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网民: 为何古代韩国不征服中国? 评论让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迪丽瓦拉
2025-09-28 22:32:34
0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略了尘埃里藏着的真实心跳?在这里,我会用显微镜般的考据剖开历史褶皱,从名臣奏疏里的一声叹息,到市井巷陌的半块残砖,带你看见史笔未载的「古今密码」。关注「鉴古知今阁」,让我们在泛黄典籍与现实灯火间架起桥梁 —— 真相,往往藏在被遗忘的细节里。

国外历史论坛上,一个帖子炸了锅。有人问:“古代韩国为啥没征服中国?” 底下的韩国网民炸开了锅。有人说 “檀君统治过幽州”,有人扯 “高句丽打退过隋唐”,甚至有人叹 “儒家让我们太爱和平”。可没等老外嘲讽,韩国自己人先急了:“檀君活 1908 岁?你当这是神话还是历史?”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韩国历史认知里的一个死结:总想把神话当家谱,却忘了自家门前那片半岛,从来没长出过能吞下中国的野心。

一、檀君的熊妈,撑不起扩张的野心

韩国网民嘴里的 “檀君王朝”,听着就像童话。传说公元前 2333 年,天神之子檀君,他妈是熊变的女人,他自己活了 1908 岁,领土直达中国辽东。可考古学家在朝鲜半岛掘地三尺,只找到些新石器时代的陶罐,连个能证明 “王朝” 存在的城郭都没有。

有个韩国网民在论坛上较真:“我奶奶说檀君是真的,但活一千多岁?这不是打韩国历史的脸吗?” 这话没说错。檀君神话直到 20 世纪才被韩国官方捧为 “国史”,之前的《三国史记》里,连檀君的影子都没有。就像用孙悟空的金箍棒证明唐朝疆域,荒唐得让自己人都脸红。

真正靠谱的开头,是公元前 1120 年的箕子朝鲜。纣王的叔父带着商朝人跑到半岛北部,教当地人种水稻、编渔网。后来燕国人卫满夺了权,建了卫满朝鲜,可地盘也就抵现在半个朝鲜半岛。那时候的中国,汉朝的铁骑已经踏遍辽东,卫满朝鲜只能乖乖称臣 —— 不是不想打,是真打不过。

二、高句丽的刀,砍不破中原的墙

韩国网民最爱提的 “高光时刻”,是高句丽。他们说这是 “韩国祖先” 建立的帝国,占了中国东北,还打退过隋唐大军。可翻开《隋书》《新唐书》,高句丽的王室是扶余人,跟半岛南部的新罗、百济(韩国人真正的祖先)压根不是一路。

612 年,隋炀帝派百万大军打高句丽,确实输得惨。但那是因为隋炀帝瞎指挥,粮草断在半道,不是高句丽多能打。到了 668 年,唐军联合新罗,一鼓作气灭了高句丽。新罗王还派人给唐高宗送战利品,磕头称 “臣”—— 这哪是 “韩国征服中国”,分明是借唐朝的刀抢地盘。

韩国历史学家自己都承认:“高句丽是多民族政权,硬说是韩国历史,就像把蒙古帝国算成中国历史一样离谱。” 可网上总有网民抱着地图喊:“你看这疆域多大!” 却忘了地图上的城池,多数是唐军撤退后才被高句丽占的,跟韩国人没半毛钱关系。

三、藩属国的贡桌,摆不下征服的梦

从新罗到朝鲜王朝,韩国历史上的政权,多数时候在给中国 “上贡”。新罗向唐朝送人参、绸缎,高丽向元朝送王子当人质,朝鲜王朝的国王继位,得请明朝皇帝赐 “诰命”—— 没有这张纸,国内都有人不认。

1592 年,日本丰臣秀吉打过来,朝鲜国王吓得跑到鸭绿江边哭,还是明朝派了 4 万大军,打了 7 年才把日本人赶跑。战后朝鲜大臣写奏折:“再造藩邦,全赖天朝。” 1636 年,清军打过来,朝鲜国王光着膀子出城投降,从此改向清朝进贡。

有个清醒的韩国网民在论坛上说:“要是真有本事征服中国,谁愿意年年送银子?” 这话戳破了窗户纸。韩国最鼎盛时,军队也就 5 万人,而中国随便一个王朝,边防军都比这多。新罗统一半岛,靠的是唐朝帮忙;高丽抗元,最后还是乖乖当附庸。实力摆在那,野心再大也白搭。

四、儒家的书,挡不住现实的锤

韩国网民说 “儒家让我们爱好和平”,这更是找错了理由。儒家讲 “仁义”,可没说不能打仗。汉武帝独尊儒术,照样打匈奴打到漠北;唐太宗推崇儒学,照样灭了突厥。韩国政权不扩张,是因为打不过,不是不想打。

朝鲜王朝的科举,考的是儒家经典,武将地位比文官低。国王天天读《论语》,军队的刀都生锈了。19 世纪末,清军都开始练洋枪了,朝鲜士兵还在用弓箭。这种 “重文轻武”,哪是儒家教的,分明是打怕了后的自保。

更讽刺的是,韩国人用的汉字、穿的汉服、信的佛教,全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直到 1945 年,韩国官方文书还用汉字。有网民说 “汉字是韩国创造的”,立马被同胞怼:“我爷爷读的《论语》,上面全是汉字,你告诉我这是韩国字?”

五、历史的镜子,照出吹牛的影

韩国网民的尴尬,根源在历史太短。1948 年建国后,为了找 “民族自信”,就往古代乱靠。把高句丽塞进历史书,把檀君请进教科书,甚至把端午节、汉字都说成 “韩国起源”。可考古不骗人,文献不骗人,连自己人都开始拆台。

有个韩国教授金兰都说:“全球只有韩国瞧不起中国,可中国眼里早没韩国了。” 这话听着酸,却道出了真相。古代韩国从没征服过中国,不是因为 “爱好和平”,也不是因为 “神话庇佑”,就是因为实力不够、地理受限、文化依附。

现在的韩国,面积 10 万平方公里,还没中国一个省大。可网上总有网民对着地图幻想:“要是当年……” 却忘了自家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文物,还是明朝皇帝赐的 “朝鲜国王之印”。

历史就像面镜子,照得出野心,也照得出实力。韩国网民的争论,与其说是 “讨论历史”,不如说是在给民族主义找借口。但真正的自信,不是靠编故事,而是承认过去:我们没征服过中国,就像中国没彻底吞并半岛一样,都是历史的选择。

承认弱小不丢人,硬吹才丢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历史解码。史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定论,每个褪色的墨迹背后都藏着值得玩味的复杂人性。你曾在哪个历史细节里照见现实?或是想让我解码哪段被误读的往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咱们一起在古今对话中唠唠!觉得内容有价值的话,别忘了点击「赞」和「关注」,把文章转发给爱历史的朋友 —— 你的每一次驻足,都是我深耕历史的动力!咱们下期历史现场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6... 导语 封建时期的王朝早已成为过去,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并未足够发达,因此没有留下太多直接的影像资料。...
原创 原...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特别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关羽,以其赫赫战功...
原创 汉... 刘邦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于生活的逼迫和时代的机遇。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在48岁那年起兵反...
原创 如... 如果东吴不进行偷袭荆州,且糜芳与傅士仁在后方积极准备粮草和器械,那么关羽成功攻占襄樊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原创 洛... 公元621年,即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洛阳的虎牢之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击败了夏王窦建德和郑王王...
沁园春秋意 发布日期:2025-08-19 来源:珠江网 浏览:111 秋意初临,烟区换装,画卷徐描。 看千万...
原创 《... 慈禧 序言 慈禧(1835-1908),本名叶赫那拉氏,后世多以“慈禧太后”或“西太后”称之,是晚清...
原创 清... 乾隆三十年(1765)夏季,一支特殊的队伍终于抵达了新疆的伊犁地区。这些来自东北盛京(今沈阳)的队伍...
原创 罕... 总而言之,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确实涌现出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深刻揭示了当时资产阶级...
原创 历... 历史上同名同姓,却都很厉害的历史名人你知道有哪些吗? 淮下书生根据时间顺序,大致盘点出了知名度相对较...
原创 历...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赫赫有名的军队——“戚家军”,这支部队在戚继光的领导下,在抗倭战争中崭露头角,名扬四...
抗战,他们跨越山海而来|医者柯... 1938年,印度医生德瓦卡纳特·尚塔拉姆·科特尼斯随援华医疗队踏上中国土地,投身中国抗战。他取中文名...
原创 刘... 在众多历史爱好者的记忆中,刘备最为强盛的时刻通常被认为是在他战胜曹操并攻占汉中之后。然而,实际上,刘...
原创 原...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天下动荡,这个时期被称为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片乱世的背景下,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
原创 关... 中国的圣人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被尊奉为“圣人”,其中包括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
原创 晚... 在清军成功入关之后,作为其主要军事支柱的八旗部队迅速经历了腐化与堕落的过程,他们的战斗力显著下降。等...
原创 唐... 李世民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皇帝,历史上被誉为唐太宗。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承载着无数士人对其的赞美。李世...
原创 他... 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这一年相比于动荡不安的1861年,显得极为平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
原创 自... 1977年9月,驻扎湖北随州擂鼓墩附近的解放军某空军雷达修理所扩建厂房,在东团坡红色砂岩的山岗上开山...
原创 最... 1911年,一个年仅9岁的男孩,名叫孙耀庭,因家庭贫困而沦为太监。他的父母因经济拮据,无法承担抚养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