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登基的皇帝,其一生充满了战斗与征程,积极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因此他被视为英勇的统治者。然而,尽管关于他与后妃之间的历史资料相对稀少,但细心研究的人们会发现,康熙皇帝其实是一个内心丰富、情感细腻的人。尤其是他与第一任皇后赫舍里之间的深厚感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熙皇帝在年仅8岁时便登基为王,到了11岁便迎娶了赫舍里作为他的皇后。赫舍里比康熙年长三个月,是索尼的孙女,出身显赫,见识广博,外表美丽端庄,因此被选为清朝的皇后。由于两人都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他们的早期婚姻生活如同一对青梅竹马,彼此间无所顾忌,伴随着懵懂的爱意一路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成熟,情感也越来越深厚。在赫舍里15岁时,她为康熙生下了长子承祜,二人因此感到非常快乐,生活甜蜜。然而在赫舍里22岁时,由于难产生下次子胤礽,赫舍里却不幸去世,留下了康熙一个人承受巨大的悲痛。
面对赫舍里在花季年华骤然离去的消息,康熙皇帝的心如刀割,悲痛不已。在赫舍里去世后的22天,他每天都会到她的灵柩旁守候,尽量不离开,直到终于将她安放在北京昌平的巩华城景陵中。那一天,康熙皇帝在巩华城逗留到夜幕降临,依然不愿离去。他的爱与痛楚化为无言的守护。
在赫舍里去世后的三年中,康熙皇帝每个月都会亲自前往巩华城探望赫舍里的灵柩。起初,他因思念而心中焦急,几乎每隔六天就会前往一次。依据当时的交通条件,从北京到巩华城往返需要至少10个小时,这对任何皇帝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旅程,即便如此,康熙对赫舍里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令他坚持义无反顾地前行。每次到达后,他都会将身边的侍从和随扈退去,独自一人守在赫舍里的灵柩旁,直至夜幕降临方才离开。
即便是后来他再次册立了另一位皇后,康熙对赫舍里的深切怀念依旧难以磨灭。每年除夕的前一天,康熙皇帝都坚持在赫舍里的灵柩前守夜以示怀念,他的内心世界虽然受到皇权的缠绕,却从未忘记过赫舍里给予他的爱情与温暖,显示出一个统治者背后那份柔情脉脉的真情。康熙皇帝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这段感情,令后世无不感叹其对爱的执着与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