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书记载,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司马临和司马观,这两人似乎并未展现出特别出众的才能,似乎和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大差别。与此相比,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却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传说中,司马英参与了废除当时的皇帝刘贺的政变,为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世纪初,学者王国维在考证太史公的家族时曾指出:“案:恽为敞(杨敞)幼子,则《敞传》与延年参语之夫人,必公女也。废立(刘贺废立)之是非,姑置不论,以一女子而明决如此,洵不媿公女矣!”他的这一理论认为,杨敞的夫人是司马英,并且参与了废除刘贺的政治事件。但经过进一步的考证,事实上,王国维可能犯了个错误,司马英并没有参与废立刘贺的事件。
这场权力斗争发生在汉昭帝时期,因昭帝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的继承成为一大难题。经过商议后,霍光与朝中重臣最终决定由昌邑王刘贺继位。然而,刘贺继位后,作风荒淫不堪,令霍光等大臣极为反感。在不久后,霍光决定废除刘贺,开始策划另立新帝。霍光派亲信田延年告知丞相杨敞这一密谋,杨敞当时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在这危急时刻,杨敞的夫人挺身而出,帮助丈夫解决了困境。《汉书·杨敞传》记载了这一段:“敞夫人遽从东箱谓敞曰: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意思是,如果杨敞再不果断做出决定,站队支持霍光,很可能会因此丧命。杨敞的夫人深知形势的危急,果断地给出了应对之策。这一事件中,杨敞夫人的果断和智慧,使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杨敞与霍光是挚友,杨敞的家族背景也相当显赫,他的祖先曾在秦末参与围攻项羽。杨敞家族在三国时期声名显赫,因而后代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有名的历史人物。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曾提到,“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这句话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书籍的藏匿地点,但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氛围非常复杂。司马迁为了保护《史记》免遭毁灭,最终通过他的女儿司马英将《史记》藏匿在杨敞家中。后来,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呈献给了汉宣帝,这才使得《史记》得以流传下来。因此,司马英的确是杨敞的妻子,并且至少育有一子——杨恽。
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包括王国维等人认为,参与废黜刘贺事件的杨敞夫人就是司马英,并称她为“果断聪慧,名不虚传”,与太史家族的风范相符。的确,司马英的智慧和果断赢得了许多后人敬佩。
然而,杨敞显然并非只有一位妻子。根据《汉书·杨恽传》的记载,杨恽继承了父亲杨敞的巨额财产,而这一财产显然来自杨敞的“后母”。《汉书》中的“后母”一词,表明她并非杨敞的妾,而是明媒正娶的妻子。这也意味着,杨敞至少有过两位妻子,而参与废黜刘贺的“敞夫人”显然不是司马英。
《汉书》记载,刘贺被废后,霍光与其他大臣推选刘病已为新帝,而在刘病已即位约一个月后,杨敞就去世了。这意味着从废黜刘贺到杨敞去世的时间仅有一个多月。因此,如果“敞夫人”参与了废立刘贺,那么她必然是在杨敞去世前的某个时刻成为杨敞的妻子,而司马英并不符合这一时间线。
由此可见,参与废黜刘贺的“敞夫人”绝非司马英,而应该是另一位“杨恽的后母”。尽管她的身份依然是个谜,但历史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线索。这件事情中,王国维的推测显然存在偏差,虽然他是位博学的学者,但有时也会犯错误。