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京保卫战最悲壮一幕:粤军士兵高喊“宁死不做亡国奴”!
迪丽瓦拉
2025-09-27 05:02:42
0

1937年12月,南京城笼罩在浓烈的炮火和硝烟中,战斗的号角此起彼伏。粤军将士在炮火轰鸣之中依然坚守阵地,他们的口号响彻云霄:“宁死不做亡国奴!”而与他们对抗的是日本侵略军,装备精良、兵力数量远超粤军,且武器装备更是凌厉无比。

在这场充满生死挑战的激战中,许多士兵手持机枪进行死守,有的士兵紧握刺刀与敌人拼杀到底,还有人毫不犹豫地拉响手榴弹,选择与敌同归于尽。这些英勇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悲壮史诗,成为了永载史册的英雄。

1937年冬天,寒风肆虐,炮火的硝烟弥漫在战场上,天空被乌云覆盖,愈发显得灰暗而沉重。此时,粤军第159师的战士们,经过连日的战斗,已经筋疲力尽,队伍伤亡惨重,人数已经过半。

汤山,这座位于南京东郊的小镇,曾因其温泉而名闻遐迩,但此刻它却成了生死较量的主战场。这里不仅仅有守卫南京的粤军,也有暗中埋伏、虎视眈眈的敌军,生死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士兵。

12月7日清晨,空气中弥漫着寒气和硝烟,第159师的战士们依旧在战壕中坚守,浑身被血污覆盖,双手死死抓住步枪,目光紧盯远方的山头。敌军的炮火越来越猛烈,仿佛一颗颗定时炸弹,将整个汤山炮火连天的战场撕裂开来。这是场无法取胜,却必须死战的决战。

罗策群少将,他深知坚守工事的重要性,亲自下达命令,将所有官兵撤入汤山的核心防御区,利用坚固的钢筋水泥碉堡来抵挡敌军的攻击。汤山是南京的外部防线,如果敌军突破这里,那么南京的防御将更加困难。

然而,日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上午8点,日军的炮兵阵地在汤山东侧开始猛烈轰炸。炮火如暴雨般倾泻下来,炸弹在坚硬的泥土和钢筋水泥中爆炸,火光照亮了整个山头,整座汤山仿佛都在震动,敌人的攻击让粤军前沿阵地伤亡惨重,尸体遍布,血水汇成小溪,流入战壕。

尽管如此,粤军将士依然不退缩,反而展开了反击。在罗策群的命令下,迫击炮开始猛烈轰击敌军阵地,一发炮弹几乎直接击中正视察前线的日军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使得他狼狈不堪,差点葬身炮火之中。罗策群亲自站上前线指挥,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粤军士兵在危机中依然坚定不移地死守阵地。

夜幕降临时,战场上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战斗仍未停息。凌晨时分,日军试图趁黑夜发动偷袭,但粤军早已做好准备,机枪响彻战场,敌军被打得措手不及。

经过数小时的巷战,粤军终于坚持到12月9日,队伍残存约2000人,在罗策群的带领下,开始边战边退,向南京城方向突围。尽管汤山阵地最终失守,粤军的英勇抗战为南京的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极大地拖延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12月12日,南京城内一片混乱,四处是溃散的部队和仓皇的难民。罗策群带领最后的部队驻守中山门至玄武门一线,尽管他已意识到大势已去,但依然没有放弃巷战的准备。

当晚,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达了突围命令,罗策群率领部队试图从太平门突围。太平门此时已被沙包和砖石封死,然而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打开缺口。罗策群带领工兵,手持铁锤和炸药,拼命清理障碍。

经过三个小时的拼搏,城门终于被打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正当粤军开始突围时,外围的日军察觉到了动静,开始以密集的火力封锁城门。突围队伍瞬间陷入混乱,先行的士兵被机枪扫倒在地。罗策群果断命令部队继续保持队形,强行突破。

在这黑夜里,他巧妙地让兵站撒下米粒,形成了突围路线的标记,确保部队不至于迷失。在成功抵达尧化门、仙鹤门一带时,粤军再次遭遇日军伏击,突围陷入僵局。罗策群眼看队伍被困,毫不犹豫地冲进敌阵,手持轻机枪,他带头发起冲锋。可惜,在这场冲锋中,罗策群不幸被敌军击中,英勇牺牲,年仅43岁。

与此同时,光华门的战斗愈加激烈,李绍嘉少将带领第156师坚守城墙,他亲自操控机枪,一次又一次击退敌军进攻。但日军的火力越来越猛,城墙终究在一轮轮猛烈的轰炸下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敌人蜂拥而上,李绍嘉带领士兵死守,身上多处负伤,但他依然没有退缩。

直到夜幕降临,突围命令下达,李绍嘉带领残部掩护友军撤退,自己坚守到最后一刻。攀爬绳索时,他不慎摔下,腿骨断裂,最终在敌军围困下,面对刀枪,他举起手枪与敌人同归于尽,血染南京的城墙。

尽管粤军的英勇抵抗未能阻止南京的沦陷,但他们的壮烈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铭刻在抗战历史的篇章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人... 《——·前言·——》 法国失去欧洲霸主地位,真正的根源并不在于军事战场的失败,亦不在于外交上的失策...
原创 祖... 在重庆的某个宁静角落,莫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别具意义的藏品 —— 一枚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的四川银币壹...
从微观叙事到宏大叙事 ■ 魏峻 十年光阴,沧海桑田。在这片蔚蓝的文明记忆里,“水下考古在中国”展完成了从微观叙事到宏大叙事...
原创 张... 你知道吗?三国那阵子,有场仗打得特别邪乎。曹操这边就派了几千人守合肥,领头的是张辽;孙权那边呢,带着...
原创 忽... 咱今天来聊聊忽必烈,这人可太有故事了。他当年为啥要废黜 “蒙古大汗” 的称号,转而建立元朝呢?这里面...
原创 郭... 在中国内战的关键时刻,郭汝瑰,作为国民党72军的军长,面临着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抉择。他选择了背叛一直效...
原创 康... 康熙皇帝的前四位皇子均早早便夭折了,所以在康熙重新序齿后,惠妃乌拉那拉氏所生的皇子胤褆便是实际上的长...
原创 陈... 在汉末的群雄逐鹿中,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竞争,最终统一的西晋并未实现人们对未来繁荣的期待。相反,继...
许倬云:但悲不见九州同 2025年8月4日,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个人简介 许倬云,1930年9...
原创 冯... 1982年,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志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祖国,参与他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在他回国的消息传...
《山河为证》发布“血捍山河”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
原创 为...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为传世的佳话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深厚情谊。许多人提起这段故事时,都会不由自...
原创 兵... 1950年9月25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们...
出彩00后 | 当千年技艺遇上... 传承里见创新,热爱中显担当,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总是有年轻的血液注入其中。 指尖上的时光修复师—— ...
骨头里的千年故事:青年考古学者... 8月3日下午,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开展的“探索人骨考古的奥秘”讲座成功举办,作为考古博物...
原创 帝...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历史上一个超级巧妙的政策 —— 汉武帝的推恩令。这政策啊,对西汉的政治格局影...
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生前他曾说... 据媒体报道,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许倬云先生8月4日于美国去世,享年95岁。 归少离多的...
原创 隋...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64岁的杨坚在仁寿宫养病,尚书左仆射杨素等四人在仁寿宫侍疾,皇太子杨广被父...
原创 康... 古代人们的真实面貌,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普通观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富有艺术性,但常常...
原创 唐...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许多皇帝的传奇经历总是充满了神秘与玄幻,而这些与众不同的事件往往更能体现出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