧毁,炊烟消失,生机几乎全无。然而,中国第19集团军的战士们,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却展开了反击,他们利用山林的天然屏障,布下了天罗地网,誓死守住这片家园。大贺茂带领的日军三路进攻,意图一举扫清赣西北的中国军队,然而他们完全没意识到,罗卓英早已看透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并开始布局反击。

中国军队的围剿行动与日军的步步紧逼形成鲜明对比,胜负的悬念在战场上弥漫。罗卓英作为第19集团军的总指挥,在面对日军的强大压力时,迅速做出了决定,采取了三道防线逐步撤退的策略,成功地诱使日军深入上高地区。第一道防线设在奉新与靖安,由70军和74军迎击日军的33师团;第二道防线则设在高安,由49军和74军一部分阻挡日军20旅团的进攻;而第三道防线,正是在上高最核心的战场——泗溪与官桥之间。

战斗进入高潮的那一天,3月19日中午,日军第34师团孤军深入,直取官桥,却遭遇了中国第74军的坚决抵抗。随着天际的战机轰鸣,日军一度突破防线,成功攻入村庄,放火焚烧。但74军第58师在副师长张灵甫的指挥下,展开了凶猛的反击,战士们在刺刀的锋刃下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每前进一步,都是鲜血与牺牲,泥土染红,战士们拼尽全力守住阵地。官桥一带的战斗尤为惨烈,早已埋伏好的地雷阵让日军的坦克在行进中屡屡受阻,进攻一度停滞。傍晚时,日军增援部队赶到,试图逆转局势,但中国军队的伏击使得增援的部队措手不及。接下来,日军展开了毒气弹攻击,黄烟弥漫战场,许多士兵在毒气的侵袭下口鼻流血,倒在了战壕中。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官桥失守之际,孙一鸣营长挺身而出,他戴着布条裹住脸,用坚定的眼神指挥士兵反攻,成功地拖住了敌人的增援部队。战斗在此时愈加激烈,双方不断争夺这片战略要地,直到日军的增援部队意识到,他们正被四面包围。

此时,“活捉大贺茂,赏五万大洋!”这条命令在中国军队中迅速传播,士兵们的眼中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芒。五万大洋在当时无疑是天文数字,而对于许多战士来说,更多的还是期盼能为国家、为人民夺回荣誉,捉拿住日军首领的荣耀。

随着战斗的推进,日军的孤立愈加严重,增援迟迟未到,粮草与弹药供应陷入困境,而中国军队已经将日军的第34师团彻底包围。每一条山路,每一片森林都布满了中国军队的狙击手与地雷,日军无路可逃,前进不可能,撤退更无希望。

到了3月28日,中国军队成功锁定了大贺茂的指挥部,展开了彻底围剿。74军58师主力与日军展开了正面激烈交锋,同时派出精锐的小分队突破日军防线,深入敌阵。战斗持续到最后,张灵甫的部队始终坚守在官桥周围,反复与日军争夺,尽管敌军数量远超他们,但中国军队以少胜多,最终让敌军筋疲力尽。泗溪河畔,战士们用土炮制造了巨大的爆炸声,干扰日军的防线,为突击队突破了敌人的外围防线。就在大贺茂准备亲自拼死一战时,十几名中国战士从后方发起突袭,成功将他制服,整个战局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当消息传回指挥部,整个中国军队的士气瞬间飙升,士兵们如同注入了强心剂。然而,日军的残余部队在企图营救大贺茂时,被中国军队的封锁彻底打散,只能匆忙撤退。

战斗结束后,赣西北的土地上满目疮痍,日军惨败,退回了南昌。胜利背后却是无数百姓的家园被战火吞噬,上高的田地大半被焚烧成焦土,民众的哭声此起彼伏。上高战役无疑是一场充满牺牲的胜利,中国军民在这场战斗中共同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超过2万人,数千无辜百姓家园的破碎。无论是勇猛的军官,还是无名的战士,每一位为国家、为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都在这片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上高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它还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坚韧。在这场长达26天的恶战中,第74军51师师长李天霞和战士们坚守石洪桥,三天三夜未曾后退一步,凭借有限的资源阻挡了数倍于己的敌军。战斗结束时,几乎全师阵亡,但他们成功守住了阵地。周阳排长和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曾天耸,虽然年轻,但在这片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们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了这场胜利的英雄人物。

在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当地百姓的默默支持,地下党和地方政府动员民众为部队提供粮草,抢修电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送粮至前线。这些普通百姓的力量,是中国军队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随着硝烟的消散,阳光再次洒在上高的田野上。胜利不仅向世界证明,只要同仇敌忾,中国人民就能够战胜任何外来侵略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中国的众多将领中,有一位不仅拥有元帅级的资质,而且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干。他在26岁时就...
原创 祖... 在山东济宁一户寻常人家中,崔先生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铜币 ——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样币。这枚铜币...
原创 南... 1937年12月,南京城笼罩在浓烈的炮火和硝烟中,战斗的号角此起彼伏。粤军将士在炮火轰鸣之中依然坚守...
原创 如... 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会怎么样?邓小平晚年曾给出过预测——起码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这句话似乎把毛主...
原创 战... 战争,这个话题总是让人觉得充满了破坏性与消耗。自古以来,战争无论大大小小,总是伴随着巨大的金钱与资源...
原创 中... 在古代,常有一种说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的意思是,文人虽有高低,但武将之间谁能称得上第一...
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春秋战国... 社会发展之所以动力十足,是因为历史观念的革新带来了变革,它能够破除旧有的束缚,唤醒创新的潜能,为社会...
原创 陈... 1971年夏末,在京西宾馆的走廊里,一场看似平常的对话,却蕴含着共和国早期领导人对子女教育的深刻寓意...
原创 汉... 最近,一篇论文引发了不少讨论,论文里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和中国商朝的商汤其实是同一个人,还认为《汉谟...
蒙阴县博物馆:彩票公益金点亮历... 在八百里沂蒙的青山绿水间,一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文化地标正熠熠生辉。占地5700平方米的蒙阴县博物馆,...
原创 1... 慈禧出生在1835年11月29日,北京一个满洲镶蓝旗的家庭里,父亲叫惠征,在安徽做道员,家境还算过得...
原创 中... 中岛知久平,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军官,生于1884年1月1日,出生地为群马县新田郡的大岛村押。他是农民...
原创 北... 公元565年,北齐的朝堂上,发生了一项令人震惊的重大决策。这一决定不仅令朝臣们深感意外,也深刻影响了...
原创 朱...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统一与分裂的命运总是与政治智慧和民族凝聚力紧密相连。这一历史命题时常引发人们...
原创 中... 在中国的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皇帝的姓氏变幻莫测,今天可能是刘姓,明天又换成李姓。然而,与之形成鲜明...
瓷器鉴定绝学: 看完记得收藏 人们搞收藏都想买到真正的老物件,可现在古玩市场里,仿造的太多,鱼目混珠难辨真假,不管是古玉器还是老瓷...
原创 老... 蒋军的失败和其领导层的错乱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一百多万国民党大军的溃败,几乎成为...
原创 雍... 雍正皇帝以严厉著称,他的用人风格在清朝历史上十分独特。许多人认为大臣必须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然而,雍...
三国杀:吴国又来阴间?濒死就能...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每当我们提起阴间级别的武将,相信大家的脑海当中想到的都是吴国类型的...
原创 深... 在三国时代,蜀汉的命运在丧失荆州后发生了剧变。关羽之死与荆州的失去,标志着蜀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彻底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