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灵甫在孟良崮苦守3天后战死,各路援兵畏缩不前得以求生
迪丽瓦拉
2025-09-28 04:34:11
0

1947年5月16日下午五时左右,国民党所称的“御林军”,即整编74师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这支志得意满的部队,由师长张灵甫率领,原本人数达到三万二千名,包括士兵、伙夫及马夫等。但是在这场战斗中,他们非死即俘,损失惨重。张灵甫及其部队在被围困的三天三夜里,遭到来自华东野战军的猛烈攻击。在这一过程中,国民党在山东的其他部队,如李天霞指挥的83师、黄百韬的25师以及桂系的第7军都接到了蒋介石的紧急命令,但尽管与整编74师的战斗相距甚近,他们却始终无法前去增援。这不仅是因为华东野战军的顽强抵挡,更因为这些国民党指挥官对命令的消极应对,最终导致他们在责任追究上逃脱了惩罚。

第7军的逃避责任与汤恩伯的无能以及桂系的保护密不可分。1947年5月15日,整编74师已被围困整整一天,靠着孟良崮的几座山头艰难支撑。在此刻,第7军终于接到了来自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救援命令。但令人失望的是,汤恩伯的指示模糊不清,仅要求“由第七军一部”策应整编83师的行动,没有明确下派的兵力及其救援的细节。掌管第7军战斗指挥的副军长李本一原本就是桂系的死忠分子,对支援中央军的整编74师并不感兴趣,并因其主力部队正在与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的激烈交战中,无心派兵增援,最终只能抽调了一个团来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

显然,一个团的增援远不足以扭转战局,但由于第7军是由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创立,得到了桂系高层的全力保护。同时,汤恩伯的命令下达也较晚,因此尽管蒋介石对第7军的怠工非常愤怒,却依然未能追究其将领的责任。最终,蒋介石忍不住追溯旧事,在1945年日军投降后,李本一私自前往南京接受日军投降的事件被揭发,令他受到“籍端勒索财物罪”的指控而被捕,后虽然因为“戴罪图功”的原因被安排回到第7军,先后担任副军长和军长。 整编第25师的师长黄百韬,为了挽救自己的部队而无所不用其极。黄百韬本是一名杂牌军出身,早年曾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后来被俘投靠奉系,随着北伐的成功而不断晋升。尽管在国民党庞大的体系中,他起初并没有得到重用,但因在陆军大学的优秀表现而逐渐崭露头角,被任命为顾祝同的参谋长,开始展现出其军事才能。他指挥的整编25师,由原中央军、川军和东北军组成,在他的手中逐渐成长为一支劲旅,与解放军多次交锋。黄百韬深知,如果眼看着与整编74师仅一山之隔的张灵甫被全歼,那么蒋介石的愤怒定会波及到他,因此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决定亲自率领主力进攻,冒着牺牲数个营的风险。

15日上午10时,黄百韬留下了战斗力最弱的148旅,率领40旅和108旅共计四个团向整编74师方向的界牌和天马山进攻,旨在重新建立联系。然而,他们遭遇了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的死死抵抗,尽管成功占领了界牌,却未能突破天马山的防线。战后,黄百韬认识到自己难以逃避责任,果断将所有过失揽于己身,展现出忠诚与担当的形象。同时,老上级顾祝同的庇护,加上整编25师在救援行动中损失惨重,蒋介石虽然怒火中烧,也只能对其施以相对宽大的处理,决定对黄百韬“撤职留用”。

而在所有的救援部队中,最应该为整编74师的覆灭负责的自然是李天霞,他曾是张灵甫的老上级,整编83师的指挥官。李天霞与张灵甫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却因争夺师长之职而逐渐生疏,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张灵甫进攻华东野战军的指挥部时,整编83师负责的垛庄成为了整编74师唯一的生路,可李天霞却仅安排了一个战斗力极弱的团驻守,而该团在之前就曾被粟裕将军轻易歼灭。随着垛庄被迅速攻陷,整编74师不仅失去了最后的后路,连带着大量的军需物资也被遗弃。李天霞前期的合作不力,后期的救援表现更显得敷衍,他仅派出两个营执行解围任务,企图以少胜多的策略救援,甚至比第7军还要无力。

战后,蒋介石对此次失利非常愤怒,下令撤职查办汤恩伯和李天霞。然而,汤恩伯在向蒋介石报告战况时,却将整编74师的损失归咎于张灵甫的骄横与不听指挥,将李天霞也蒙混过关。尽管李天霞仍需接受审查,由于他的金条贿赂和人际关系的庇护,最终只是遭到了“撤职查办”的轻微处罚,被重新安置到第1绥靖区担任附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闽浙总督,这一职务在清朝的封疆大吏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总督福建、浙江的军政事务,并肩负责粮饷...
原创 清... 在清朝衰亡之后,正如那句“树倒猢狲散”所说,曾经的权力中心开始瓦解,许多高官纷纷寻求自己的出路。上篇...
原创 战...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时代无疑是一段充满烽火与争斗的岁月。刘向在《战国策》一书中提到过:“万乘之国...
学术争鸣|杨博:探讨“昆仑石刻...   【学术争鸣】    青海扎陵湖北岸的“昆仑石刻”,亦被称为“尕日唐石刻”(王子今《昆仑河源方向...
原创 朱... 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逐渐发现,他的得力将领常遇春最近行为有些异常。于是,他决定在御花园中设宴...
以历史纵深观照当下:基层干部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历经14年浴血奋战终获胜利。80年后的今天,作为基...
原创 三...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伟大人物,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共同...
原创 吕... 公元前180年七月,垂危的吕雉躺在未央宫的榻上,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这位执掌西汉政权十五年的实际统治者...
原创 从... 宋代以前,人们处理剩余肉品的方式较为粗犷,多采用风干之法,古籍所载的“熬珍”便是这一时期的见证。然而...
司马光砸瓮还是砸缸,何必刻舟求... 司马光砸瓮还是砸缸,何必刻舟求剑强求“标准答案” 近日,“司马光砸缸应为砸瓮”的讨论甚嚣尘上,引发了...
原创 都...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讲的是孔融在年仅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一点的梨子让给哥哥吃。长辈问他...
日本曾经的科举制度-全盘照搬中... 日本在奈良、平安时代,政治、文化诸方面一切以唐朝为范本,却惟独没有引进科举制度,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看法...
原创 诸... 在诸葛瑾加入孙权麾下时,恰巧孙权收到袁绍的来信。信中袁绍提议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诸葛瑾得知这一消...
赫英忆:为君难——雍正帝和他的... 明清两朝,故宫内部各座宫殿的主要功能整体上比较稳定,但也有过一些变化。比如皇帝的寝宫,从故宫建成到康...
原创 英... 英布就算主动申请去除封国,到长安接受刘邦的监视,也很难避祸。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英布本身能...
原创 1... 1965年,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以其独特的视角拍摄的日本,感觉战败20年后,国家已经开...
原创 戊... 其实中国历史,最有意思的部分,莫过于晚清以来的历史。很多细节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历史人物都是复杂...
原创 刘... 提及诸葛亮,许多人便会露出敬佩的神情。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享有盛誉的谋士,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机智,赢...
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全... 苏联30年代令世人震惊的“大清洗”,其余波回音至今仍在原苏联各国萦绕。千百万“大清洗”受害者的遗孤们...
原创 我... 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影响深远到今天。许多家族的祖谱中仍明确记载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